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7):629-63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ICU)和急诊监护室(EICU)后第1、3、7天分别监测血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同时记录其APACHEⅡ评分情况。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患者入住ICU或EICU后第1、3、7天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入住ICU或EICU第7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第1天(P<0.05)。死亡组患者入住ICU或EICU后第1、3、7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可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2个指标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在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死亡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52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4h内及第3、5、7、10、14d的相关指标,比较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结果 52例中有16例死亡,病死率30.8%。脓毒症(Sepsis)、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及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组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2.0±6.9、16.8±6.8、23.1±5.6(P=0.002),SOFA评分分别为2.9±2.1、5.9±3.1、11.6±2.9(P〈0.001)。以28d生存期分为生存组(≥28d)和死亡组(〈28d)。死亡组(n=16)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n=36)(分别为14.9±7.1 vs 19.7±7.3,P=0.03;4.6±3.2 vs 8.8±4.0,P〈0.001),且随病程时间推移,生存组SOFA评分渐降,死亡组呈增高趋势。SOFA评分评估脓毒症者死亡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95(95%CI,0.662-0.929),高于APACHEⅡ评分的0.670(95%CI,0.514-0.826)。结论 SOFA评分及其动态变化能更好地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预后。 相似文献
4.
5.
6.
严重脓毒症是危重症患者最常见死因,早期有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血清乳酸升高是脓毒症患者组织灌注受损的重要标志。多数研究显示单次早期血乳酸测定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少量研究发现动态监测血乳酸对脓毒症有更好的预后价值。本研究通过动态监测脓毒症患者静脉血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探讨其对脓毒症病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脓毒症发作24 h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对患者28 d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84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PCT、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单一指标以及两两指标联合对... 相似文献
9.
韩文伶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6):690-691
持续静静脉血滤(CCVH)是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手段,它同血液透析一样,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但是,CCVH不受环境限制,在床旁可以进行,费用较人工透析低,我病房1994-1998年共有20例不同程度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CCVH,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7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病房、出院诊断为脓毒症的2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CCI评分与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的关系及其对28d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204例患者中72例(35.3%)在28d内死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CI评分与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相关(rs=-0.349,P<0.01)。对不同CCI评分患者的病死率进行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随CCI评分升高(0~7分),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增加(χ2趋势=31.293,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CCI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8)、(4.1±2.5)分,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I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81,95%CI(1.067,1.538),P=0.008〕。CCI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8〔95%CI(0.635,0.782),P<0.01〕,低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0.816〔95%CI(0.758,0.874),P<0.01〕(Z=2.269,P<0.05)。结论 CCI与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相关,CCI评分系统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评估价值逊于APACHEⅡ,但较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并发急性肾衰竭(ARF)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RM-ARF患者23例,检测血清肌酶(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血肌红蛋白(Mb)以及血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BUN、SCr)、血尿酸(UA)、血气分析和DIC全套、胸片、B超、心电图等。23例均予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3d后改行间隔性血液透析(IHD),同时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观察CVVH治疗前及治疗48h后血常规、CPK、血肌红蛋白、肝肾功能、电解质改变。对于并发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观察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变化。结果22例肾功能均完全恢复,3例并发筋膜间室综合征,经CVVH治疗48h后。肢体肿胀迅速消退。疼痛明显减轻。2例并发MODS,其中1人死亡。血BUN、SCr、K、WBC、CK和肌红蛋白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其中CK及肌红蛋白下降最为明显,肌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结论ARF是RM的严重并发症,早期发现并予积极预防是防治ARF的关键。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液中的肌红蛋白及炎性介质,改善了ARF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及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三靶点疗法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4例,依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320 mg/d,美托洛尔初始剂量6.25 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每次20 mg,每日2次。治疗8周后比较临床疗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醛固酮的血浆水平及不良反应,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2.5%,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Z=3.27,P=0.001);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自身比较,LVEDD、LVEF、醛固酮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相互比较LVED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醛固酮水平低于对照组[(276.78±105.25)pmol/L vs(342.23±118.72)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后醛固酮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显著。结论三靶点疗法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肯定,用药简单、合理,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我院ICU病房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脏彩超、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比较34例患者经CRRT的治疗组和16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室内径、BN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病死率(P<0.05)、住院时间(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CRRT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肌酐均明显降低(P<0.01);原发病为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明显,但对于原发病为心肌梗死的患者,其疗效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9例心功能Ⅲ、Ⅳ的重症CHF患者随机、单盲分为缬沙坦组(41例)、安慰剂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心功能改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住院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缬沙坦组治疗6个月和1年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0.01),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0.01)、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缬沙坦治疗6个月和1年期间,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再住院率明显比安慰剂组为少(P〈0.05)。发生心肌梗死、需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心源性死亡等均比安慰剂组减少,但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缬沙坦治疗重症CHF患者疗效佳,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率,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治疗重症CHF的新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例符合CRT适应证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三腔型起搏器,进行三腔起搏或双心室起搏,使心室间收缩趋向同步化。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了起搏器,左室电极植入位置4例位于心室后侧静脉,2例位于心室前侧静脉。结果术后3、6个月患者的胸闷气促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能够自理,心功能改善Ⅰ级,QRS宽度均较术前缩短,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二尖瓣反流程度减轻,心胸比缩小。结论 CRT通过改善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5例,按入院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使用利尿剂、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米力农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左室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1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2.63%,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每博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期腔径(LVESD)、左室舒张期腔径(LVEDD)、心尖瓣双峰比值(E/A)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HR及MA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时注意控制用药量及用药时间,可最大限度地确保用药安全,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理想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度脓毒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度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30万单位,静推,每8 h一次,连用5 d。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ICU后和治疗后第5天抽静脉血,测心肌钙蛋白(cTnI)、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白介素-6(IL-6)等指标变化,抽动脉血测乳酸(Lac)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心指数(C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第5天后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5 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乌司他丁对重度脓毒症患者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从而能够改善重度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并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心房颤动患者292例按心功能分为心衰组(心功能Ⅱ~Ⅳ级,169例)和对照组(心功能Ⅰ组,123例).再按抗凝强度分为中等强度亚组(INR 2.5~3.5,心衰组81例,对照组64例)和低等强度亚组(INR 1.8~2.4,心衰组88例,对照组59例).常规抗凝治疗,观察血栓栓塞发生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低等强度抗凝亚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0.61%,中等强度抗凝亚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0.心衰组中,中等强度抗凝亚组出血年发生率为20%,低等强度抗凝亚组年发生率为8%,两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中等强度抗凝亚组出血年发生率为13%,低等强度抗凝亚组出血年发生率为6%,两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中等抗凝亚组与对照组中等抗凝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并心力衰竭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起始剂量宜小,INR控制在1.8~2.4为宜,当出现心力衰竭加重时,应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以保证抗凝效果,防止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4月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患者6例,其中1例为持续性房颤,5例为窦性心律。优化AV间期及VV间期等参数,随访(6±2.3)个月,观察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QRS时限变化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返流及左/右心室不同步等心脏超声参数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后,心功能分级与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临床症状减轻,6 min步行距离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及二尖瓣返流减少,左/右心室不同步改善。1例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后2周死亡。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对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选择植入心脏再同步加除颤功能的起搏器治疗,既可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又能预防猝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