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寻找近掌指关节处静脉穿刺后妥善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112例近掌指关节处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棉签棒固定穿刺部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敷贴固定。观察两组一次固定成功率及输液渗漏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固定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7.62.P=0.01).输液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1.18,P〈0.01)。结论 棉签棒固定近掌指关节静脉穿刺效果可靠.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掌指关节处静脉输液成功率。方法将2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填塞穿刺技术组(填塞组)各121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穿刺与固定;填塞组由操作者评估血管后采用2~4个无菌棉签头及输液贴粘构建固定平台后再穿刺及固定。结果填塞组穿刺一次成功率及输液顺利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采用填塞穿刺技术可有效提高掌指关节处静脉输液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逆向穿刺与顺向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稳定性,评价掌指关节处静脉输液逆向穿刺的可行性.方法 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万方数据库,纳入所有关于人体手背掌指关节处逆向穿刺的临床试验,采用RevMan5.1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与相同部位的顺向穿刺比较,逆向穿刺的成功率高于顺向穿刺(OR=4.46,95%CI:2.71~7.32,P<0.01);逆向穿刺药液渗漏发生率低于顺向穿刺(OR=0.26,95 %CI:0.19~0.34,P<0.01).结论 掌指关节处静脉逆向穿刺在穿刺成功率和稳定性上优于相同部位的顺向穿刺,可作为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体手背掌指关节处静脉逆向穿刺技术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逆向穿刺与顺向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稳定性,评价掌指关节处静脉输液逆向穿刺的可行性。方法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万方数据库,纳入所有关于人体手背掌指关节处逆向穿刺的临床试验,采用RevMan5.1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与相同部位的顺向穿刺比较,逆向穿刺的成功率高于顺向穿刺(OR=4.46,95%CI:2.71~7.32,P<0.01);逆向穿刺药液渗漏发生率低于顺向穿刺(OR=0.26,95%CI:0.19~0.34,P<0.01)。结论掌指关节处静脉逆向穿刺在穿刺成功率和稳定性上优于相同部位的顺向穿刺,可作为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6.
硝酸甘油湿热敷配合负压穿刺法用于小静脉穿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湿热敷外加按摩配合负压穿刺法在小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400例门诊输液患者按日期分为两组,单日为观察组(n=200),双日为对照组(n=200),均选择右手手背小静脉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硝酸甘油湿热敷外加按摩配合负压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静咏穿刺法.结果 观察组热敷后小静脉直径较热敷前显著增加(P<0.0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液体渗漏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硝酸甘油湿热敷外加按摩配合负压穿刺法应用于小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且操作简便、无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两种大角度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两种大角度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480例门诊输液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以45°(观察组)和60°(对照组)角度穿刺静脉输液,比较两组患者穿刺剧痛、皮下瘀血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皮下瘀血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穿刺剧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45°静脉穿刺术更方便操作,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皮下瘀血发生率低,是理想的静脉输液穿刺角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肿瘤化疗患儿外周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患儿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管理;观察组由化疗安全护理小组进行评估、操作、维护等全程护理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及液体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输液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相对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4%、76.9%).结论 构建和实施专门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化疗患儿静脉输液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患者的效果,以寻找最佳输液途径.方法 将需大量输液(每日补液量≥2 500 ml)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留置时间,导管脱落、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补钾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大量输液,可减少静脉置管并发症,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长期输液患者施行专人穿刺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保护长期输液患者的血管并提高单条静脉使用次数.方法 将100例慢性病及化疗的长期输液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由护士按轮班制随机穿刺,观察组由固定的护士进行穿刺.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97%,单条静脉使用(6.23±0.76)次,对照组分别为84.98%、(5.01±0.7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专人穿刺可明显提高单条静脉使用次数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