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PON)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300例入院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40例和对照组60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0例;根据冠脉病变类型分为A型病变、B型病变和C型病变组,血清PON水平通过乙酸苯酯法测定。结果 PO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ON水平明显低于SAP组,随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PON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PON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炎症的较好指标,是决定斑块稳定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探讨其在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判定中的意义。方法将92例入选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 ACS组)51例,稳定型心绞痛组( SAP组)16例,正常对照组25例。依据临床类型将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P组)31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 ANI组)20例,依据冠脉病变支数将ACS组分为单支病变组12例、双支病变组15例、三支病变组2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 NPV)及血生化指标。结果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ACS组NPV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SAP组 NP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AP亚组相比,ANI亚组NP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中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亚组之间NPV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ACS组 NPV水平与冠脉 Gensini 积分呈低度正相关( r =0.331,P <0.05)。结论 NPV的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低度正相关,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病变程度。ACS患者NPV显著升高,NPV水平可以反映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提示 NPV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度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因胸痛入院的患者90例分为ACS 组和正常对照组,入院择日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以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TGF-β1和CTGF水平.结果:ACS组的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CS组的CT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与TGF-β1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支病变组和2支病变组均低于1支病变组(均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与血清CTGF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支病变组和2支病变组均高于1支病变组(均P<0.05);血清TGF-β1浓度与Gensini评分间呈负相关(r=-0.096,P<0.05),血清CTGF浓度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39,P<0.05).结论:TGF-β1是ACS的保护因子,能够增加斑块稳定性和抑制斑块狭窄,CTGF与病变程度相关,能够参与冠脉狭窄形成和加重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魏红  杜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07-307,309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变化水平,以分析IMT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SAP及ACS患者各30名,对照组30名,SAP组和ACS组统称为冠心病组(CHD组),共60例。全部测CIMT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IMT显著厚于对照组;SAP组与ACS组这两组的IMT水平比较差异不大;冠脉不同病变支数组间、冠脉不同病变程度组间的IM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可作为冠心病筛查及监测冠心病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的一项有临床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心病(CHD)组6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夹心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MMP-9水平,冠心病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按病变处斑块形态分为1型、2型和3型斑块,分析各组之间以及CHD组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相应血清MMP-9浓度的关系。结果血清MMP-9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对照组依次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多支冠脉病变组血清MMP-9水平高于单支冠脉病变组,2、3型斑块组MMP-9水平高于1型斑块组。结论血清MMP-9水平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100例患者;正常对照组90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结果冠心病组的hs—CRP水平、TC、TG、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中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结论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是冠脉病变的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与血清脑钠肽(BNP)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50例,双支病变46例,三支病变42例,作为ACS组,66例非ACS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12h内及其患者入院时的血清BNP浓度,同时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性质及程度,比较2组别血清BNP浓度的差异以及冠脉造影结果积分和与血清BNP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CS组,血清BNP浓度分别为(16.84±6.06)pg/ml,(283.15±57.66)pg/ml,ACS组血清BN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浓度与Gensini评分积分和有一定相关性,2、3支病变组血清BNP浓度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ACS冠脉病变程度不同患者的血清BNP浓度存在差异,血清BNP浓度与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相关,与Gensini评分积分和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高频超声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球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和l、2、3支冠脉狡窄组。测定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和血流频谱测值。结果 冠脉狭窄组IMT值显著高于正常组,但冠脉狭窄组之间无差异。冠脉狭窄组的斑决发生率、斑块面积和Crouse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2、3支痛变组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四组患者的血流频谱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时冠心病有较大的预测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和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的水平,探讨sICAM-1与粥样斑块破裂的关系,评价sICAM-1水平作为粥样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指标的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0例,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比较ACS组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sICAM-1水平的差异. 结果:ACS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SAP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sICAM-1水平与粥样斑块破裂有关,可作为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钟庆华  郭盛  王海鱼  贺献芝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78-179,182
