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tmctional dyspepsia,FD)疾病过程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FD组28例及正常组26例血浆中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FD组血浆MT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FD组血浆Gas及SS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FD组血浆CCK和VIP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中MTL、Gas及SS水平的变化可能是FD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而CCK和VIP在FD的发病机制中无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兵功能性消化不良分组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武警部队新兵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入伍时间短,对部队生活不够适应,再加上训练时间长、强度大,新兵中出现胃部不适的较多。对此情况我们曾在2000年开展了新兵的心理因素、胃动素与功能消化不良关系的调查研究,在此工作的基础上,2003年我们对1300名新兵中90名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并作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素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乳酸菌素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治疗中的作用及对幽门螺杆菌(Hp)的影响。方法:FD 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Hp阳性者22例,在给予胃肠动力及抑酸药等基础上加用乳酸菌素4或5片,每4~5h嚼服1次,连用15天;对照组28例,Hp阳性19例;仅给予胃肠动力及抑酸药等治疗,连续15天。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程度及Hp治疗前后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34.3%),有效20例(57.1%),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显效4例(14.3%),有效13例(46.4%),总有效率60.7%。两组Hp治疗前后转阴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改善肠道内环境及调整肠道菌群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精神心理因素与胃功能的关系。方法治疗的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抽取50例功能性消化良好的精神病患者参与研究作为对照组,借助于SAS(焦虑自测量表)、SDS(抑郁自测量表)、HRV (24 h心率变异性)、水负荷试验对比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胃感觉功能及胃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且64%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焦虑或/和抑郁,显著多于对照组人数,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水负荷实验初始感觉量以及最大耐受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上述组间各项数据差异对比皆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固体食物的半排空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除了会影响到患者胃的感觉功能外,还会影响到患者胃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肠Cajal间质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盈竹  肖国辉 《西南军医》2011,13(5):906-90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一个月或在十二个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既可是独立的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也可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近年来关于胃肠道动力的研究成为热点,以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 )为对象的研究尤其引人关注,此类细胞被认为是胃肠道动力的"起搏"细胞,在胃肠道动力调节的诸多因素中,对胃肠道动力的形成和调节起着关键性作用.以ICC做为胃肠道动力调节作用的靶点,对研究FD的发病,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峰  王丁泉  林光辉 《人民军医》2001,44(5):281-282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是胃肠道非器质性的症候群 ,常与器质性消化不良相混淆。我们应用西沙必利 (普瑞博恩 ,西安杨森药业公司生产 )治疗FD ,并与甲氧氯普胺治疗相比较 ,结果前者效果较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男 80例 ,女 10 7例 ;年龄 32 72岁 ,平均 4 3 9岁。运动障碍型 83例 ,溃疡样型 38例 ,反流样型 4 7例 ,混合型 19例。全部病例均经门诊或住院全面检查 ,包括X线、内镜、粪便化验、B超或CT检查 ,排除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糖尿病、腹部手术史、药物及精神因素引起的消化不良。1 2 诊断标准 根据 1991年荷兰FD专…  相似文献   

7.
尹寿宏 《人民军医》2001,44(8):483-484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常见消化系统疾患 ,占消化科门诊 2 0 %~ 30 %。目前尚无肯定而统一的治疗方法。促胃动力药和H2 受体拮抗剂虽近期疗效尚可 ,但存在着不良反应多、价格昂贵及复发率高等缺点。近年来 ,我们应用中药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与西药常规治疗作对比观察 ,证实中药治疗效果满意。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所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34例 ,女4 6例。病程 3个月~ 5年。主要临床表现 :上腹饱胀不适、泛酸、纳呆、食少、嗳气、呃逆、恶心、呕吐、乏力、便溏或便秘。按中医辨证分型 :脾胃虚寒型 2 0例 ,肝胃不和型 14例 ,…  相似文献   

