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距跟骨间韧带前、后束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对1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离断踝关节,显露出距骨内外踝关节面及跟骨中后部,距骨及跟骨中后部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处理。将制好的标本固定于万能生物力学机上,沿与足底平行的方向进行力学加载3次。然后将其中6侧标本切断前束,另外6侧切断后束,重复前述试验步骤。结果距骨位移以及距骨位移增加量的大小与试验方向有相关性。切断前束后,距骨主要是增加了向前外侧的位移,而切断后束后,距骨增加的位移主要是向前内侧。结论距跟骨间韧带前、后束的功能各有侧重,究其解剖特点,后束的功能更重要,手术治疗韧带重建时应以后束为主,并应根据后束的走行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中不同股骨侧固定方式对术后骨道扩大及对膝关节国际膝部文件委员会(IKDC)评分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经自体腘绳肌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Rigidfix系统固定,对照组给予En...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外侧踝关节扭伤占踝关节损伤的75%以上。本研究主要从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发现,前距腓韧带与跟腓韧带在踝跖屈位时起主要稳定作用,后距腓韧带起辅助作用;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在踝跖屈时会前移、内旋;外踝失稳与众多因素有关,其中踝背屈活动受限、跟骨内翻、内外踝肌肉力量失衡、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等均是影响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建议患者采用踝关节平衡稳定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和利用关节松动技术、肌内效贴以及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疗法等进行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以增强踝关节整体力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外侧踝关节扭伤占踝关节损伤的75%以上。本研究主要从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法。研究发现,前距腓韧带与跟腓韧带在踝跖屈位时起主要稳定作用,后距腓韧带起辅助作用;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在踝跖屈时会前移、内旋;外踝失稳与众多因素有关,其中踝背屈活动受限、跟骨内翻、内外踝肌肉力量失衡、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等均是影响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建议患者采用踝关节平衡稳定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和利用关节松动技术、肌内效贴以及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疗法等进行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以增强踝关节整体力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闵朋  徐松  刘志刚 《职业与健康》2014,(11):1579-1581
目的探讨软骨磁共振成像(MRI)敏感序列在距跟骨间韧带治疗的应用指导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伴有距跟骨间韧带损伤患者60例,都进行MRI扫描,选择MRI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T1-VIBE)序列、三维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和三维动态增强(3D-FLASH)序列扫描足踝部,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对距跟骨间韧带长度和宽度进行最优序列的测量。结果 3D-SPACE和3D-FLASH序列的图像评分高于T1-VIBE序列(P〈0.05),3D-SPACE和3D-FLASH序列的图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性别者,中距跟骨间韧带长度和宽度左侧与右侧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软骨MRI 3D-SPACE和3D-FLASH敏感序列有较好的空间分辨率,对距跟骨间韧带长度和宽度有很好的测量指导,可以作为距跟骨间韧带病变的首选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对于踝关节损伤的例数国内没有准确的统计学报道.在美国约每1万人口每天发生1例踝关节损伤[1].踝关节损伤以外侧韧带多见,约占踝关节韧带损伤的90%[2],其中距腓前韧带损伤占66%,伴随跟腓韧带损伤占20%,距腓后韧带损伤很少见[3].因此,理解踝关节外侧韧带的解剖、生物力学及损伤机制对踝关节损伤的治疗非常重要.目前,踝关节损伤多采取手术重建外侧韧带,以期保证踝关节的稳定性,多数采用腓骨短肌腱,现将国内外踝关节损伤及治疗的研究现状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位置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我院接受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25例,术前、术后进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KT-2000在134N下30度、90度位测量膝关节前后位移度,并根据患者膝关节伸直情况分为受限组和正常组,根据屈膝30度位KT-2000测量膝关节前后位移分为〈3mtn组和〉13rain组。测量股骨骨道中心相对于Blumensaat’s线水平股骨外踝长度和高度的比例(方法1)和骨道中心相对于Blumensaat’s线长度的比例(方法2).比较两组的骨道位置。结果患者术后IKDC、Lyshohn、Tegner、134N屈膝30度和90度下的KT-2000评分较之术前明显升高,P〈O.01,有统计学意义。在方法1测量下,正常组与受限组、〈3mlTl组和≥3mm组的骨道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方法2下,正常组与受限组、〈3mm组和≥3mm组的骨道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稳定性,x线可较好地反映骨道位置。较理想的骨道位置以x线侧位片上位于胫骨平台的前35%左右。  相似文献   

8.
吴晓东 《现代医院》2009,9(3):59-60
目的评价应用关节镜行自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均在关节镜下采用Arthrex,ACL重建器械,在股骨及胫骨隧道内口均采用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固定移植韧带。结果本组12例,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在90分以上,前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试验阴性。结论骨-髌腱-骨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具有强大的抗折、抗拉性能,重建后骨块固定牢靠、疗效好,费用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对正常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检测,总结出正常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声像图特征及显示率,评价超声检测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14例健康志愿者踝关节进行检查,观察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声像图特征,测量其厚度并评价其显示率。结果应用高频超声能较清晰显示距腓前韧带以及跟腓韧带,男女性距腓前韧带的显示及厚度测量均应首选跖屈位,其次中立位,避免在背屈位检查;男女性跟腓韧带的显示及厚度测量均应首选背屈位,其次中立位,避免在跖屈位检查。结论高频超声对踝关节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是一种可行、无创、价廉的检查方法。有望成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早期诊断行之有效的诊断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静 《工企医刊》2013,26(4):299-300
目的探讨分析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采用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治疗的11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从体半束腓骨的短肌腱解剖对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进行重建,比较术前、术后踝关节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和疼痛及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患者术前踝关节评分为43.89±8.05,患者术后踝关节评分为74.45±5.28,术前、术后踝关节评分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关节外侧结构重建在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中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