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例乳腺脂肪坏死误诊为乳腺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误诊为乳腺癌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3例乳腺脂肪坏死术前术后诊断。结果:主要误诊原因为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询问病史不详细;缺乏对本病的认识。结论:提高医生对乳腺脂肪坏死的认识,认真询问病史,对本病诊断极为重要,术中宜做冰冻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20例乳腺脂肪坏死术前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例乳腺脂肪坏死术前术后诊断。结果:乳腺脂肪坏死是一种非肿瘤性乳腺疾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继发性肌肪坏死,另一类是真性脂肪坏死。主要误诊原因为:(1)不详细询问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过去史;(2)查体忽视乳房整体情况及皮肤改变;(3)过于凭主观经验和依赖影象检查;(4)对乳腺脂肪坏死认识不足。结论:提高医生对乳腺脂肪坏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98年-2008年收治的乳腺脂肪坏死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均为女性,平均48岁,13例(54%)有乳腺创伤病史,23例(95.833%)以乳腺单发肿块就诊,18例(75%)肿块质硬,边缘不清,10例(41.6%)与皮肤粘连,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仅7例(29%)乳腺钼靶X线及乳腺超声诊断为脂肪坏死。术前临床误诊17例(70.8%),其中误诊为乳腺癌12例(50%)。24例均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结论详细询问乳腺创伤病史如外伤、手术及炎症史,对避免导致术前误诊极为重要。术中均做冰冻病理检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 999~ 2 0 0 1年共接诊 1 2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 ,均以无痛性肿块首发就诊。经行手术切除与病理诊断相符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共 1 2例 ,女性 ,年龄 2 7~ 63岁 ,平均 42岁。病变部位 :左乳腺 9例 ,右乳腺 3例。病程 5个月~ 7年。平均 9个月。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块 ,肿块直径 1 0cm~ 3 0cm ,平均 2 5cm。有乳腺外伤史 7例。讨论 乳腺脂肪坏死是一种非肿瘤性乳腺疾病 ,组织学表现为坏死的脂肪组织伴泡沫细胞浸润。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继发性脂肪坏死 ,在乳腺导管扩张症或囊性增生时 ,扩张的导管或大囊破裂导致管腔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表现,提高对脂肪坏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脂肪坏死X线平片表现.结果 X线片表现:(1)表现为肿物4例(26.7%);(2)脂性囊肿2例(13.3%);(3)表现为小结节2例(13.3%);(4)脂肪层内索条影交织呈网状2例(13.3%):(5)脂肪层内星芒影、斑片影、索条影混杂出现3例(20%);(6)结构不良1例(6.7%);(7)无任何异常X线表现1例(6.7%).结论 乳腺脂肪坏死根据其病因和时期,其影像表现多种多样,X线表现位于乳腺脂肪层内的网状片影或有毛刺的结节,紧密结合临床病史,首先考虑脂肪坏死的可能,可提高本病诊断准确性,乳腺X线摄影对于脂肪坏死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梅  汤发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3):83-83,91
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表现,提高对脂肪坏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脂肪坏死X线平片表现。结果X线片表现:⑴表现为肿物4例(26.7%);⑵脂性囊肿2例(13.3%);⑶表现为小结节2例(13.3%);⑷脂肪层内索条影交织呈网状2例(13.3%);⑸脂肪层内星芒影、斑片影、索条影混杂出现3例(20%);⑹结构不良1例(6.7%);⑺无任何异常X线表现1例(6.7%)。结论乳腺脂肪坏死根据其病因和时期,其影像表现多种多样,X线表现位于乳腺脂肪层内的网状片影或有毛刺的结节,紧密结合临床病史,首先考虑脂肪坏死的可能,可提高本病诊断准确性,乳腺X线摄影对于脂肪坏死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京雪  王红梅 《中外医疗》2009,28(16):45-46
目的分析了11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点,病因、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了1997~2007年10年间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1例均行乳房区段切除、肿块切除,病理诊断均为脂肪坏死。结论诊断上要仔细询问病史。分析肿块特点,无生长、无转移。钼靶X线是较好的检查手段。最终仍需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9.
乳房脂肪坏死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乳房脂肪坏死 2 9例 ,均为女性。平均年龄 3 4.8岁 ,3 0岁以上占 5 5 %。文中讨论了脂肪坏死的病理、误诊原因、诊断依据。特别强调误诊原因是 :1)缺乏对乳房脂肪坏死的认识 ;2 )乳房脂肪坏死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3 )缺乏有价值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手段。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2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共诊治乳房脂肪坏死 2 9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年龄 :最小 18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3 4.8岁。 3 0岁以上 16例 ,占 5 5 %。病因及病程 :外伤史 14例 ,手术史 4例 ,炎症史 6例 ,无明显原因 5例。病程最短 10d ,最长 12年 ,平均 1…  相似文献   

10.
