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德宝松注射液局部神经根封闭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德宝松针加利多卡因行神经根封闭,对照组只给利多卡因行神经根封闭,每周1次,直至痊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止疱、结痂、脱痂、疼痛消失时间缩短,疼痛减轻时间显著缩短,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著减少,无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应用德宝松进行神经根封闭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疗效高、副作用少的治疗手段,同时也是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一种积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小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一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情况患儿,男,3岁6个月,主诉腹部疼痛两月余来我院疼痛科就诊,患儿由父母抱入诊室,痛苦面容、精神差、营养尚可,阵发性啼哭。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皮肤科门诊和疼痛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1.4‰~4.8‰之间。约有10%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而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最高,可达50%~75%。带状疱疹急性期约80%以上患者伴有疼痛,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超敏的治疗更加困难。我院应用长波紫外线(UVA)照射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 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4周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病例在痊愈率、显效率、疼痛消失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甲钴胺、昆明山海棠、芬必得联合小剂量泼尼松、赛庚啶口服加局部热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2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3片,3次/d;昆明山海棠片2片,2次/d;泼尼松15 mg/晨;对照组81例口服维生素B1片20 mg,3次/d;维生素E胶囊200 mg,3次/d;此外,两组均服用甲钴胺片1片,3次/d;芬必得胶囊1粒,2次/d;赛庚啶片4 mg/晚。局部治疗:两组均在疼痛部位涂搽云南白药酊,待药液干燥后再薄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4次/d。治疗组每次涂药前先行热敷,20 min/次。对照组不热敷。治疗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和P〈0.05);治疗后的疼痛积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76.83%,对照组有效率59.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甲钴胺、昆明山海棠、芬必得联合小剂量波尼松、赛庚啶口服加局部热敷治疗PHN疗效好,副作用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的发生率较高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预防或减少其发生 ,对 2 7例老年人带状疱疹早期、短程用阿昔洛韦、地塞米松联合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3例均为门诊患者 ,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均有严重神经痛。随机分为两组 ,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组 2 7例 ;男 17例 ,女 10例 ;年龄 6 0~ 85岁 ,平均年龄 74 .5岁。病程 1~ 3d ,皮损分布于肋间神经周围 18例 ,腰骶神经周围 6例 ,颈部神经周围 3例。对照组 2 6例 ;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5 8~ 82岁 ,平均年龄 73.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卡马西平(CBZ)为单一治疗药物。治疗组给予HBO治疗;对照组在模拟HBO舱环境中,戴面罩吸空气,疗程为10d。治疗期间患者维持原有药物方案。治疗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调整CBZ剂量,并进行6个月随访疼痛评估,对患者CBZ剂量、VAS和患者对治疗总体感觉(patients'global impression of change,PGIC)进行测评。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未完成治疗,在随访1、3、6个月又各脱落1例患者,共26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组在随访的1、3、6月各脱落1例患者,共27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后,VAS前-后减少≥2的治疗组患者为22(30)例,对照组为13(29)例,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6);PGIC中明显好转或轻度好转的治疗组患者占66.67%(20/30),高于对照组37.93%(11/29)(P=0.019)。随访第1、2个月,治疗组患者CBZ量为(227.59±122.17)mg/d和(231.03±113.71)mg/d,对照组为(310.71±152.36)mg/d和(296.43±126.15)mg/d,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在第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CBZ用量减少百分比多于对照组(P=0.012)。随访第6月末,VAS前-后减少≥2的治疗组患者为17(27)例,多于对照组9(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患者对治疗的总体感觉中明显好转或轻度好转的治疗组患者占62.96%(17/27),高于对照组38.46%(10/2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7)。结论:HBO治疗能减少PHN患者CBZ药物剂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选择55例ASA Ⅰ-Ⅲ级带状疱疹患,以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利巴韦林,按比例配成混悬液,采用泵治疗。结果表明治愈52例,有效3例。自控镇痛泵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 相似文献
9.
10.
