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枸杞多糖对氧化损伤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枸杞多糖 (lyciumbarbarumpolysaccha rides,LBP)对实验性晶状体氧化损伤所致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alcell,LEC)凋亡的影响。方法 :复制大鼠晶状体LEC凋亡模型 ,将 2 4只透明晶状体随机分为 4组 ,空白组、H2 O2 组、白内停组、枸杞多糖组。枸杞多糖组加入终浓度为1g/L的枸杞多糖共同孵育 2 4h ,采用TUNEL法检测LEC凋亡率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EC超微结构改变。结果H2 O2 组LEC凋亡率 (92 .0± 2 .5 5 )显著高于空白组 (3.5± 1.84 ) ,(t=6 2 .97,P <0 .0 1) ;枸杞多糖组LEC凋亡率 (16 .6±8.11)与白内停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15 .5 0 ,P <0 .0 1)。透射电镜观察 ,H2 O2 组胞浆明显浓缩 ,核内染色质凝聚或成块 ,枸杞多糖组多数LEC形态改变轻微 ,表现为胞浆基质密度轻度升高 ,部分线粒体水肿 ,细胞间间隙增宽。结论 :枸杞多糖可明显抑制LEC凋亡 ,从祖国医药中寻求防治白内障的有效药物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光颗粒对家兔受损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视神经夹伤方法,建立家兔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模型,通过测定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观察复光颗粒对受损视神经的影响。结果:视神经夹伤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及Bcl-2/Bax值在复光颗粒组间(低、高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复光颗粒各组与模型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复光颗粒各组较模型组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复光颗粒具有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和下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的作用,可减轻视神经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过程中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硫氢化钠(NaHS)作为H2S的供体。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组(RIRI组)及硫氢化钠(NaHS)干预组,后两组进一步分为再灌注后6,24,48,72h组。采用前房灌注加压的方法建立RIRI模型,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凋亡出现于缺血灌注后6h,并逐渐递增,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与RIRI组比,NaHS组Bcl-2蛋白表达增多,Bax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结论:H2S预处理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从而调控细胞凋亡,对大鼠RIRI进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53、Bax、Bcl-2基因在紫外线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6周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腹腔注射100 g·L-1水合氯醛(0.35 mL/100 g),以波长为300~ 320 nm的紫外线照射眼球15 min,分别于紫外线照射后1、3、5、7d处死并取出晶状体.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LEC的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Bax、Bel-2mBNA和蛋白在LEC中表达水平.结果 紫外线照射后晶状体发生混浊,其LEC发生凋亡,细胞排列不规则、大小不一.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紫外线照射后1 d Bax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照射后3、5、7 d B趿和p53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均为P<0.01);与对照组相比,Bcl-2 mRNA表达水平在照射后ld降低(P<0.01),而照射后5d和7d则升高(均为P<0.01).紫外线照射后p53与Bax 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r=0.952,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紫外线照射后LEC中p3和Bax蛋白表达逐渐增强,且由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相反照射后1 d Bcl-2蛋白表达降低,而3、5、7d则逐渐增高.结论 紫外线诱导LEC凋亡与p53介导Bax/Bcl-2的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培养的SD大鼠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成3组:实验组用H2O2 EGb761处理,对照组用H2O2处理,空白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上皮细胞Bcl-2,Bax的表达,分析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实验组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24h时为(20.7±1.4)%,对照组则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4h时为(2.6±0.6)%,空白对照组为(6.8±1.1)%;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实验组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24h时为(10.7±0.9)%;对照组则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24h时为(33.4±4.6)%,空白对照组为(4.6±0.8)%。结论:EGb761通过使晶状体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减少,阻止氧化损伤所致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可能与白内障形成有关,EGb761在早期白内障形成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对H2O2诱导的雌性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调控,探讨不同浓度雌激素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为合理应用雌激素防治白内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摘取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的透明晶状体48枚,随机分为6组培养:17β-雌二醇+H2O2组1、17β-雌二醇+H2O2组2、17β-雌二醇+H2O2组3、17β-雌二醇+H2O2组4、H2O2组以及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以终浓度为300μmol.L-1过氧化氢制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模型,并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17β-雌二醇干预,17β-雌二醇+H2O2组1至4的17β-雌二醇干预浓度分别为1×10-8mol.L-1、1×10-7mol.L-1、1×10-6mol.L-1、1×10-5mol.L-1。