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合多种MRI技术对胰胆管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ERCP证实的胰胆管疾病患者100例,行包括冠状位T2加权、横断位T2加权、横断位T1加权、Turbo SE MRCP序列及HASTE MRCP序列的MRI检查.结果 MRCP对胰胆管疾病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0%;结合其他MR成像序列,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9.0%(χ2=6.7368, P<0.05).对胆系结石,Turbo SE MRCP检出率为94.9%,HASTE MRCP原始图像结合3D图像的检出率为98.7%;HASTE MRCP 3D图像检出率为84.6%,与Turbo SE MRCP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4.4572, P<0.05).结论 MRCP与其他MR成像技术结合应用,可准确判断梗阻部位,明确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2.
郁成  陈永强  罗泽斌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6):403-404,407,F0004
目的:对比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其原始图像与磁共振常规扫描诊断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1.0T超导MRI扫描仪对55例患者(36例胆囊结石和19例胆总管结石)行重T2加权多次激发FSE序列(HT2-FS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扫描及常规轴面FSE序列MRI T1WI及T2WI扫描。结果: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最大强度投影图像能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及扩张胰管的形态结构。多数较大的胆系结石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原始图像及MRI常规T2WI图像上可很好地显示,但常在最大强度投影图像被掩盖;较小的胆系结石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最大强度投影图像及MRI常规T2WI图像均难以准确显示,而仅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原始图像上显示。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原始图和最大强度投影图像以及磁共振常规扫描是分析、诊断胆系结石的一个有机整体,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种成像技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胰胆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胰胆系疾病患者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影像资料。结果: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总符合率98%,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总符合8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结石合并胆囊炎、胆道恶性梗阻符合率均为100%,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和8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作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胰胆系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逆行胰胆管造影可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不能完全取代逆行胰胆管造影,二者结合可提高对胰胆系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CT、MRCP、B-FFE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单次屏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与平衡全稳态快速场回波技术(balancedfastfieldecho,B-FFE)诊断胆系结石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手术证实的胆系结石患者进行CT、SSH-RADIALMRCP、B-FFE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42例胆系结石中,胆管结石CT检出率为60.87%,MRCP检出率为95.65%,B-FFE检出率为91.30%;胆囊结石CT检出率为79.41%,MRCP检出率为91.18%,B-FFE检出率为88.24%。结论CT、MRCP、B-FFE对胆系结石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MRI具有成像参数多,可多平面观察及可特殊方法成像(MRCP、B-FFE)等特点,对胆系结石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MRI分期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癌磁共振成像(MRI)分期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8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盆腔MRI检查,MRI的成像序列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脂肪抑制T2加权像、弥散加权成像,以及钆喷酸葡胺增强T1加权像.观察肿瘤的位置、信号特征及侵犯范围.将MRI所见与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 MRI对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8.73%.对宫旁侵犯判断的准确率为92.50%,特异度为91.18%,敏感度为100%.MRI与病理诊断的差异主要与宫旁浸润的评价差异有关.结论 MRI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是宫颈癌诊断中重要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结合T1加权成像(T1WI)检测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价值。对象与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有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56例胆总管微小结石(直径≤5mm)。术前作常规MRI检查(横断位T1WI:TR/TE 155ms/3.4ms,横断位和冠状位T2WI:15000ms/81ms)。MRCP检查采用EXPRESS脂肪饱和序列,包括5组胆管路径的斜冠状45mm厚层成像采集、5mm薄层冠状成像采集(资源图像),来源于资源图像的最大信号投影重建图像。MR检查后1~5天内行胆总管外科手术或ERCP取石。分析胆总管微小结石的T1WI和MRCP表现及MRCP和T1WI对微小结石的检测、诊断。结果:56例胆总管微小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0例,胆囊切除7例。47例T1WI胆总管微小结石高信号改变。MRCP显示阳性结石充盈缺损33例。T1WI及T1WI结合MRCP检出胆总管微小结石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MRCP检查,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0.01)。