刘楠楠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131-132
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用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入选47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用四联疗法肌注α干扰素100万U,每天1次连用14d,口服泛昔洛韦500mg西米替丁0.2g、强的松5mg,每天3次连用14d。对照组23例用三联疗法肌注α干扰素100万U,每天1次,连用14d,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0.4g、西米替丁0.2g,每天3次连用14d,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4周观察记录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2%和69.6%,结束后4周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8.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疼痛程度缓解比例四联疗法明显高于三联疗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提高治愈好转率及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神经性头痛综合症,好发于老年人,是临床中难治病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阐述了PHN的发病率,发生机制,相关因素,治疗手段及相应有效护理对策,尤其重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等,通过合理治疗和有效护理,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治疗带状疱疹,消除和减轻疼痛,防止PHN的发生,积极预防潜在诱因,可有效减少发病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早期物理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伴局部神经疼痛.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仍有一部分患者遗留顽固性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自2002年起采用超短波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治疗方法(C组)和传统治疗方法联合臭氧治疗(O组),1年后进行随访,记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例数。结果治疗7 d后,O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发现C组患者有16例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O组患者只有4例发生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O组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带状疱疹的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带状疱疹神经痛,还可以大大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是一种以皮肤疱疹和局部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疾患,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及抵抗力低下的人群.皮肤损害一般在一月内康复,而疼痛可以持续数月到数年,形成后遗神经痛.大多数带状疱疹病人的日常生活、睡眠均受到疼痛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症在治疗上相当棘手 ,笔者近几年采用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本病 2 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男 1 7例 ,女 1 1例。年龄 55~ 78岁 ,平均年龄63岁。皮疹分布在上肢 3例 ,下肢 6例 ,躯干部 (包括胸背及腰腹部 ) 1 9例。病程 2 5~ 90 d。均经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疱疹已干枯结痂 ,或皮损已消失 ,但患处仍痛如锥刺 ,日夜不宁。1 .2 方法 用 5ml注射器抽吸曲安奈德混悬液 1 0 mg(1 ml) ,加盐酸利多卡因 2 ml,充分混匀后于患侧相应的华佗夹脊穴刺入 1 .5~ 2 .5cm深 (病在上肢…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素E1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凯时)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除了同时应用曲马多缓释胶囊治疗外,对照组采用静脉封闭疗法,而试验组则采用Lipo PGE1治疗。结果 试验组加用Lipo PGE1治疗1周后,疼痛明显缓解,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有效率仅达60%,但两秩和检验差异无显性的意义(P>0.01)。治疗后2、4和8周随访,试验组的显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秩和检验在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的意义(P<0.01)。结论 Lipo PGE1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征及其预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病机制,总结促进其临床康复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PHN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结合临床康复治疗经验,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PHN是嗜神经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后遗症,中枢和外周机制同时参与了PHN的发生。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其疼痛顽固而剧烈,口服解热镇痛药常无效,需阻断外周神经的兴奋传递,同时降低中枢的敏感性以提高痛域,接种水痘疫苗有望预防PHN的发生。结论PHN显著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为促进这类患者的临床康复,常需采取同时针对其中枢和外周机制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几个月甚至几年),临床上一般疱疹消失后,相应的感觉神经支配区仍然遗留或重新出现疼痛.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加上发病初期治疗的不到位或不规范,可遗留顽固性疼痛.PHN保守治疗疗效差,而手术治疗风险大,患者不愿意接受.本科用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PHN,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痛症之一。我们用神经阻滞加理疗法治疗此症患者 3 0例 ,收到满意效果。 3 0例中 ,男13例 ,女 17例 ;年龄 5 4~ 83岁 ,平均 65 .4岁 ;病史 1~ 15年 ,平均 3 .3年。疼痛部位 :头面颈部 9例 ,胸背腰腹部 17例 ,四肢 4例。全部患者发病初期均有皮肤疱疹史 ,经内服及外涂药物等治疗后 ,疱疹痊愈 ,但局部疼痛不消失。疼痛呈针刺样、烧灼样、电击样或“猫抓”样 ,洗脸或衣服摩擦均可引起疼痛发作。病史长达 15年的 1例患者为一老年女性 ,其疼痛部位在左侧耳后 ,疼痛呈针刺样 ,时轻时重 ,每当情绪波动及食辛辣食物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