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研究颅内射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效果,术后并发症与反应等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104例帕金森病,应用CT解剖定位和微电极电生理记录细胞定位方法,行丘脑腹外侧核或/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治疗,术前,术后3月,半年和一年采用Webster记分,改善在1%-19%为好转,20%-59%为有效,60%以上为显效。结果:104例患中,术后3月内改善98例,总有效率达94.2%,6例症状改善不明显。67例随访6-12月,症状改善54例,有效率80.6%,16例出现一过性嗜睡,呃逆;2例出现一过性偏瘫,5例出现颅内少量出血,其中2例术后立即发生毁损点少量出血,3例术后6d内出现针道周围出血,1例术后3月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微电极电生理定位颅内核团毁损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的和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掌握适应症,精确定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应症,毁损靶点的选择、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有关问题。方法8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外侧核(VPLP)和/或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分析其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不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震颤96.0%,肌强直86.0%,运动迟缓48.6%,步态73%,平衡72%,术后UPDRS评分“关”状态下降60.5%,“开”状态下降54.3%。并发症:穿刺道出血患者2.35%,一过性呃逆12.9%,暂时性构音障碍2.35%,一过性嗜睡8.23%,精神障碍3.52%,无严重及永久并发症。结论微电极导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是治疗帕金森病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掌握适应证,正确选择靶点并精确定位,从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其中1例行单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例行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26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其中1例行同期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及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例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12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1例下颌静止性震颤有明显缓解;26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电极引导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我院106例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显效(含显效及特别显效)90例(84.9%),有效16例(15.1%),总有效率100%。分别获得微创治疗术前、术后不同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联合评分量表(UPDRS)的评分,比较微创手术治疗前后UPDRS运动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颅内核团毁损术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a的随访中均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术后UPDRS运动评分,同时患者术后口服抗帕金森病类药物用量较术前可见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满意,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微电极记录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41~77岁,病程3~15年,其中震颤型40例,肌强直型8例,混合型4例。在局麻下对这些患者行立体定向脑内核团射频毁损术,术后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44例行Vim核毁损术,8例行Gpi毁损术,手术有效率100%,术后出现毁损部位少量出血1例,出现术侧肢体偏瘫1例,经治疗1个月后症状均缓解。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且靶点选择、毁损范围及程度与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颅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116例应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85例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术前、术后和DBS开启后6个月、1年、3年及5年的不同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联合评分量表(UPDRS)的评分,比较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的差异。结果核团毁损术和DBS在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随访中均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前UPDRS运动评分,在第5年仅DBS组UPDRS运动评分较术前有改善,同时DBS组患者术后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较术前减少。结论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均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DBS疗效更为长久。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射频颅内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射频毁损丘脑腹中间核(Vim)和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方法对28例帕金森病病人行MRI、CT定位,微电极引导,配合术中测量阻抗和电刺激确定Vim、GPi靶点,以80℃、90s毁损。结果术后89.3%的病人即刻症状消除,10.7%症状减轻。手术后帕金森病统一量表(UPDRS)评分显著性下降(P <0.01)。随访3~48个月,复发率10.7%。结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Vim、GPi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高;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核团毁损术疗效与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进一步总结帕金森病的微电极导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和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疗效。方法: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300例。对近期进行的100例患者在手术靶点选择、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与早期进行的100例手术患者比较。结果:近期进行的100例患者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根据患者症状选择合适的毁损术能提高手术疗效;对靶点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和座标相结合的定位方法,可减少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适当减少微电极记录针道数,降低毁损温度,能减轻电极与脑组织粘连,减少脑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γ-刀)针对颅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应用头部伽玛刀定向毁损丘脑Vim核治疗帕金森病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行双侧伽玛刀治疗,9例行单侧伽玛刀治疗,分析随访0.5、1、3年的治疗效果,6例患者出现头昏头痛,全身乏力,无一例出血、肢瘫和其他并发症。结果核团毁损术后0.5、1、3年,症状均较术前改善,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较前减少。结论伽玛刀照射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减少用药量,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至2013年12月采用立体定向丘脑腹中间核(Vim核)和或苍白球腹后外侧部(PVP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45例。