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鼻中隔成形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 方法 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测定5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成形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情况.结果 51例患者术前鼻气道阻力是(0.666±0.21)KPa/(s·L);术后3个月为(0.302±0.16)KPa/(s·L),12个月为(0.397+0.24)KPa/(s.L);术后3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为7.5±1.5,术后3个月为2.0+2.0,10个月为3.0+2.5,术后3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可显著性地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同时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主观鼻开放感觉.  相似文献   

2.
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慢性鼻炎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低温射频等离子刀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测定8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低温射频等离子术术前及术后3、10个月的鼻气道阻力;并应用主观视觉10分评分表评定患者术前及术后3、10个月鼻开放感觉评分请况。结果:鼻炎组术前鼻气道阻力为(0.665±0.21)kPa/(s·L);术后3个月为(0.301±0.16)kPa/(s·L),10个月为(0.391±0.24)kPa/(s·L);术后3个月和10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为7.5±1.5,术后3个月为2.0±2.0,10个月为3.0±2.5,术后3个月和10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低温射频等离子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鼻开放感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接触性头痛患者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NAR)的变化。方法:利用前鼻测压法对20例(40侧)接触性头痛患者手术前后、鼻减充血前后的NAR进行研究。结果:随访6个月,痊愈16例(85%),有效3例(15%),无效1例(5%),有效率95%。术后NAR明显下降,手术前术侧喷麻黄碱前后NAR分别为(-0.34土O.23)和(-0.75±0.21)kPa·s/L;手术后分别为(0.68±0.20)和(-0.74±0.16)kPa·s/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手术对接触性头痛患者鼻通气功能的改善主要是由于鼻腔结构的改变和黏膜肿胀的消退,测定NAR对于客观评价接触性头痛患者接触点的解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外鼻畸形的解剖学形成特点,总结分析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和外鼻畸形整复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8例鼻中隔偏曲矫正同期外鼻畸形整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翼软骨发育异常11例,鼻中隔软骨尾侧端畸形5例,上颌骨鼻棘畸形2例,所有患者均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畸形结构特征单独或同时使用了缝合矫形、切除矫形和支撑矫形方法。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鼻腔通气功能和外鼻形态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术后1年鼻腔通气功能和外鼻形态VA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年双侧鼻腔总阻力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8例患者鼻内镜检查、鼻腔鼻窦CT显示术后鼻中隔偏曲与外鼻畸形形态改善明显。结论 总结了鼻中隔偏曲并外鼻畸形的解剖学构成分类和常用手术方法体会,为临床工作中兼顾鼻腔功能与美学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再次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1例鼻中隔偏曲矫正不彻底的患者,按照鼻中隔偏曲部位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再次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主观治愈率78%(32/41),好转率22%(18/4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鼻中隔偏曲部位的不同特点,对鼻中隔矫正不彻底患者在鼻内镜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3例OSAHS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鼻阻力仪、auto-CPAP呼吸机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定鼻通气阻力、CPAP压力及nCPAP治疗耐受性。结果  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的鼻气道阻力、CPAP压力显著降低(P<0.01),而VAS评分显著升高(P<0.01);CPAP压力与鼻气道阻力呈正相关(P =0.01),而VAS评分与CPAP压力呈负相关(P<0.01)。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能有效降低OSAHS患者的鼻阻力,降低nCPAP治疗时的CPAP压力,提高nCPAP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中隔软骨、耳软骨和肋软骨)鼻整形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7~2018年20 例陈旧外伤性歪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鼻小柱倒“V”型切口暴露松解并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及骨质,针对不同患者设计使用不同软骨(鼻中隔软骨、耳软骨和肋软骨)矫正鼻中隔骨性或软骨性支架,对鼻尖、鼻背及外鼻重新塑形。结果随访3~12个月,行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鼻外形及通气均有明显改善,手术效果更好,无鼻腔粘连、鼻中隔血肿及穿孔。结论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同期解决了鼻部畸形和鼻通气功能,实现了美容和功能的统一,同时减少了手术治疗的次数和费用,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LPRFA)治疗药物性鼻炎的疗效。 方法 对27例药物性鼻炎患者实施双侧下鼻甲LPRFA,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及鼻阻力测量值。 