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治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8年以来收治的4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43例一次性治愈,进行柯-陆式手术的6例患者2例复发,重新进行鼻内镜扩大上颌窦自然口的修正手术,术后综合治疗,随访1a未见复发。结论:本病容易误诊,鼻窦CT扫描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采用鼻内镜手术综合治疗疗效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单纯上颌窦CaldWell-Lue氏手术18例,单纯鼻内镜手术2例,上颌窦根治术+经上颌窦刮筛术3例,鼻内镜下鼻内和鼻外双径路鼻窦病变清除术1例。结果24例术前鼻窦CT检查均有典型的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特征;术后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23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未见复发;1例术后2个月症状复发,经再次手术后随访12个月症状消失。结论鼻窦CT检查有助于真菌性鼻窦炎的早期诊断;根据病变的范围及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建立鼻窦持久通畅的引流是获得术后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真菌性鼻窦炎误诊为普通鼻窦炎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1995~2005年收治普通鼻窦炎276例,其中误诊2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其中35~50岁发病率占87%。病变部位为上颌窦23例,鼻腔4例,筛窦1例。主要临床症状鼻涕带血21例,鼻塞20例,脓涕19例,面颊部肿胀、麻木感14例,局部疼痛、眼痛、患侧头痛2例。鼻镜检查:本组中鼻甲息肉样变18例,中鼻道可见点状霉菌痂块或糊状污秽物或胶冻状物17例,鼻腔外侧壁内移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治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病例24例。采用手术治疗,辅以抗真菌、类固醇药物。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21例手术治愈,2例1年后复发,1例半年后失访。结论:手术治疗是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辅以抗真菌、类固醇药物。术后随访对于预防复发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内窥镜病理证实的66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密度增高,病变累及一侧上颌窦45例,两侧上颌窦12例,一侧上颌窦、筛窦24例,上颌窦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50例,窦腔高密度影内可见气泡影25例,病变呈肿块状突入鼻腔13例,窦壁骨质硬化35例,窦壁骨质吸收破坏18例,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以内侧壁破坏多见。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5例。结论: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如下特点:(1)病变多为单侧性;(2)病变部位以上颌窦为主;(3)窦腔密度增高,其内可见点状、斑块状、线状钙化影;(4)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破坏残端常伴有骨质硬化。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影最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前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予以术前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恢复情况、焦虑状况(BAI评分)等。【结果】干预组疼痛感,术后住院时间,BA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术后焦虑情绪,促进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多发生于一侧,以上颌窦最多见,同时累及其他鼻窦;病变鼻窦内呈现软组织刚块影,内可见点状、结节状钙化;部分窦腔增大,骨壁破坏。结论:CT对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CT特征及术中所见。结果 CT征象:病变的窦腔内为不均匀的密度增高影,其中17例病变窦腔内呈不规则点状或片状钙化影,5例上颌窦内壁骨质吸收破坏,上颌窦口扩大11例,上颌窦骨壁增生硬化16例。CT诊断鼻窦炎27例,其中真菌性鼻窦炎23例,上颌窦占位性病变3例。结论 窦腔内散在点状、片状钙化的软组织充填是真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主要征象。CT在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悦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2):165-166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37例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及相关问题。结果随访3个月至5年,治愈34例,显效2例,无效1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手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临床特点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08-2005—03我院诊断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79例,治疗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儿科2003.01-2005—01经副鼻窦CT、头颅X线华氏位摄片及脑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急性鼻窦炎患儿1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褚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3):3203-3204
真菌性鼻窦炎以往发病率较低,近年随着广谱抗生素和激素在细菌性鼻窦炎治疗中不当应用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病例报告逐年增多。我科对1995—08/2007—05收治的4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了鼻内镜手术并结合药物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691-169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术后效果。方法对46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取鼻内镜下治疗,术后鼻内镜随访3个月~2 a。结果术后患者鼻塞、流涕、鼻内异味等症状消失,复查鼻内镜鼻腔通气良好,窦口开放好,窦腔内无脓性分泌物及霉菌斑块残留,46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治疗非侵袭型鼻窦炎方法彻底、可靠、不易复发,易于随访。  相似文献   

14.
真菌性鼻窦炎误诊的CT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1998~2005年7例经我科手术证实、CT误诊的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病理和CT征象,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误诊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误诊原因。方法:对首诊误诊的18例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多以鼻塞、脓涕、头痛、涕中带血为主要症状,好发于一侧鼻窦,鼻窦CT扫描显示病变的鼻窦腔内密度增高影,14例窦腔内有钙化影,4例窦腔内没有钙化影。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愈。结论: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表现可不典型,易与慢性鼻窦炎相混淆,临床医生应重视此病。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科1998~2003年收治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6例,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43例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实施手术,鼻内窥镜下采用Messerklinger术。结果 4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行定期随诊,随诊期时间为6~24个月,随诊中患者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鼻腔黏膜恢复正常,窦腔中均未发现真菌团块,亦无异常分泌物;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没有复发病例。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损伤小,可以有效清除真菌团块及病变黏膜,解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充分改善窦腔通气及引流,促进愈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定期检查换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真菌染色方法在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染色中的特点及其应用。方法91例真菌性鼻窦炎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真菌类型包括曲霉菌属真菌52例、链格孢菌2例、白色念珠菌12例和毛霉目真菌25例。连续切片,进行HE、PAS、AB-PAS、GMS和MUC5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曲霉菌属真菌和白色念珠菌PAS、AB-PAS、GMS和MUC5B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很好;链格孢菌GMS染色效果最佳,呈明显的棕黑色,其他染色方法真菌均呈现自身的棕色;毛霉目真菌除MUC5B外,其余染色方法均着色;当背景组织为丰富的黏液时,AB-PAS法的染色效果优于单纯的PAS染色,真菌和背景反差较大,真菌轮廓明显;所有类型真菌HE染色的效果均欠佳,真菌轮廓不够明显。结论真菌染色可联合应用PAS、AB-PAS、GMS和MUC5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其各有优势。其中GMS染色显示真菌效果最佳,所有真菌均着色;组织背景为丰富的黏液时,AB-PAS的染色效果优于单纯的PAS染色;MUC5B染色方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能鉴别出形态接近的曲霉菌和毛霉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9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收治的19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鼻窦CT检查和鼻内镜检查,并行相应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病变单纯累及上颌窦者12例、单纯累及筛窦者2例、单纯累及蝶窦者1例,有3例同时累及上颌窦和筛窦,有1例同时累及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有15例(78.9%)窦腔软组织团块影中可见斑点状钙化灶,5例窦腔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和破坏。术后随访2年,有3例复发。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好发于上颌窦,多为单侧鼻窦发病,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增高,加上广谱抗生素、化疗、放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心血管手术和深静脉插管等各种操作技术的发展,深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加,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也随之增高。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临床及影像学医师忽略,我院收治并误诊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