结论:在进行MRCP检查的同时,辅以T1WI有助于提高胆总管微小结石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B超、CT与MRI各成像序列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临床拟诊胆管结石的患者行B超和MRI检查,其中10例行同期CT扫描.最后诊断均经手术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依据影像诊断报告结果总结B超、CT与MRI诊断胆管结石的准确性,并通过回顾性分析CT与MRI脉冲序列图像探讨各种技术的优缺点.结果 23例病人中,22例有胆管结石,1例手术中未见胆管内结石.B超诊断结石12例,其中1例假阳性,诊断准确度48%(11/23).CT诊断结石8例,假阴性2例,诊断准确度80%(8/10).MRI诊断结石20例,其中1例假阳性,诊断准确度83%(19/23).在MRI各序列中,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显示胆管结石最直观,轴位T2WI与T1WI是MRCP的有益补充.结论 诊断胆管结石时,B超可作为初步筛查方法.CT与MRI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后者多序列多方向的成像能力可补充B超与CT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不同检查方法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um,PA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RI多序列检查方法诊断PAD23例,并进行分析。结果:T1WI显示为囊状低信号影,与十二指肠相通者1例,其余22例表现为不均匀略低及高低混杂信号,均未明确诊断;横断位压脂T2WI显示含气液平面囊性病灶15例;冠状位FIESTA序列表现为混杂高信号或高信号影15例;呼吸触发3DMRCP表现为高或混杂高信号影16例;冠状位屏气3D-CELAVA动态增强扫描均清晰显示。其中合并胆系结石13例,胆系炎症及感染13例,胰腺炎3例,胆胰管扩张3例,十二指肠炎症3例。结论:MRI能多序列、多方位、直观、无创的清晰显示PAD的部位、大小、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同时显示胆胰疾病形态学改变。故MRI多序列检查非常必要,是PAD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单次激发与多次激发MRCP诊断胆系结石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探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与多次激发FSE序列(FS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1.0T超导MRI扫描仪对128例患者(68例胆囊结石和60例胆总管结石)行二维冠状面SSFSE序列和FSE序列MRCP扫描。结果:对于较大的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泥沙样结石的显示,SSFSE序列图像优于FSE序列MIP图像。对于<0.5cm的较小的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SSFSE序列图像及FSE序列MIP图像均难以准确显示。对于胆总管结石,SSFSE序列和FSE序列MIP图像均可较好地显示。结论:SSFSE序列图像对于较大的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泥沙样结石的显示优于FSE序列MIP图像;但对于较小的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以及胆总管结石,SSFSE序列和FSE序列MIP图像的诊断价值相仿。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B超检查诊断胆系结石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B超检查诊断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1.0T超导MRI扫描仪对57例患者(38例胆囊结石和19例胆总管结石)行重L加权多次激发FSE序列(HT2-FSE)MRCP扫描及常规B超检查。结果:尽管MRCP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能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及扩张胰管的形态结构,但多数较大的胆系结石常在MIP图像被掩盖;较小的胆系结石在MRCP的MIP图像上均难以准确显示.而仅在B超检查图像上显示。但对于19例胆总管结石,B超仅可显示其中的9例(47%)。结论:由于MIP重建技术的固有特性,MRCP的MIP图像易遮盖结石所致的低信号充盈缺损,因而对于胆系结石的诊断.应有机地结合MRCP与B超检查,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种成像技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胰胆系疾病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其诊断最优化检查流程.方法对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胆系疾病术前作诊断对照分析,其中胆石症38例、胰胆系肿瘤34例及其他病变10例.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PTC)、常规断面MRI检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结果MRCP对胰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正确率达100%,MRCP结合断面MRI检查对胰胆管梗阻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82.3%、93.8%和89.0%,定性诊断正确率达87.8%,均显著高于B超(P<0.01)和CT(P<0.05)检查,而与直接胰胆管造影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RCP在多数情况下可替代诊断性的直接胰胆管造影,MRCP结合断面MRI检查是胰胆系疾病术前诊断、手术病例筛选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技术在胆系结石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15例超声诊断为胆结石的患者均行MRI和MRCP检查。结果:115例患者中,单纯性胆囊结石85例,单纯性肝管结石8例,胆囊结石伴胆管结石19例,胆总管囊肿伴结石1例,先天性无胆囊1例,急性单纯性胰腺炎1例。结论:MRI结合MRCP对胆系的先天发育异常是重要适应症,对于胆系结石的有无、大小、形态、数目、梗阻部位和胆管扩张的程度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MRCP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MRCP)对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重T2 加权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厚层投射直接成像技术做MRCP检查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 2 6例。分析扩张胆管的部位及程度 ,并根据Todani分型 ,同时观察胰胆管结合部及胆系内的信号变化。结果 MRCP对肝内外胆管显示良好。检出率及定位诊断准确率为 10 0 % ,定性诊断准确率为 95 % ,并可做出分型。其中Ⅰ型 16例 ,Ⅳ型 7例 ,Ⅴ型 3例。 6例胰胆管连接异常。 结论 MR CP作为一种快速简便 ,无创伤性的胰胆管影像学检查技术 ,是诊断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腾 《当代临床医刊》2016,(1):1911-1912
