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梅涧《重楼玉钥》学术思想探讨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10405)林昭焘关键词郑梅涧,重楼玉钥《重楼玉钥》是清代郑梅涧所作,由冯相将秘本委托孙朴斋校订后,在道光年间刊行于世。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列有“咽喉说”、“喉科总论”等17项条目,阐述了咽喉...  相似文献   

2.
《重楼玉钥》一书为清代喉科名家郑梅涧先生所著,为中医喉科专书,就其内容而言,针灸内容竟达全书一半以上,可见郑氏不但是一位喉科名家,且对针灸亦颇有研究。从书中可以看出,除喉科病外,还包括了头面五官疾病。  相似文献   

3.
中医喉科文献《重楼玉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喉科医家郑梅涧所撰《重楼玉钥》,是我国古代对中医学术、临床影响最大的一部喉科证治专著。其书论述了喉证的病因病机、病名、症状、治法、方药、禁忌、辨别,以及针灸原理及治法等,全面地撰述了喉科疾病的理法方药。该书还是记载白喉病证治十分重要的文献,尤其所创喉科名方"养阴清肺汤",切于实用,流传较广。《重楼玉钥》标志着喉科完整理论性著作形成,对后世临证提供宝贵借鉴,对现代传染病学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索郑氏喉科的喉风治疗思路,通过阅读郑梅涧的喉科专著《重楼玉钥》及新安郑氏的其他喉科文献,从喉风的病因病机、治疗、预后转归分析并整理郑氏治疗喉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 《重楼玉钥》一书,是清代中医喉科名家郑梅涧学习总结黄明生之秘授本,初写于乾隆33年(1768),后经其长子郑枢扶及梅涧之契友方成培整理,于道光19年(1839)刊行问世。解放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影印本。郑梅涧,(1727—1787年),名宏钢,字纪原,晚号雪萼山人。安徽歙县郑村人。所著《重楼玉钥》分上下两卷,三十九篇。上卷论“咽喉说”、“喉科总论”与“喉风三十六症”及方药;下卷专论针灸治疗咽喉、口齿诸症,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读《重楼玉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重楼玉钥》王士贞《重楼玉钥》是清代影响最大的喉科名著,成书于公元1838年。作者郑宏纲(梅涧)是清代喉科名家,他不但对喉科理论有深切的研究,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全书共分上下两卷。上卷共十七篇,先论“咽喉说”、“喉科总论”,明确叙述咽、喉的解剖部位...  相似文献   

7.
南宋旴江临川著名针灸医家席弘所撰《席弘赋》和其传人陈会所撰(刘瑾辑录)《神应经》内含丰富的针灸经验,席弘针派尤其在针治耳鼻喉科病症方面辨证求本,创新治法,审穴缜密,善用独穴,配穴精当,针穴效验,临证针灸辨治特色鲜明,为后世所遵崇,形成我国古代著名的席弘针派,清代著名新安喉科医家郑梅涧《重楼玉钥》亦私淑了席弘针派的针法。  相似文献   

8.
郑梅涧父子及其著作考略——兼谈养阴清肺汤的创制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梅涧和郑枢扶父子二人,是清代新安喉科名家,他们在喉科上的成就,在医界负有盛名。但在古今医史文献中,均将郑氏父子二人混为一人,载为:“郑梅涧,字枢扶,号若溪。”对郑梅涧所著《重楼玉钥》一书的成书年代,和“养阴清肺汤”为何人所创制?均有误解。根据有关资料考证,及郑氏后裔郑景岐医师的建议,特作如下简介:  相似文献   

9.
(一)郑梅涧,清代喉科名家,约生于公元16世纪下半叶,里贯不详,所撰《重楼玉钥》中首载一篇未署名的“原叙”称:“吾乡郑梅涧先生,性好歧黄家言,其先世得喉科秘授,故于此尤精,远近无不知之,救危起死,不可胜数。”可见郑氏家学渊源,喉科造诣尤深。关于《重褛玉钥》,从书中多处出现“枢扶氏曰”、“梅涧医语”、“梅涧论症”,可知非全出郑氏手笔。至于刊行时间,上浣津门冯相棻序称,曾于嘉庆乙亥春(公元1815年)见到抄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74-75
《重楼玉钥》为清代新安医家郑梅涧所著,主张针药并用,尤其推崇针灸,首创"郑氏三针"说,即"开风路针""破皮针"与"气针",对针灸治疗喉疾颇有研究。学术价值较高,可读性较强。文章就郑梅涧《重楼玉钥》对有关喉科针灸治疗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归纳和分析"郑氏三针"的特色,并从其首从"风"治、宛陈则除之、调气为先三个方面阐述治喉疾理论,笔者认为该理论充分、透彻,实用性强,对于临床喉科类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养阴清肺汤在喉科应用举隅安徽省滁州市中医院(239001)宁志冰[关键词]喉科,乳哦,喉痈,喉喑,喉痹,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汤源于清·郑梅涧《重楼玉钥》,为治疗白喉的名方。笔者常以本方化裁治疗多种喉病,疗效满意,现举案如下。1乳蛾李××,男,24岁,农...  相似文献   

