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神经节苷脂40mg或胞二磷胆碱0.75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神经节苷脂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且神经节苷脂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神经节苷脂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明显高于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节苷脂能减轻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元的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莫霞  樊翠珍  罗小珍 《内科》2013,8(4):364-364,366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电脑中频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电脑中频。两组患儿连续治疗7d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电脑中频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韩卫东 《山东医药》2011,51(41):67-68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伴有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脱水、抗凝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60 mg/d静滴。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9.6%,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NIHSS评分为(12.6±3.82)分,对照组为(18.7±5.10)分,两组比较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解毒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入组病人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清热解毒方配合针刺治疗。两组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有效病例治疗次数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疗法均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效,治疗组采用自拟清热解毒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脑脉泰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脑脉泰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2例,均采用抗血小板制剂、脑细胞保护剂、活血化瘀药物应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1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脉泰胶囊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复方丹参16ml+5%葡萄糖溶液250ml,1次/d静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常规降压、降糖处理。梗死面积大、水肿显著者,用20%甘露醇注射液5~7d。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肤20ml+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1.0g+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连续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级别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级别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苷肌肽能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靠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1次/日,疗程共14d。两组基础用药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NIHSS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74.4%、3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90.7%、60.4%。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能更好地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倍通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倍通丹红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给予倍通丹红注射液20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1次/d。共15d。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变化并检测血脂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Fib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倍通丹红注射液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9.
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商品名:凯洛欣)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2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凯洛欣16ml加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0.75mg加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MMSE、H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MMSE、HDS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苷肌肽作为治疗VD的有效药物,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常冬梅 《内科》2009,4(4):523-524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血栓通联合纳洛酮治疗组(治疗组)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6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脱水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谷红注射液15ml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1次/d静滴,连用14d,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d、第21d患者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谷红注射液能够改善神经细胞代谢,改善微循环,加快脑内血肿的吸收,并能抗氧自由基,保护脑功能,促进患者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五虫复元通脉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6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五虫复元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病人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五虫复元通脉汤连续治疗28d,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75%,对照组总有效率91.3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愈显率(79、71%)明显优于对照组(52、17%,P〈O.05),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服药过程中及服药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五虫复元通脉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凤梅  谢芝海  李萍 《内科》2009,4(5):737-73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脑卒中的疗效影响。方法将83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院当天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其他常规治疗两组相同,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73.2%,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哑低温治疗能促进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尹浩军  李英 《山东医药》2010,50(5):65-6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微创组、联合组(微创+神经节苷脂),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联合组、微创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08%、61.54%、46.15%,病死率分别为19.23%、13.07%、42.31%,联合组、微创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微创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微创组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第21天,联合组、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农媛  樊金莲  肖海 《内科》2013,(2):109-110,106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介入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压氧早期(发病~7d内)治疗组及高压氧晚期(发病8~14d)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康复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高压氧治疗,1次/d,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每组均观察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采用改良的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NFD。结果治疗2个月后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1);三组患者NFD比较,高压氧早期治疗组〈高压氧晚期治疗组〈对照组(P〈0.05或P〈0.01)。高压氧早期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时机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6.
依达拉奉治疗出血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出血性脑梗死(HCI)的疗效。方法60例H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甘露醇、呋噻米、托拉塞米等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15d为1个疗程。分剐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7,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3,P〈0.0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29,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HCI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尿激酶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6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迭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死亡1例,实际完成观察42例,对照组死亡3例,实际完成观察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14d。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卒中量表CSS),比较两组的疗效,并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郑涛 《内科》2013,(5):486-487,48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对症处理等治疗。此外,对照组患者顿服硫酸氯吡格雷片75mg,1次/d;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睡前口服辛伐他汀片(舒降之)20mg,1次/d。疗程6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并观察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以提高疗效,显著抑制粥样斑块形成,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30 d 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显著,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和颅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