目的探讨Haste(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MRCP(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及其图像在显示胆系疾病方面的优势。方法使用1.5T核磁共振扫描仪,在常规T2_SPC_COR_TRIG序列扫描结束后再行T2_Haste_COR序列扫描,着重分析HASTE序列的图像,根据胆系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讨论Haste序列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Haste序列能清楚的显示各类胰胆管梗阻疾病的形态学改变,本组63例病例中,Haste序列+常规MRCP扫描序列检查的阳性率100%。结论 Haste序列不受呼吸运动的影响,成像速度快,图像质量好,是目前理想的MRCP成像技术。Haste MRCP作为无创性技术,能够清晰完整地显示胆管系统结构,提高了胆系病变的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胰道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胰道梗阻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综合临床诊断为胆胰道梗阻患者的MR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胰管狭窄的定位诊断正确率达99.0%,对胆胰管狭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5%,90.7%,MR检查联合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良恶性狭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和96.8%。良性狭窄多为不完全性梗阻,恶性狭窄多为完全性或重度梗阻,“枯树枝征”多见于良性狭窄,“软藤征”、“空虚征”、“双管征”多见于恶性狭窄。结论:MRCP结合常规MRI对胆胰管梗阻定位准确可靠,并可鉴别良恶性病变,与ERCP联合应用有更高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肛瘘患者接受3.0T MRI DWI、T_2加权成像抑脂(T_2WI FS)及T_1加权成像抑脂(T_1WI FS)增强序列检查,分析各自影像学特征,比较3组扫描序列显示肛瘘内口及瘘管的准确性。结果:40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共有48个内口和63个瘘管;DWI序列显示43个内口(89.6%),57个瘘管(90.5%);T_2WI FS序列显示37个内口(77.1%),51个瘘管(81.0%);T_1WI FS增强序列显示45个内口(93.8%),59个瘘管(93.7%)。T_2WI FS与T_1WI FS增强序列在显示内口及瘘管的准确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_2WI FS联合DWI显示内口及瘘管的准确性与T_2WI FS联合T_1WI FS增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入MR DWI序列使MRI平扫序列诊断肛瘘的准确性与增强序列相仿,DWI序列与常规序列的合理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检查适用性,可作为肛瘘MRI检查的常规诊断序列。  相似文献   

17.
陈玉霞 《临床医学》2021,41(5):57-59
目的探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价值,为早期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疑似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模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以数字减影技术(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式MRI诊断AIS的价值。结果经DSA检查结果判定,94例疑似AIS患者中AIS 75例。经Kappa一致性度量,多模式MRI检查诊断AIS结果和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38,P<0.001);多模式MRI检查诊断AIS的准确度为94.68%(89/94),灵敏度为96.00%(72/75),特异度为89.47%(17/19);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发现,多模式MRI检查诊断AI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多模式MRI诊断AIS的价值较高,有助于制定对症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RN)、发育不良结节(DN)及小肝细胞癌(SHC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RN、DN及SHCC的MRI信号特点。结果:14例RN中10例(71.43%)T1WI、T2WI呈等信号;4例(28.57%)T1加权像呈稍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Gd-DTPA增强未见强化。6例DN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其中5例(83.33%)增强无强化;1例呈"快进快出"特点。25例SHCC中22例(88.0%)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表现"快进快出"特点;其中7例门脉及延迟期假包膜强化。结论:MRI具有多序列成像特点,可通过不同信号特征来反映结节性病变的组织成分。结合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MRI对肛周窦道及瘘管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64例,术前全部行MRI检查,检查序列主要包括矢状面、冠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echo,TSE)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T2WI),轴位自旋回波(Spin-echo,SE)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e,T1WI)及脂肪抑制质子强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PDWI),将影像学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例肛瘘共74个原发瘘管,89个内口,80个外口,48个肛周脓肿。MRI对原发瘘管、肛周脓肿、内口显示的灵敏度分别为95.8%、100%和94.3%,特异度分别为85.7%、97.5%和92.3%。结论 MRI可准确地判断肛瘘的分型、瘘管走行、有无脓肿和支管形成及肛瘘内口的位置,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用于肝外胆管结石诊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划分的方式将患者具体分为两组,即CT组与MRI组,每组患者均45例,其中CT组患者是以腹部CT增强扫描为主,MRI组患者则采取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对两组诊断效果进行观察,即肝外管结石阳性检出率。结果:在进行两组患者分别诊断后,MRI组阳性检出率95. 5%(43/45),CT组阳性检出率71. 1%(32/45),可见MRI组的诊断效果比CT组理想,两组数据对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诊断时,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效果较理想,其阳性检出率较高腹部CT增强扫描,且具备较高准确率,值得将其作为临床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