12.
《重楼玉钥》用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楼玉钥》用药初探德州市中医院(253013)李宪梅,张丛林关键词重楼玉钥;喉病;用药特点清代喉医郑梅涧以济世救民为宗旨,大胆探索,博采众长,独创新方,撰有《重楼玉钥》一书。余有幸阅读原著,受益颇深,现将其用药特点探析如下。1膏散为主,善于外用喉部...  相似文献   

13.
养阴清肺汤出自清代喉科名家郑梅涧所著《重楼玉钥》。该方由生地、麦冬、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白芍、甘草组成。主治“喉间起白如腐一症”。笔者在临证中用于内、儿科疾病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小儿高热陈×,女,8岁。1986年8月17日诊。六天前因高热40.8℃,咳嗽,神昏,谵语而急诊于西医。X光胸透:双肺纹影增粗。血常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郑氏喉科流派运用吹药治疗喉风的治则和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咽喉危急重症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在郑氏喉科代表性医著《重楼玉钥》《重楼玉钥续编》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吹药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关联规则、系统聚类等方法,分析郑氏喉科吹药治疗喉风的用药规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吹药方剂22首,涉及中...  相似文献   

15.
《重楼玉钥》三十六症喉风病名今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医学家郑梅涧所作的《重楼玉钥》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喉科专著。笔者通过学习,试用现代医学观点对诸症喉风进行了初步分析后认为:《重楼玉钥》中论及的喉风虽分三十六症,但实际上共提到41种病症,包括现代医学57种疾病和症状。其中耳鼻咽喉科有27种,口腔科18种,皮肤科4种,外科4种,内科1种,传染病方面有3种。有的一种喉风包括数种疾病和症状,也有的几种喉风实为一种疾病。现归纳为三个部分,分述如下:  一、咽喉病症(14种)  1.单鹅风 引文:“此症生在帝中之旁,如莲子样。”又“枢扶氏曰:‘……此症致生咽喉之旁,状如蚕蛾,亦有形若枣栗者,…  相似文献   

16.
养阴清肺汤方载《重楼玉钥》,是新安郑氏喉科所创治疗疫病白喉的专病专方。笔者研究养阴清肺汤的创方过程,分析其病因病机和适应病症,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异病同治,将其新用于支原体感染的支气管炎、干燥性鼻炎和慢性唇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王玲 《吉林中医药》2012,32(2):211-212
《伤寒论》中6次提到咽痛一症,其中列出了5首治疗的方剂: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伤寒论》咽痛方所主治之咽痛或因阴虚虚火上炎、或因风寒兼痰客于少阴,咽虽痛,但仅有或无轻微红肿疼痛.仲景所言咽痛以寒、虚为主,治疗以滋肾润肺、敛疮消肿、散寒通阳为主.后世,严用和、张介宾、张子和等众多医家对咽痛进行了专门论述.明代始设咽喉专科,清代郑梅涧之《重楼玉钥》、陈根儒所著《喉科要旨》,成为喉科学中的重要著作.现世所谓扁桃体发炎之咽痛与《伤寒论》之咽痛无论在症状、治法、方药方面都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8.
《重楼玉钥》喉科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楼玉钥》系清代喉科名家郑宏纲所撰。全书二卷,上卷为咽喉总论,论述了喉科基本理论,喉风36症及其辨证论治;下卷专论针灸治疗喉病。本书问世后,探讨研究者不计其数,但真正反映该书学术全貌的文章并不多见,笔者重温《重楼玉钥》谨就书中的主要喉科学术思想,试探析如下。 1 阐述生理 奠定喉科基础 咽喉是人身重要的组织器官,生理上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灵枢·忧恚无言》篇云:“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声音之户也……悬壅垂者,声音之关也。”郑氏以《内经》理论为喉科学术渊源,以脏象学说为基础,对咽喉的生理作了精辟的论述:“咽者嚥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也”,“喉者空虚,主气息出  相似文献   

19.
喉风明目繁多,《重楼玉钥》分喉风36症,《喉科秘旨》分喉风12症,《经验喉科紫珍集》分喉风18症等。那么,何谓喉风?《喉风论》:“咽喉病,喉肿而疼,恶风发热者,名日喉风。”《重楼玉钥》:“凡属喉风之症,预先必作寒发热,甚则大便秘结,小便涩赤,头痛烦渴。”《康健喉科秘集》:“凡见咽喉肿疼,痰浊上逆,呼吸不利,咳嗽不爽,就是喉风。”临床上喉风往往指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汤水难下,甚则畏寒发热等急性病症。  相似文献   

20.
“开风路针”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 ZH  Zu N 《中国针灸》2012,32(6):571-572
对清朝中期喉科文献中相关针法部分进行整理,确定了《重楼玉钥》中"开风路针"的具体穴位和使用方法。结果表明,郑梅涧父子所谓的"开风路针"实际至少包括手部及头部两组穴位,依次应用于喉风轻症及重症,它们与极重症加用的第3组穴位一起归属于"气针"范畴。虽然在同期不同医著中所载穴位组成与使用步骤略有差别,但其治疗思想都是"予风邪以出路,从而发散风热结邪,流通气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