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心脏猝死高危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对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部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10名心脏猝死高危患者的家属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05名患者家属接受系统的心肺复苏培训方案;对照组305名患者家属只接受床旁健康宣教及公休会等。分析两组患者心脏骤停后存活率及其家属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存活的定义为患者心脏骤停经复苏抢救,患者出现自主心搏、自主呼吸,且在高级生命支持下存活时间>24 h。存活率=(心脏骤停后存活人数/心脏骤停事件总例数)×100%。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心脏猝死诱因、防治措施、心脏骤停判断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应急反应时间平均为(81.02±37.01)s,明显短于对照组(169.62±30.69)s;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97.05%,明显优于对照组83.28%。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存活率(88.51%)高于对照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猝死高危患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家属的急救水平及应急能力,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对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的心肺复苏(CPR)培训方法,提高心脏性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心肺复苏能力。[方法]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猝死高危病人家庭成员150人作为观察组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培训采取两级培训的方法,即先对社区医生,再由社区医生对家庭成员进行培训;将社区公众130人作为对照组,直接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分别对两组培训前、培训后即刻、培训后半年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培训后即刻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先对社区医生进行CPR培训,再由社区医生对猝死高危病人家属进行一对一个体CPR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心脏性猝死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白满  张颖  陈秀莲  韦冰  杨梅  黄秀风 《护理研究》2010,24(7):1813-18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复苏培训对窒息新生儿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北京修订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为教材,对围产人员进行培训。将围产人员接受培训前出生的窒息新生儿80例作为A组,接受培训后出生的窒息新生儿80例作为B组,对AB两组新生儿24h内心肌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组轻度窒息新生儿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均明显低于A组(P〈0.01)。B组重度窒息新生儿LDH、AST、CK、HBD、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围产人员接受以《2007年北京修订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教材培训可减轻窒息新生儿脏器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复苏培训对窒息新生儿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北京修订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为教材,对围产人员进行培训.将围产人员接受培训前出生的窒息新生儿80例作为 A 组,接受培训后出生的窒息新生儿80例作为 B 组,对AB两组新生儿24 h内心肌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组轻度窒息新生儿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均明显低于A组(P<0.01).B组重度窒息新生儿LDH、AST、CK、HBD、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围产人员接受以<2007年北京修订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教材培训可减轻窒息新生儿脏器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某社区高危人群家属徒手心肺复苏(CPR)知识和技能知晓程度,探讨对其进行CPR知识及技能培训的意义及实施方法。方法:选择心血管疾病家属93名作为调查培训的对象,对其问卷调查和实施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结果:被调查者所在社区未开展CPR知识及技能培训,高危人群家属CPR知识和技能缺乏,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12.30±1.11)分,操行技能无一人合格;经培训后,CPR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24.7±1.56)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行技能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居民普及CPR知识和技能,对减少院前猝死、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个体化心肺复苏抢救程序,分析心肺复苏程序不同组合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462例,针对心肺复苏程序不同组合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 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接诊217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均按指南要求采用ABCD心肺复苏程序,心肺复苏成功39例。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接诊245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采用优化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心肺复苏成功56例。结论辨证准确地优化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可以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程序化复苏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定CPR程序化操作步骤及用药参考,比较程序化CPR与传统CPR的恢复自主循环(Retur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率及ROSC稳定时间,生存率,复苏即刻及24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结果:程序化复苏组与对照组在ROSC率、ROSC稳定2h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ROSC稳定24h率、生存率及24hGCS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程序化CPR与传统CPR比较可提高CPR效果。  相似文献   

9.
公众心肺复苏培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内外公众心肺复苏培训的研究状况,总结了培训对象、培训方法、最佳培训时间的选定,为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心脏猝死高危者家属进行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探讨公众掌握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重点和难点.方法 应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高危人群的家属集中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培训结束后对研究对象进行CPR知识和技能测试.结果 培训后即刻对受训家属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测试,98.4%的家属CPR知识测试通过,但是只有34.3%的家属技能测试合格,65.7%都需要多次反复指导才能做到技能达标.结论 公众对CPR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不一致,CPR技能是公众CPR培训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1.