于细胞恒温培养箱中孵育24h后,撕取各组晶状体前囊及赤道部囊膜铺片,采用TUNEL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TUNEL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17β-雌二醇+H2O2各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0.4508±0.0203、0.4245±0.0196、0.4077±0.0163、0.3770±0.0205)均显著低于H2O2组(0.9048±0.0186),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并且与17β-雌二醇的浓度呈负相关。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及Bax阳性表达率结果显示:在空白对照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Bcl-2和Bax均有表达,且Bcl-2的表达(0.8907±0.0190)远较Bax表达(0.0777±0.0234)强;H2O2可明显降低Bcl-2表达(0.0930±0.0110),提高Bax表达(0.9248±0.0238);与H2O2组比较,17β-雌二醇可明显提高Bcl-2表达(0.5662±0.0564、0.5872±0.0441、0.6212±0.0548、0.6682±0.0568),降低Bax表达(0.4677±0.0352、0.4472±0.0451、0.4077±0.0154、0.3587±0.0310),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结论 17β-雌二醇对H2O2诱导的离体培养雌性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17β-雌二醇的浓度呈正相关;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调控可能是17β-雌二醇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锌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链尿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硫酸锌治疗组,7周后处死实验大鼠,HE染色光镜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SP法测定Bcl-2、Bax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数分别为17.12±0.38和4.16±0.63(P<0.001);Bcl-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01±0.35和23.78±1.13(P<0.001);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在糖尿病组为15.41±0.36和22.12±1.18,在正常组2者表达水平分别为6.48±0.82和4.92±0.59,2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TUNEL阳性表达减少(13.09±0.54),Bcl-2阳性细胞数增多(19.82±0.39),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11.20±1.25,18.36±0.43),2者各实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硫酸锌能减少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其抗凋亡作用可能与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及下调凋亡促进基因Bax以及Caspase-3蛋白酶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辅酶Q10对紫外线所致角膜上皮细胞光损伤防护作用.方法 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与辅酶Q10治疗组.紫外线连续照射24 h建立角膜上皮紫外线光损伤模型.治疗组于光照前3周每天辅酶Q10灌胃.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Bax、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细胞计数与统计学检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角膜上皮可以见到Bcl-2、Fas和FasL的阳性表达,很少见到Bax的阳性表达.阳性对照组和辅酶Q10治疗组均可以见到Bcl-2、Bax、Fas和FasL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阳性组Bcl-2表达阳性的角膜上皮细胞数显著减少,Bax表达阳性的角膜上皮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治疗组Bcl-2、Bax表达阳性的细胞数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而阳性组Fas和FasL表达阳性的角膜上皮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Fas和FasL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阳性组(P<0.05).结论 辅酶Q10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Fas和FasL的表达,能够阻抑凋亡过程和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对大鼠视神经挤压伤后RGC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豫  盛艳娟  黄波 《眼科研究》2003,21(6):582-584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 (MP)对大鼠视神经挤压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 12 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 18只 3 6眼、损伤组 54只 54眼和MP治疗组 54只 54眼。伤后 4、7和 14d ,通过视网膜铺片和切片相结合的技术 ,进行细胞原位凋亡检测以及Bcl 2和Bax阳性细胞计数 (免疫组化SP法 )。结果 正常对照组有少量凋亡细胞 ,Bcl 2和Bax阳性细胞数少 ;伤后 4、7、14d凋亡细胞大量增加 ,治疗组凋亡细胞各时间点均低于损伤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Bcl 2阳性细胞数各时间点均高于损伤组 ,Bax阳性细胞数均低于损伤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大剂量MP能抑制视神经挫伤后RGC的凋亡 ,上调bcl 2基因的表达和下调bax基因的表达可能是MP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暴露性干眼症大鼠模型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明霞  王传富 《眼科新进展》2006,26(10):747-750