结果 VAS鼻内镜评分术前评分为(7.82±0.92)、术后3个月评分为(2.15±0.99),术后6个月评分为(2.26±1.06);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术前评分为(3.22±0.58)、术后3个月评分为(1.15±0.86),术后6个月评分为(0.63±0.56);与术前相比,进行了LPRFA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VAS和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示鼻黏膜恢复良好,总鼻道较术前通畅,患者自述鼻塞症状明显改善,术前吸气总鼻阻力值为(0.97±0.50)kPa/L·s,呼气总鼻阻力值为(0.35±0.23)kPa/L·s,术后3个月的吸气总鼻阻力值为(1.01±0.84)kPa/L·s,呼气总鼻阻力值为(0.35±0.19)kPa/L·s,术后3个月患者吸气和呼气总鼻阻力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LPRFA治疗药物性鼻炎后,患者鼻塞等鼻部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在随访期(6个月)中,患者疗效稳定,LPRFA治疗药物性鼻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前后鼻腔阻力的变化,为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的改变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鼻孔测压法对2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鼻腔阻力进行测试,并同时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采用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gu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鼻中隔成形术后,患者鼻腔阻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可达92%(23/25);②狭窄侧鼻腔术后鼻阻力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宽敞侧鼻腔术后鼻阻力较术前有所升高。结论鼻阻力测定作为鼻通气功能的检测手段,可用于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前后,以客观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正歪鼻畸形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1]),可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及心理。大多数歪鼻还伴有鼻中隔偏曲症状,如鼻阻塞、头痛等。外伤性歪鼻则更为复杂,可能同时存在鞍鼻、驼峰鼻、歪鼻及鼻中隔偏曲等多种鼻内鼻外畸形。此类患者因日常生活倍受困扰,就诊时对改善鼻外形和鼻腔功能均有较高期望值。对于严重外伤性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需要在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同时矫正歪鼻畸形,使患者同时  相似文献   

11.
下鼻甲粘膜下凝固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下鼻甲粘膜下凝固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 ,测定 17例慢性鼻炎患者 ,行下鼻甲粘膜下凝固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情况。结果 :鼻炎组 17例患者术前鼻气道阻力是 (0 .6 6 7± 0 .2 1) k Pa· s/ L;术后 3个月 (0 .30 2± 0 .17) k Pa· s/ L,10个月 (0 .397± 0 .2 5 ) k Pa· s/ L,统计学显示术后两者和术前的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 (P <0 .0 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是 7.5± 1.5 ,术后 3个月 2± 2 .0 ,10个月 3± 2 .5 ,两者和术前相比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下鼻甲粘膜下凝固术可显著性地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 ,同时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主观鼻开放感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纯行鼻腔扩容术对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  ①应用声反射鼻腔测量(acoustic rhinometry,AR)、鼻阻力(rhinomanometer,RM)测量检测30例OSAHS患者术前、术后0~5 cm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in 0-5cmvolume,NCV0-5)、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鼻气道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鼻堵塞程度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评价;②应用多道睡眠图(PSG)监测对30例OSAHS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3~5个月监测,使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SaO2,LSaO2)进行评价,嗜睡程度使用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NCV0-5、NMCA、NAR、VAS评分、AHI、LSaO2、ESS评分分别为(4.83±0.08)cm3、(0.37±0.03)cm2、(0.437±0.012)kPa·s/L、7.5±1.4、(10.2±3.0)次/h,(77.3±7.2)%和11.2±2.6,与术后[(8.05±0.42)cm3、(0.58±0.04)cm2、(0.202±0.014)kPa.s/L、4.0±1.0、(5.4±1.9)次/h,(81.3±5.9)%和7.9±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结论 ①鼻腔结构异常为主要阻塞平面的OSAHS患者,手术处理鼻腔阻塞平面,矫正鼻腔结构,是去除鼻腔阻塞平面治疗OSAHS的有效方法;②通过术前、术后AR、RM、PSG监测,将有助于统一规范手术适应证和术后疗效评价标准,在术前、术后评估中有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鼻腔扩容术治疗OSAHS患者主客观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观察30例行鼻腔扩容术的成年OSAHS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进行多道睡眠图(PSG)描记,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试等鼻功能检查,填写白天嗜睡主观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鼻塞主观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鼾声评分量表,以上主客观检查于鼻腔手术后3个月重复记录。所有患者接受鼻腔扩容术(鼻中隔三线减张成形术、双侧下鼻甲外移、双侧中鼻甲内移和双侧中鼻道鼻窦对称性开放)。结果鼻腔扩容术后患者鼻腔总阻力显著降低[(0.89±0.23)kPa·s/L vs(0.29±0.12)kPa·s/L,P〈0.01],鼻塞VAS评分显著降低[8.2±1.1 vs 2.1±0.73,P〈0.01],白天嗜睡ESS评分显著降低(12.7±1.2 vs 8.6±2.9,P〈0.01),打鼾程度减轻(62.2±25.6 vs 45.6±18.6,P〈0.01)。轻度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觉醒指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SaO2,LSaO2)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中度和重度OSAHS患者的AHI指数、觉醒指数、LSaO2均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LSaO2、睡眠结构各阶段的比例、快动眼睡眠阶段的长度在所有OSAHS患者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30例OSAHS患者鼻腔扩容术的总体有效率为26.7%。