公众心肺复苏培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综述国内外公众心肺复苏培训的研究状况,总结了培训对象、培训方法、最佳培训时间的选定,为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613-2614
采用情景模拟法对护理人员进行CPR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呼救-到达现场间期及CPR成功率。结果培训后和培训前平均CRI分别为(12.4±4.5)min、(24.8±5.1)min,培训后CRI显著短于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情景模拟法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培训,可有效缩短CRI,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心脏按压是急诊心肺复苏(CPR)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我院采用心肺复苏机Thumper-1007(萨勃机)实施CPR,现就其对早期成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和评价传统教师授课模式(TRAD)和视频指导自学模式(SDL)对医务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效果.方法 85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两组,43名采用传统教师授课模式,42名采用视频指导自学模式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并对培训时间、技能考核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两种培训模式的考核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1% vs.61.9%,P>0.05);但视频指导自学模式更节约时间[(45±15)min vs.(255±15)min,P<0.05].结论 通过视频指导自学模式进行CPR培训,医务人员能有效地掌握CPR技能,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采用理论加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对60名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利用改良版生命ABC问卷对培训前后60名社区居民的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前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后,除4个条目外,其他条目的 掌握情况较培训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通过对其培训能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采用理论加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对60名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利用改良版生命ABC问卷对培训前后60名社区居民的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前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后,除4个条目外,其他条目的 掌握情况较培训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心肺复苏知识,通过对其培训能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17.
感控式心肺复苏背板:按标准进行心肺复苏的裁判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发明一种感控式心肺复苏(CPR)背板,引导施救者进行标准CPR.方法 施救者将一个既具有支撑功能、又能提供标准按压参数和频率提示的多功能智能化感控式CPR背板置于患者胸背部下方,将患者的头部置于背板上方中央的凹槽中,按2005国际CPR指南进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参照背板显示窗口的标准压力及频率提示实时调整,以完成标准的胸外按压.结果 感控式CPR背板较以往用于CPR时的支撑背板具有对按压时压力和频率的显示功能,现场实施时能即时反馈客观数据,使施救者达到标准CPR的要求,从而提高了CPR的成功率;且使用感控式CPR背板进行CPR时操作的规范性明显优于传统的CPR,能有效规避不规范胸外按压引发的胸肋骨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感控式CPR背板在具备以往垫板支撑功能的同时,规避了传统胸外按压时的不规范操作,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CPR的成功率,担当了提示、监督和协助施救者按标准进行CPR裁判员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助产士窒息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率及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4~10月出生的新生儿2120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4~10月出生的新生儿201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的助产士未进行窒息复苏培训,观察组新生儿的助产士进行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并测试达标.观察2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复苏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30例占1A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例占3.67%;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28例占93.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例占81.08%.结论 对助产士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复苏成功率,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心肺复苏(CPR)培训中应用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169名临床医学本科生按培训方式不同取分为,视频指导结合讲解培训A组(84人)和应用心肺复苏反馈系统+视频指导结合讲解培训B组(85人)。两组均利用高级复苏模型,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培训后,对两组人员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理论测试评分标准均依据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版,自行设计,经急诊医学专家反复修改而成。操作考试由心肺复苏反馈系统根据胸外按压的有效率系统评分生成,达到深度5~6cm为按压有效。A组人员在心肺复苏反馈系统的监测下(背对电脑显示器),实施胸外心脏按压2min;B组人员面对反馈系统的显示屏进行2min的胸外按压。电脑系统记录以上心脏按压平均速率(次/min)、平均深度(cm)、胸廓回弹速率(chest compression release velocity,CCRV)(centi-inches/second)参数,并对两组人员主观疲劳程度的评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反馈系统前后,理论成绩分别为(90.19±6.51)vs.(90.53±6.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有效胸外按压率分别为(25.33±26.76)%vs.(77.23±17.18)%;按压深度分别为(4.85±0.76)cm vs.(5.52±0.29)cm。按压深度不够以及按压深度过度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应用前(47.62%vs.10.59%)、(14.29%vs.1.18%);平均按压频率分别为(102.25±6.83)次/min vs.(118.29±9.76)次/min;平均按回弹速率分别为(1 425.839±215.48)centi-inches vs.(1 582.637±134.82)centi-inches/secon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应用反馈系统前后,两组间主观疲劳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13.1±2.1)vs.(13.5±1.5)]。结论:在心肺复苏培训中加强CPR质量参数的监测与实施实时反馈系统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改善心肺复苏培训中胸外按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将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组(A组)和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组(B组)。二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和P<0.01),但二组的出院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二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自主循环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