8.
胃肠起搏器治疗亚高原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采用胃肠起搏器和吗丁琳药物的对比治疗,观察亚高原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并选择出胃肠起搏器治疗亚高原地区的FD的最佳频率和时间等指标;方法:临床随机选择病例,分为胃肠起搏器治疗组和吗丁琳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和胃电图检查中的平均频率及平均幅值;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不大,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除呕吐外,其它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前后胃电频率改变,治疗组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胃电频率明显趋向正常频率(3.0次/秒),经自身对照的t检验统计P<0.05;而对照组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胃电幅度值经t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表输入一个较佳的治疗参数,能显著改善亚高原地区FD患者的胃运动功能和临床症状,胃肠起搏器对治疗亚高原地区FD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囊排空功能及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法测定32例FD患者、20例健康志愿者空腹及脂餐后60min血浆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及胆囊排空功能,获得不同时相胆囊排空指数.结果FD组空腹及餐后胆囊排空指数、MT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且MTL与胆囊排空指数呈正相关(r空腹=0.82,r餐后=0.94,P均<0.01);FD组空腹血浆CCK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餐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餐后CCK与胆囊排空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FD组空腹与餐后血浆VI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VIP与胆囊排空指数呈负相关(r空腹=-0.81,r餐后=-0.47,P均<0.01).FD组空腹及餐后血浆S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FD患者(运动障碍型)存在空腹及餐后胆囊排空障碍.血浆促胃肠动力激素(MTL、CCK)水平下降和抑制胃肠动力激素(VIP)水平升高是FD患者胆囊排空障碍的病因和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赵强  孙卫东 《人民军医》2001,44(1):30-31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之一 ,目前药物治疗疗效不一。 19992 0 0 0年 ,我们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 (HP)的方法 ,治疗HP阳性的FD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78例均通过胃镜检查 ,HP阳性 [以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和活检组织的W S染色均为阳性为判定标准 ]及腹部超声、胃肠透视和肝肾功能检查等排除可引起消化不良的局部或全身器质性病变。1 2 方法  78例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男 18例 ,女 2 1例 ;年龄 2 0 4 2岁 ,平均 34 6岁 ;病程 2 6个月 ,平均 2 5个月。治疗组男 16例 ,女 2 3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消痞散结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医科门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及奥美拉唑对症治疗,试验组加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4周。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和56.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四君子汤为基础的消痞散结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曲唑酮联合依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66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控制治疗基础上给予曲唑酮联合依托必利治疗,4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控制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34例中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3例,对照组32例中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3例,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唑酮联合依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封吉化  尚虎虎  黄熙  任平  杨艳 《武警医学》2005,16(5):336-339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在脾虚证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脾虚证的本质.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为5组,采用利血平[0.3 mg/(kg.d)]股四头肌注射,作用于大鼠7 d和14 d分别造成脾虚早期和脾虚期模型,用四君子汤做反证,六味地黄汤作阳性对照.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不同脾虚造模组及对照组大鼠血浆,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及下丘脑组织中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和胃动素(MOT)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早期(7 d):SS在血浆、下丘脑中含量升高(P<0.01或P<0.05),外周组织中含量下降(P<0.01);CCK和MOT在组织和血浆中含量均升高(P<0.01或P<0.05);脾虚期(14 d):SS在血浆、下丘脑中含量下降,外周组织中含量升高(P<0.01);MOT在组织和血浆中含量均下降;CCK在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含量升高(P<0.01),在血浆和肠道组织中含量下降(P<0.01).四君子汤预防性治疗的大鼠体内胃肠激素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六味地黄汤组胃肠激素变化有显著差异.结论脾虚证存在多种胃肠激素的异常,且随不同脾虚时期发展呈动态变化,四君子汤对此有纠正作用,而六味地黄汤无此功效.  相似文献   

14.
岳玉国  王志坚 《武警医学》2003,14(4):208-209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与动态血压负荷(Ambulatory Mood pressure load,ABPL)的关系.方法FD患者44例(实验组)和无胃肠道疾病的健康成人31例(对照组),测量其常规血压和动态血压,计算ABPL.结果FD患者24h和昼间ABPL,尤其是白天收缩压负荷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FD患者ABPL与正常人不同,功能性消化不良能促进患者动态负荷升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武警新兵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的个体和群体危险因素,致病原因,以及与生活、训练的相关关系,以便作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并进行有效防治.方法 根据1999年Rome Ⅱ诊断标准,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病例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结果 新训期间FGID发病率为24.43%,并发现两个发病高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个体发生FGID的危险因素为喝饮料、心理素质差、运动疲劳、不良个人卫生饮食习惯、生活事件暗示、睡眠时间不足和膳食纤维素缺乏.结论 三个支队均存在对FGID的误诊问题.教育官兵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人卫生习惯,调整好劳动训练强度,是预防FGID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8例,均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在心理疏导基础上根据治疗个体化原则选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早晨、中午各服1片,连续治疗28 d。根据症状积分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药对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X线诊断价值,及其与相应临床表现的对应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有不同消化道症状的402例病人进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但经胃肠钡餐重复检查或/和胃镜检查均未发现胃肠道器质性病变,检查过程中未服用任何动力药,全过程均在透视下观察并摄片。结果:上消化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X线表现有六种征象,每种征象均与相应的临床症状密切相关。结论:胃肠排空和运动功能障碍是上消化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发病基础,它与相应的临床症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基于气质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血浆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采集FD女性患者血浆样本16例及正常女性14例,经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as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MS)联用检测后,应用SIMCA-P10.0软件对积分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法-辨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结果 GC/TOF-MS共检测得到色谱峰122个,其中鉴定出代谢产物31个。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FD女性患者血浆中尿素、甘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磷酸、亚油酸、胆固醇等代谢物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结合代谢途径分析发现,FD患者体内的能量代谢升高,而且患者体内氨基酸、脂肪酸以及肠道菌群等代谢也受到影响。结论本文所采用的气质联用代谢组学方法能清晰地反映FD女性患者血浆中的代谢物变化,其所揭示的代谢途径变化使得该技术在发病机制的探讨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