对乳腺疾病713例冷光透照检查的体会.对其方法、图象进行了分析。经病理检验的310例 总符合率为91.6%(284/310).其中乳腺良性疾病符合率为92.8%(180/194),可疑和误诊的7.2%(14/191);恶性符合率为89.6%(104/116),恶性可疑和误诊10—4%(12/116)。冷光透照乳腺疾病是乳腺癌初步筛选和术前检查的有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晓红  杜红  王桂羚 《四川医学》2002,23(11):1221-1221
乳腺导管扩张的病名繁多。 196 3年由Haargensen首次将此病名确定下来[1] 。其发病率约占良性乳腺疾患 4 5 % [2 ] 。由于本症病因不确切 ,体征多种多样 ,故临床上应与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认真鉴别 ,以求降低误诊、漏诊的发生率。我院 1980年 1月至1995年 11月将本病误诊为乳腺癌 6例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女 5例 ,男 1例 ,年龄 15~ 6 5岁 ,平均 4 0 5岁。病程 5月至 36月 ,平均 19 6月。除 1例为未婚少女 ,1例老年男性外 ,其余 4例均系已婚非哺乳期妇女。既往有急性乳腺炎者 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与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表现与鉴别诊断,以增强对脂肪坏死的认识.方法 本文选择2007~2011年间的65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脂肪坏死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6~58岁.对其进行诊断治疗,观察其X线表现.结果 在病因与时期不同的情况下,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有多种表现:1)脂性囊肿6例;2)结节3例;3)肿物12例;4)斑片影6例;5)不对称致密5例;6)脂肪层内索条状、星芒状、网状影19例;7)片状、颗粒状多形性钙化、不规则性钙化3例;8)结构扭曲2例;9)未出现任何阳性X线表现9例.在多种X线的表现中,皮下脂肪层内索条状、星芒状、网状影与腺体内脂性囊肿属于乳腺脂肪坏死的典型表现.结论 紧密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要先考虑发生乳腺脂肪坏死的可能性,能够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乳腺X线检查结果对脂肪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脂肪坏死患者的x线与MRI影像学表现以及特点,为乳腺脂肪坏死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40例病理诊断为乳腺脂肪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影像采集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接受X线检查,观察组的患者接受MRI影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检查的不同影像表现,比较诊断结果.结果:乳腺脂肪坏死患者接受不同的影像诊断,观察组确诊率为90%,对照组确诊率为60%,观察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脂肪坏死患者的影像诊断中,x线与MRI影像都具有较高的确诊率,x线检查操作简单,检查时间短,检查费用相对便宜,一般为首选;MRI影像则成像清晰,能够将患者乳腺部位的坏死情况完整、清晰呈现出来,对一些X线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能得到很好的诊断.在乳腺脂肪坏死的临床诊断中,部分疑难病例联合x线与MRI影像诊断,有利于提高确诊率,值得在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进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48例患者在术后1周拆线,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1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穿刺抽吸后1周症状消失,1例患者发生感染,相应抗炎处理后症状消失,愈合处瘢痕小,乳房形态正常,随访中无复发病例。结论:乳腺良性肿块应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术后切口愈合快,瘢痕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乳腺癌根治术的重要问题 ,一旦发生对患者可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增加住院时间 ,影响术后放化疗的实施。本文结合我院 1995— 2 0 0 2年乳腺癌治疗的一些临床资料及具体措施 ,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4 4例乳腺癌。女 438例 ,年龄 2 5~78岁 ,平均 5 1岁 ;男 6例 ,年龄 40~ 76岁 ,平均 5 5岁。以国际抗癌协会TNM分期法 ,40 0例Ⅰ、Ⅱ期均行改良根治术。44例Ⅲ期 ,皆为女性 ,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其中肿瘤过大、有皮肤侵犯者 18…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乳腺疾病临床病理特征,以便临床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方法:对413例乳腺疾病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乳腺纤维腺瘤发病年龄在20岁~30岁,腺病发病年龄在30岁~40岁。腺病多伴行经前乳房疼痛。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癌都出现乳头溢液,但炎症病史长、肿块弥漫,癌症病程短、肿块生长迅速。此外结果还表明本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在40岁~50岁。结论:乳腺腺病趋向年轻化,乳腺病变更加复杂化,尤其对乳腺恶性肿瘤,其诊断及预后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表现及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临床手术、病理、随访复查等综合方法确诊为脂肪坏死的乳腺钼靶片及MRI。结果钼靶检查中,5例脂肪移植隆乳者表现为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部分伴有囊壁钙化;6例手术者术区见小囊状低密度影,囊壁钙化少;5例外伤者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内片絮状影或腺体内局部密度增高;6例无异常病史者,3例表现为退化乳房内边缘模糊的肿块影,2例表现为结构扭曲,1例为无异常发现。MRI检查中,5例自体脂肪移植者,表现为包裹脂质的环形强化,多为薄壁,部分病灶呈厚壁或花环样强化,部分病灶为实性不规则结节样强化。2例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内斑片状强化。5例表现为乳腺腺体内大片不规则强化,中央伴有小片脂质信号,2例环形强化,内有壁结节,ADC值介于良恶性之间。结论乳腺脂肪坏死的影像学特征具有多样性,随病程的不同,表现各不相同,认真询问病史(如外伤、手术及炎症史)对本病有重要诊断帮助。  相似文献   

19.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1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义祥 《吉林医学》2009,30(1):52-53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在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124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24例、乳腺囊性增生症30例,乳腺纤维腺瘤36例、乳腺脂肪瘤34例。结果:1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119例术后6-7d拆线,无并发症;3例术后皮下血肿,经局部穿刺抽吸及理疗后7-10d治愈;2例术后感染,换药及抗感染治疗7d后治愈。随防6个月-2年以上肿物无复发。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是治疗乳腺某些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乳腺增生病与乳癌在临床表现上都以肿块为主,在发病机制上有相似之处,而且某引起类型的乳腺增生病可以发展成乳癌。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之间有无关系、何种关系、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