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普鲁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的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单纯的3%氯普鲁卡因;B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1.5μg/ml复合液;C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尼2.0μg/ml复合液;D组在硬膜外腔注射3%氯普鲁卡因加入芬太民2.5μ/ml复合液。分别观察和记绿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麻醉效果在A组,优者占40%,良占60%:在B组优占60%,良占36%,差占4%;在C组优占92%,良占8%;在D组优占96%,良占4%。四组新生儿娩出后Apgar 5min评分均大于7分.未见新生儿窒息。结论: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的硬膜外腔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作用时间延长,麻醉效果增强,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诱导对老年病人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可以明显减少应激反应,临床使用日益广泛。本研究观察这种麻醉方法对不同年龄段病人围诱导期血压(MAP)、心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时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氯普鲁卡因(2-CP)在硬膜外阻滞时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探讨不同年龄因素及加入肾上腺素的2-CP进入硬膜外腔后在人体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规律。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30例,根据年龄和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青壮年组(C组),年龄为30-55岁,以3%2-CP 6mg/kg行硬膜外阻滞;肾上腺素组(CE组),青壮年患者,以3%2-CP6mg/kg加入1:200000肾上腺素行硬膜外阻滞;老年组(CO组),年龄65岁以上,以3%2-CP6mg/kg行硬膜外阻滞。分别观察局麻药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注药后3、6、9、11、13、15、17、20、30、45、60、90min血浆2-CP浓度。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3p97)进行血药浓度数据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三组的局麻药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血浆药物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0.47±0.31)、(0.32±0.22)、(0.58±0.39)mg/L;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8.71±3.45)、(7.84±3.42)、(6.42±4.84)min;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16±4.09)、(8.66±3.47)、(7.71±3.82)μg·min^-1·ml^-1;清除速率常数(K)分别为:(0.53±0.48)、(0.45±0.42)、(0.52±0.42)/min。以上参数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00000肾上腺素和年龄对3%2-CP行硬膜外阻滞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6.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或吸入全麻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对疼痛刺激反应首先表现的是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为了研究全麻药对中枢神经的抑制程度即所谓的麻醉深度的监测,有人把脉搏波或心跳的变化进行时域分析或频域分析,用心率变异性(HRV)来评价麻醉过程中植物神经功能。我们通过观察手术过程中HRV的变化,比较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静脉复合吸入全麻下手术过程中植物神经活动的变化,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30例胸、上腹部手术患者,男26例,女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患者均免用术前药。麻醉与观察观察组行硬膜外穿刺,分次注入0·5%布比…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胸膜腔大手术病人应用日益增多 ,临床观察提示 ,该法易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 ,全麻药用量减少 ,苏醒快 ,便于实施术后镇痛 ,提高术后恢复质量[1,2 ] 。本文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患者血糖及血浆促甲状腺激素 (TSH)的变化 ,并与单纯全麻比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 ,年龄 32~ 6 5岁 ,体重 48~ 82kg ,择期食管癌、肺癌或胃癌根治术患者共 43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 (Ⅰ组 ,n =2 3)和单纯全麻组 (Ⅱ组 ,n =2 0 )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及手术部位上均无明显差异。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8.
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对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曾发现全麻下腹部手术后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亲和力下降 [1 ] 。为了解这一变化是否与手术应激程度有关 ,我们特选择全麻下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病人进行观察研究。资料与方法 择期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ASA ~ 级病人 35例 ,男 17例 ,女 18例 ,年龄 32~ 70岁 ,体重 42~80 kg(均在标准体重的± 10 %之内 )。临床上排除内分泌疾患 ,近期未用影响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空腹血糖正常。采用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 [1 ] 。每例病人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后 6 0分和术后第 1天晨未行输液治疗前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 ,作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分…  相似文献   

9.