结论鼻腔扩容手术可以改善OSAHS患者鼻塞及白天嗜睡、睡眠打鼾等相关睡眠主观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OSAHS患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应适当选择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和鼻阻力(NR)检查作为鼻通气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鼻声反射仪和鼻阻力计对以持续性鼻阻塞为主要症状,经正规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的106例(治疗组)中重度慢性鼻炎患者,于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在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进行鼻声反射及NR检查,记录NR、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距前鼻孔的距离(DCAN)、鼻腔平均横截面积(MNCA)及鼻腔容积(NCV)。另以3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同样在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进行鼻声反射及NR检查,应用SAS6.12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患者的主观症状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前治疗组NR明显高于对照组,NMC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NR较术前明显降低,NMCA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内鼻黏膜收缩前和收缩后,NR和NM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NR和NMCA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于中重度慢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鼻声反射和NR检杏能客观准确地评价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然免疫蛋白腭、肺、鼻上皮克隆(PLUNC)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LUNC蛋白浓度与鼻息肉大小(鼻内镜记分)和手术后复发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PCR检测鼻息肉组(28例鼻息肉患者,其中13例为术后复发患者)和对照组(16例钩突黏膜对照)PLUNC的组织染色定位和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ELISA检测初发和复发鼻息肉组织中PLUNC的蛋白浓度差异,评估PLUNC蛋白浓度与息肉大小、鼻塞、流涕症状记分的相关性。结果:鼻息肉组织中PLUNC主要定位在黏膜上皮和腺体,染色强度记分显著低于对照的钩突组织(P〈0.01);PLUNC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的钩突组织(P〈0.01)。初发和复发鼻息肉组织中PLUNC蛋白OD值分别为0.33±0.11和0.1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型和大型鼻息肉PLUNC蛋白OD值分别为0.32±0.14和0.1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息肉组织中PLUNC蛋白浓度与鼻塞和流涕记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51和r=-0.57,P〈0.01)。结论:PLUNC的表达降低提示鼻息肉的发生可能与天然免疫反应的减弱有关,因此,上调天然免疫分子如PLUNC等的表达可作为干预鼻息肉发病的一个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鼻腔填塞法、缝合法和负压引流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患者90例,平均分成3组。填塞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缝合鼻中隔黏膜;负压组:术后鼻腔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比观察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术后鼻腔黏膜水肿程度和鼻中隔血肿、脓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12、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读数、鼻塞视觉模拟评分法读数和病情严重程度比较,缝合组和负压组均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3d鼻腔黏膜评分比较,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1周治愈率,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7d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例数,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少于填塞组(P〉0.05),负压组未出现鼻中隔脓肿、血肿病例。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缝合法和负压法均较填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黏膜恢复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独鼻腔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例OSAHS并伴有鼻部相关疾病的患者,经PSG和Epworth嗜睡评估表(ESS)确诊,只行鼻腔手术,其中包括鼻中隔矫正术、鼻甲成形术、鼻窦开放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PSG和ESS检查评估疗效。结果:23例患者术后随访12-39个月,平均(22.64±9.13)个月,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明显,ESS分值从13.68降至8.14(t=9.429,P〈0.01)。客观检查方面,患者术前术后平均AHI和LSaO2无明显变化(P〉0.05)。23例中5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21.74%(5/23),鼻腔是主要阻塞部位;其余18例患者无效。结论:OSAHS患者尤其是中、重度患者,上气道往往存在多个阻塞平面,单独行鼻腔手术适合于阻塞平面主要位于鼻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鼻腔冲洗及鼻用激素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部症状及气道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鼻腔冲洗在AR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61例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诊断为AR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7例(单纯鼻用激素治疗),B组21例(单纯鼻腔冲洗),C组23例(鼻腔冲洗联合鼻用激素)。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鼻炎结膜炎生活质量(RQLQ)评分及下气道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值。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VAS、RQLQ评分及FEN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VAS、RQLQ评分及FENO值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3个月后3项指标减少差值比较,VAS、RQLQ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NO值A、C组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腔冲洗能改善AR患者的鼻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下气道炎症。鼻腔冲洗治疗AR有效,与鼻用激素联合使用能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