目的探讨暴露性干眼症大鼠模型角膜上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25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和1组正常组,每组5只。实验组通过睑缘缝线机械性阻止大鼠瞬目,充分暴露各组大鼠角膜0.5h、6h、24h及1周后,用角膜荧光素染色及SchirmerⅠ试验对实验组大鼠进行临床诊断;然后分别处死每组大鼠,取双眼角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角膜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及Bax的表达。正常组大鼠不进行处理,处死后取双眼角膜标本按实验组同样步骤处理。结果不同实验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Bax表达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加,而Bcl-2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角膜上皮细胞Bax表达阳性细胞数与暴露时间呈正线性相关(r=0.76,P<0.05),而Bcl-2表达阳性细胞数与暴露时间呈负线性相关(r=-0.57,P<0.05)。结论暴露性干眼症角膜组织中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角膜上皮破坏进而功能丧失的原因之一,Bax增加及Bcl-2减少与角膜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药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cAMP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中药复明眼液对凋亡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 (lensepithelialcells,LEC)的环磷酸腺苷 (cAM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终浓度 2 5 0 μmol/LH2 O2 诱导体外培养的兔LEC凋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明眼液对凋亡的兔LEC的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 :各实验组兔LEC的cAMP含量 ,模型组为 (89.2± 10 .2 )pmol/g ,空白组为 (6 0 .6± 10 .7)pmol/g ,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说明兔LEC凋亡时 ,cAMP浓度明显增高。中药治疗C组 [(81.3± 11.2 )pmol/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 (P>0 .0 5 ) ,说明终浓度为 10 0 μg/ml的复明眼液对兔LEC的cAMP含量没有明显作用。中药治疗D组 [(6 9.5± 11.8)pmol/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说明终浓度为 2 0 0 μg/ml的复明眼液可以降低兔LEC的cAMP含量。中药治疗E组 [(5 2 .2± 7.6 )pmol/g]和F组 [(4 1.5± 8.1)pmol/g]分别与模型组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显示终浓度为40 0 μg/ml和 80 0 μg/ml的复明眼液 ,有显著减少兔LEC中cAMP含量的作用。上述各中药治疗组 ,随着复明眼液浓度的提高 ,对兔LEC的cAMP作用愈强 ,即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终浓度 2 5 0 μmol/L的H2 O2 诱导体外培养的兔LEC凋亡时可伴有兔LEC内的  相似文献   

12.
优视胶囊对急性高眼压家兔眼压及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观察优视胶囊对急性高眼压兔眼压的影响及对视网膜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上巩膜静脉扎法建立18只兔眼急性高眼压动物模型,于造模前1周至造模后3天共10天内给予具活化血瘀、开窍明目功效的优视胶囊灌胃,18只造模眼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6眼,与18只正常眼进行对照。实验过程中测量眼压并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结果:造模后即可获得平均眼压高于6.83kPa并能持续3天以上的高眼压动物模型,优视胶囊高、低剂量组表现出轻微的降眼压作用。①持续性的高眼压可造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但高、低剂量组表现出轻微的降眼压作用。②持续性的高眼压可造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但高、低剂量组经优视胶囊治疗后高眼压模型眼神经节细胞数高于模型组,提示优视胶囊具有保护或改善急性高眼压后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作用。结论:优视胶囊对急性高眼压兔视网膜神经具有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彦  李志辉 《眼科》1998,7(2):76-78
对445例(855只眼)进行只矫正近视而未同时作散光矫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观察3~12个月。结果表明,无论观察3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后散光增加病例明显少于散光减少的病例,同时与RK术后散光变化情况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明显优于术后有激光增加趋势的RK术,散光的改变与手术中眼球转动,停机,激光切削中心与光学中心偏离,激光能量不稳定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光动力疗法治疗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therapy ,PDT)治疗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 vascularization ,CNV)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例 3眼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 ,注射光敏剂Visu dyneTM(Verteporfin ,BPD)后予 5 0J/cm2 的红光 (6 90nm)照射CNV病变区 83秒 ,观察其不良反应及短期疗效。结果 :初步检查显示治疗后视力稳定或提高 ,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PDT治疗高度近视所致的CNV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紫外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建  刘谊 《眼视光学杂志》2003,5(3):187-189
紫外线,特别是紫外线B,是老年性白内障的环境致病因素,晶状体上皮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是白内障发生的早期表现。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紫外线损伤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影响的研究,以及紫外线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物损伤效用和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6.