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手术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剖宫产手术大多数为急诊手术,不仅要求麻醉起效快、镇痛完全、肌松良好,而且要求麻醉对母婴影响小,术后恢复快。临床上多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常用局麻药盐酸利多卡因(Lid),最近我们改用盐酸氯普鲁卡因(2-CP)。本研究就2-CP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母婴影响作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观察冠心病病人行胸部手术时采用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能否减轻心肌的损伤.方法 32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Ⅰ组为安氟醚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Ⅱ组为单纯安氟醚麻醉.两组病人入室后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Ⅰ组病人在行安氟醚全麻前行T3~4或T4~5硬膜外麻醉,5 min后开始诱导插管,安氟醚全麻;Ⅱ组病人直接行安氟醚全麻.两组病人在诱导前和诱导插管后8 h分别抽取血样测定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Ⅰ组病人插管后1、5 min及拔管时HR、MAP比麻醉前低(P<0.05);Ⅱ组病人比麻醉前高(P<0.05),两组病人插管后1、5 min及拔管时HR、MAP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人插管后8 h cTnI浓度均高于诱导前(P<0.05),但Ⅰ组插管后8 h cTnI浓度比Ⅱ组为低(P<0.05).结论全麻复合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够减轻冠心病病人手术期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全麻-硬膜外阻滞复合模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麻(GA)加硬膜外阻滞(EA)如何组合,全麻深度如何调控才合理值得探讨。我们根据全麻的四项成分即镇痛、镇静-催眠、肌松及阻滞反射[1],以及药效学、药代学知识[2],摸索出全麻-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CGEA)模式,报道于下。资料与方法选择手术野有粘连、肥胖、合作欠佳的上腹、胸部和冗长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5(男19,女46)例。年龄(47.85±3.26)岁,体重(58.28±1.91)kg,ASA~级,麻醉时间(195.65±15.63)分钟,手术时间(160.55±15.90)分钟。术前60分钟肌注安定、阿托品,入室硬膜外腔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2%利多卡因5ml为试验量,随即以硫喷妥钠…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对体外循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观察体外循环(CPB)时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对应激反应的影响。21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以大剂量芬太尼静脉全麻辅以安氟醚吸入;试验组以硬膜外阻滞辅以安氟醚吸入。结果显示:在CPB中,对照组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血浆浓度明显高于试验组(P〈0.01,P〈0.05);在CPB结束时和手术结束时,对照组的去甲肾上腺素血浆浓度仍高于试验组(P〈0.05)。为控制血压,对照组硝普钠用量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1:20万肾上腺素对3%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患者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0):盐酸氯普鲁卡因组(C组)和盐酸氯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素组(CE组)。分别用3%氯普鲁卡因6 mg·kg-1(C组)和含 1:20万肾上腺素3%氯普鲁卡因6 mg·kg-1(CE组)硬膜外阻滞,记录局麻药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给药后20min时运动阻滞程度;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3、6、9、11、13、15、17、20、30、45、60、 90min采取桡动脉血1.5ml,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氯普鲁卡因浓度,经计算机软件拟合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并计算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局麻药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E组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0.49±0.47、(0.32±0.22)mg· L-1,达峰值时间(Tmax)分别为8±3、(9±4)min;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6、(7±4)μg· min·ml-1;清除速率常数(K)分别为0.32±0.21、(0.36±0.32)min-1;两组间Cmax、Tmax、AUC及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万肾上腺素对3%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阻滞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病人的效果。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ASA Ⅰ-Ⅱ级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组)和B组(硬膜外阻滞复合镇静强化组)。两组分别于麻醉过程中连续监测病人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探查应激反应及病人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A组和 B组术中血压比麻醉前均下降(P<0.05)。B组术中探查时病人血压较麻醉前显著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且术中知晓(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具有应激反应小、术中循环稳定、知晓率低、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单肺通气期间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单肺通气期间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在开胸前双肺通气20 min(T1)时及开胸后单肺通气(OLV)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时,分别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观察病人动静脉血气情况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无效腔量/潮气量(Vd/Vt)值.结果 与T1相比,两组T2-4时Paw均升高(P<0.01),T2-4时Qs/Qt均增加(P<0.01),A-aDO2增加(P<0.01),PaO2降低(P<0.01),而Vd/Vt,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T2-4时的Qs/Qt增加(P<0.01),A-aDO2增加(P<0.01),PaO2,降低(P<0.01),而Vd/Vt,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肺换气功能有影响,使Qs/Qt增加,PaO2下降,A-aDO2增大;对肺泡通气功能指标Vd/Vt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8.
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胸科手术具有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本研究旨在了解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的麻醉用药量、血液动力学、血糖浓度及肺功能等的变化 ,以供临床参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2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 ,男19例 ,女 13例 ,其中肺叶切除术 9例 ,食管癌手术 2 3例。术前均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患。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 ,n =16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B组 ,n =16 )。麻醉方法 麻醉前 30分钟常规肌注哌替啶 1mg/kg、异丙嗪 0 5mg/kg、阿托品 0 5mg。入室…  相似文献   

19.
20.
盐酸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37  
目的 评估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应。方法 多中心试验 :择期手术病人 90例 ,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4 5例。试验组为 3%盐酸氯普鲁卡因 ,对照组为2 %利多卡因。均硬膜外 (L2~ 3 )试验量 5ml后 5分钟 ,一次性注入 13ml(含肾上腺素 1∶2 0万 )。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 (Bromage评分 )、痛觉恢复起始时间、运动恢复起始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与过敏反应等。结果  (1)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均快于对照组 (P值分别 >0 0 5 ,<0 0 5和 <0 0 5 ) ,痛觉恢复起始时间两组一致 ,运动恢复起始时间试验组快于对照组 (P >0 0 5 ) ;(2 )运动阻滞最大程度两组相似 ;(3)痛觉恢复后 5分钟在疼痛程度上试验组明显重于对照组 (P <0 0 5 ) ;(4)两组呼吸循环变化一致 ;(5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起效快 ,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