目的 探究血清内脂素水平与早发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内脂素水平检测,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与血清内脂素的关系.结果 3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SAP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血清内脂素水平、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SAP组(P<0.05).结论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血清内脂素水平有关,病变程度越严重,则血清内脂素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5项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分析,探讨5项炎性因子在CHD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111例CHD患者分成2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3组5项炎性因子浓度。结果Hs-CRP、IL-6及sICAM-1在三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L-1及sVCAM-1在ACS组与SAP组比较无差异(P>0.05),ACS组及SAP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Hs-CRP、IL-6、sICAM-1在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IL-1、sVCAM-1在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MP-9水平。方法选取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浆MMP-9水平。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MMP-9水平分别是(192.2±13.2)ng/mL、(236.6±14.5)ng/mL、(296.7±13.6)ng/mL,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变支数越多,血浆MMP-9水平越高,这提示血浆MMP-9水平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CHD组(162例)为确诊CHD患者,对照组(50例)为排除CHD者,CHD组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组;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收集患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并检测血清RDW、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RDW水平与CHD发生的关系;比较各组患者血清RDW水平。结果 CHD组患者血清RDW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RDW水平与CHD发生相关,且随着病变支数增加血清RDW水平升高;但SAP和ACS两组间血清RDW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患者血清RDW与CHD的发生相关,且能反应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夏光伟  朱伟  张海峰 《中国医药》2008,3(3):151-152
目的阐明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范围的相关性,探讨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冠心病组根据性别分为男性冠心病组、女性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等亚组进行对比研究。测定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血糖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性别分组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亚组血尿酸水平比较中,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相关因素,但不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睾酮、游离睾酮与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改变及相互间关系,进一步探讨睾酮与AngⅡ在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每组30例患者,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睾酮、游离睾酮与AngⅡ水平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游离睾酮与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血清游离睾酮与AngⅡ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游离睾酮与AngⅡ水平改变与ACS的发生有关,它们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CS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6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玉华 《安徽医药》2005,9(7):551-55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系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CHD)发展到后期最严重的病变征象.它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ACS是导致CHD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因其变化快,临床表现差异大,易误诊、漏诊.对ACS的正确诊断、有效治疗及细致护理,将改善CHD患者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现就我科65例ACS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振飞  罗春苗  张静 《安徽医药》2013,17(6):987-988
目的探讨血清HbA1c水平和冠心病患者病变复杂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16例冠脉造影患者,根据病史分为单纯冠心病组(n=46)、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n=38)及对照组(n=32),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31)、双支病变组(n=27)和多支病变组(n=23)和对照组(n=35),根据冠脉造影行Gensini评分。比较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血清HbA1c水平病变组间有差异,随着冠脉程度增加,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01)。结论 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危险因素有相关性,对冠心病患者的病变预测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患者209例,经造影确诊冠心病164例(占78.5%),排除冠心病患者45例(占21.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表示,分为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结果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6.65±1.44)%,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6.18±1.16)%,冠脉造影正常组HbA1c水平(6.06±1.05)%.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组HbA1c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组HbA1c与冠脉造影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清HbA1c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表现与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分析冠脉病变与冠心病危险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AMI,UAP以单支病变为主,SAP则以双支病变为主且SAP平均冠脉病变数,冠脉狭窄程度,冠脉完全闭塞数均多于UAP及AMI组,吸烟人数在AMI组中多于SAP及UAP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与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无关,冠脉造影不能预测斑块破裂,吸烟是AMI重要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许涛  刘和俊 《安徽医药》2016,20(2):308-3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为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8例为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为SAP组,同期因胸痛疑似冠心病住院并行CAG检查单支血管狭窄<50%或者无狭窄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8、MMP-9浓度,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浆Fib含量,并分析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结果 (1)AMI组、UAP组患者血清IL-18、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Fib较对照组、SAP组明显增高(P<0.05)。相比UAP组,AMI组患者血清IL-18、血浆Fib水平明显增高(P<0.05);(2)三支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P<0.05),且双支病变组血浆Fib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3)极重度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P<0.05)。重度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且血浆Fib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P<0.05);(4)血清IL-18、MMP-9、hs-CRP、血浆Fib与Gensini积分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 血清IL-18、MMP-9、血浆Fib的增加与ACS的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