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8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12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n=550),试验组采取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n=650),比较2组患儿手术方面的差异,并评价患儿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耗时及出血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腹股沟疝复发率为0.6%低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低于对照组20.7%,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显著,切口长度较小,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患者手术耗时及出血较少,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能减少患者痛苦,改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采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1年,观察组优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效果满意,复发率低,美观度好。  相似文献   

3.
李敏 《河北医学》2013,19(9):1434-1436
目的:探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采用腹横纹小切口和经典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72例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组患儿均手术顺利,但改进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等方面优于传统组。结论: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心得体会.方法:将我院采用腹横纹小切口和经典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各85例的住院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和讨论.结果:两组患儿均手术顺利、恢复较好;但改进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等方面优于传统组.结论: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易操作、恢复快、安全性高、经济实惠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谭茂林  卓刚 《四川医学》2010,31(10):1529-1530
目的探讨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意义。方法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结果本术式切口小、术时短、操作简单、不拆线、痛苦小、费用低、切口美观、恢复快。结论本术式较传统手术及腔镜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5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200例(传统手术治疗组)及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500例(小切口手术治疗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手术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活动时间及有关并发症较传统手术明显减少(P〈0.05),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组.结论腹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早、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长见 《吉林医学》2014,(34):7609-7610
目的:分析采用腹部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2例腹股沟疝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所有患儿均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部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部横纹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具有创伤面积小、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邓洪强  吴鸿根  潘云  何纯刚 《右江医学》2013,(3):360-362,476
目的分析探讨同一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双侧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治疗的小儿双侧腹股沟疝180例,采用同一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双侧小儿腹股沟疝。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40min,平均25min,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3.8%,其中阴囊血肿4例(2.27%),经穿刺抽出积血后痊愈,术后疝复发3例(1.6%),均为单侧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采用同一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双侧小儿腹股沟疝,通过改进传统手术方法,减少手术切口,具有手术安全性好,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玉楼 《大家健康》2017,(10):75-76
目的:探讨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86例腹股沟疝患儿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切口美容指数以及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横纹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效果与传统手术相似,但损伤更小,围手术期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手术安全性好,是治疗小儿腹殷沟疝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儿患者,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1%-2%。其中约50%在1岁以内。对于6个月后的腹股沟斜疝患儿,现多主张手术治疗。我院自2008年6月-2010年10月采用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共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方法选择该院9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且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89%(31/45)(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和并发症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巨大腹壁切口疝采用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术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将62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1例,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壁缺损大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临床上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修补术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研究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首次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使用腹部纵切口)和对照组(使用腹部横切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分娩时间、手术切皮开始至进腹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盆腹腔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纵切口方式对产妇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对于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传统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等指标,并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床下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33±5.99)min、(17.43±5.69)h、(4.55±2.32)d,均明显少于传统组;对照组并发症少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快,住院时间短,且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保证了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对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经济效能及手术安全性影响。方法按临床路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88例患者作为临床路径组,按相同标准选取临床路径实施前的8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分析住院前后天数、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时间、药品费、治疗费、护理费等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而检查费、手术费和材料费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路径有利于控制治疗费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病床周转率,同时术后并发症无增加,治疗安全性无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人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B组(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各45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平均手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相似,但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因此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对瘢痕子宫行再次剖宫产时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利弊。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需要二次剖宫产的孕妇110例,所有孕妇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把第一次剖宫产横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第一次剖宫产纵切口的55例孕妇作为治疗组。两组均按照原腹壁旧切口手术。观察两组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治疗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胎儿窒息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粘连率为23.63%(13/55),对照组为54.50%(30/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再次剖宫产手术可能的产妇切口应首选腹壁纵切口,以利于再次手术操作,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对二次剖宫产的产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谭梅秀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071-1072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和对母婴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8月-2006年10月本院所行的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中发生的胎头娩出困难116例作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手术胎头娩出正常者116例作对照观察。结果原因依次为胎头深定25.86%,麻醉不满意25.86%,胎头高浮20.69%,腹壁子宫切口不当17.24%;医源性10.34%;对母儿造成影响主要为子宫撕裂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O.01)。结论适当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不恰当试产发生,术中一旦发生娩胎头困难,则应尽快采取措施协助娩胎,以最大限度减少对母婴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Modified Kugel 疝环充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Modified Kugel 疝环充垫式无张力修补术为观察组和传统的平片式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发热、切口感染、术后疼痛加剧、术后尿潴留、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odified Kugel 疝环充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真正消除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强行缝合造成的张力,创伤更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