激光老视逆转术治疗老视的两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激光老视逆转手术(LAPR)治疗老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来自于阿根廷的35例61眼(A组)、印度的14例26眼(B组)接受手术治疗。年龄40~60岁,近视、远视和散光均小于1.0D,双眼未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20/40,近附加度数大于 1.0D。采用紫外或红外激光于角巩缘外的巩膜区对称性放射状切开4对(8条)切口,每条切口长度约4.5mm,深度约500μm至600μm,宽度约0.6—0.7mm,观察术后结果。结果:进行LAPR手术的87眼中有6_4眼术后近视力达到J3或更好。A组平均年龄为53.2岁,随访6m后发现:21眼(34.4%)近视力达J1,16眼(26.2%)近视力达J2,4眼(6.6%)近视力达J3,2眼(3.3%)近视力达J4,2眼(3.3%)近视力达J5,8眼(13.1%)近视力达J6。如果排除6个薄巩膜或切削浅的患者,结果则为:51%的患者近视力达J1或更好,90%的患者近视力达J2或更好,100%的患者近视力达J3以上。术后随访发现近视力无明显回退(最长随访时间为12m)。术前近附加为 1.0至 3.0D(平均 2.27D),术后近附加为0.0至 2.0D(平均 0.31D)。B组平均年龄为46.1岁,最短随访时间为8m,最长随访时间为28m,术前无一患者近视力可达J3,术后87.5%的患者可达到J3或更好。平均调节幅度由术前1.9D提高到术后3.6D(Kadlambi-Ranger调节测量尺测量),近附加由术前 1.7D到术后 0.2D。2眼(7.7%)术后3m近视力回退,1眼(3.8%)近视力无明显改善。术后远视力无明显改变,眼压平均降低2—3mmHg,然而大多数患者术后一段时间内眼压会逐渐恢复到术前值,且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阿根廷和印度等国的研究结果表明LAPR手术是安全、有效、低回退性的一种老视逆转术。  相似文献   

17.
Eleve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hronic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CPEO)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electroretinograms (ERG) and visually 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s (VECP) to flash and checkerboard-reversal stimuli. One patient exhibited a Kearns syndrome, in two patients fundoscopy revealed pigmentary retinopathy, and the other eight patients had normal fundi. In the three patients with pigmentary retinopathy the ERGs were slightly disturbed or normal, the P100-latencies in the VECPs being normal. Three out of eight patients without pigmentary changes had reduced ERGs indicating unsuspected retinopathy. This nonpigmentary retinopathy was only detected by means of ERG and may be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 of a reduced visual acuity. One patient had a considerably prolonged P100-latency in the pattern-reversal VECP of one eye, which may indicate lesions of the visual pathway along with CPEO.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微球(tranilastMS)对兔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将47只兔眼随机分为8组,均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术毕除空白对照组外均一次性囊袋内注入含不同药物的0.1ml混悬介质,所含物分别为2mg、1mg、0.5mgtranilastMS,1.85mg空白微球,0.06mg地塞米松缓释剂,0.15mgtranilast原料药,0.1ml混悬介质囊袋内注入为对照组之一。术后按时检查前房反应并测量眼压。术后第1个、第2个、第3个月对术眼进行拍照,获得后囊膜混浊图像,分析后囊膜混浊指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术后第3个月摘取术眼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除空白对照组外,余组前房内反应均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各组眼压无明显增高。对后囊膜混浊指数进行统计学比较显示,含tranilastMS的后囊膜混浊较轻,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浓度tranilastMS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光镜显示术后第3个月用药组后囊膜光滑,无明显增殖,电镜显示用药组及非用药组角膜和虹膜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曲尼司特微球在实验期内可以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发生和发展,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对眼内其他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晶体植入后后发障二期连续线形撕后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首雁  乔秀娟  董春光 《眼科》1998,7(3):154-155
研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的处理方法。23只眼后发障中游离人工晶体光学部上方180°,轻下推人工晶体,于旁中心混浊后囊膜作一穿刺孔,然后由穿刺孔向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的间隙注入透明质酸钠,再沿后囊膜穿刺孔边缘线形连续撕成一个直径约4mm圆孔。全部术眼后囊膜中央均得到一透明视区。3例玻璃体溢出改成截囊。连续性线形撕后囊可使人工晶体后发障获得透明视轴,并维护了周边囊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HSP70在STZ-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HSP70在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与白内障组。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性白内障,每周观察晶状体的变化,在实验开始后2w末、4w末、8w末,分别摘取眼球,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晶状体一直保持透明,白内障组晶状在2w末出现空泡,8w末全部混浊。HSP70在对照组中未见表达,在白内障组中表达明显,并随着白内障的发展而增加,结论:HSP70可能通过调节LECs的生产在糖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