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UPDR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4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的UPDR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靶点定位、毁损范围及程度与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电极导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方法、效果及评价.方法通过微电极导向记录技术对MRI定位靶点进行分析、调整和确认对27例帕金森病患者分别进行苍白球毁损术(17例),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术(10例),评价手术后疗效.结果微电极导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总体有效率达98%,术后以UPDRS评分开关状态分别为12.3±9.1,13.2±8.9,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微电极确认功能靶点与MRI靶点存在差异,靶点调整率为40%.近期并发症为1%,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电极导向技术能显著提高手术定位准确率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57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结果手术效果优良,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96.49%。结论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适应证及毁损部位选择的经验.方法 60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病例选择至少满足三个原则①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②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有效;③认知功能良好,术中能良好合作.毁损靶点选择主要按临床症状分型确定.以苍白球腹后内侧部作为常规基础性治疗靶点,术中如震颤症状改善不明显时,加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单纯震颤型患者可首先选择丘脑腹外侧核为靶点.结果手术有效率97.3%,术后患者Hoehn和Yahr分级及UPDRS评分及“药物所致运动障碍”均有显著改善.术后1周“开”状态改善率62.3%±10.6%,“关”状态改善率76.1%±8.7%,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6%,永久性并发症为1.3%.结论微电极技术能显著提高手术定位准确率及成功率.合适的病例选择对于良好的手术疗效是首要的.毁损靶点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分型确定,以苍白球腹后内侧部作为常规基础性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 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术对毁损靶点进行确认定位,对31例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行同期双侧腹后内侧苍白球毁损治疗,术前及术后于开状态、关状态分别行改良Webster记分,计算改善率,评价其疗效。结果经微电极确认后的电生理靶点与CT定位靶点存在明显差异,靶点调整率806%。31例手术均有效,其中治愈7例,明显进步24例。Webster计分术后1周开状态改善率为742%±95%,关状态改善率为891%±89%。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电极导向同期双侧腹后苍白球毁损术安全、有效,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微电极记录技术可使术中定位精确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选择性丘脑毁损术治疗不同类型运动失调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仔细分析36例不同类型运动失调的病人(帕金森病23例、书写痉挛症10例、痉挛性斜颈2例、全身扭转性痉挛症2例)等运动失调的临床特征,选择正确的丘脑靶核团,运用脑深部微电极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技术准确定位靶核团,并对其进行微小体积的射频毁损,有效控制了运动失调.结果 全部病人的症状术后立即得到改善,随访2~16个月,1例帕金森病人震颤复发,同一病人出现较长时间的术后感觉异常并发症.无偏瘫和永久的构音障碍.结论 选择性丘脑毁损术对治疗不同类型运动失调症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及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长期随访的45例接受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9例接受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临床分析。结果1例DBS病人术后无效,调整电极后效果满意,射频毁损术及DBS术后短期效果均满意,本组显效47例(87%),有效7例(13%),总有效率100%。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开”状态下提高38%,“关”状态下提高49%。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52%,“关”状态下改善率72%。随访结果:射频毁损者复发率为17.8%,DBS者无复发。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及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满意,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微电极记录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DBS具有非破坏性、可双侧同期手术、术后可调节等优点,但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PD)苍白球切开术(Pallidotomy)治疗中的实际作用及应用方法。方法对120例PD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进行记录和分析,术中同时行电刺激检测,随后行射频毁损,术后2周~3月内行MR确认毁损灶位置.1年后病情随访。结果苍白球内侧部(Gpi)运动相关细胞分布具有规律性:下肢运动神经元位于Gpi的背侧.面及咀嚼肌相关运动神绎元位于Gpi最腹侧,上肢运动神经元位于其中,此结果为最终毁损治疗提供了患肢部位的信息:微电极记录在PD手术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提供Gpi内神经元信息,即对所行针道异常电生理信号及视束光反应的确认,而非一定要多针道对Gpi或STN生理空间制图或边缘定位,由此提出“有效针道”的方法。结论对于GDi靶点位置的确定,除影象学定位外,微电极记录和电刺激同样重要;微电极记录技术的有效针道方法操作简单,易于临床上对神经核团定位,对GDi靶点定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RI定位下射频热凝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49例,其中30例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13例行双侧扣带回加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6例行右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加对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手术前后应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均获随访,其中临床痊愈28例,显著改善9例,轻度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5例。22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并发症,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术后焦虑,强迫,抑郁症状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有显著疗效,并发症较轻,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强迫、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9.
微电极记录技术在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介绍微电极记录技术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微电极细胞电生理记录技术进行术中靶点监测,对10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苍白球腹后部(96例)和丘脑腹外侧核(4例)毁损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评估采用UPDRS积分,术中靶点更换率为87%。结果:手术效果优良,有效率100%,原有症状术后显著改善率平均达89.4%,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微电极的应用能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Vim和Gpi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方法:对28例帕金森病患行MRI、CT定位,微电极引导,配合术中测量阻抗和电刺激确定Vim、Gpi靶点,以80℃,90″毁损。结果:术后即刻症状消除89.3%,症状减轻10.7%。结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Vim,Gpi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高,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