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翔  姚淑兰 《地方病通报》1993,8(4):109-110
1993年,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及22个地(州)、县(市)的卫生防疫站分别在已证实的15个鼠疫疫源县及两个疑似疫源县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截止9月中旬,总计分离鼠疫菌14株。值得注意的是全部菌株均来自北天山的伊连哈比尔尕山-博罗霍洛山的灰旱獭-长尾黄鼠双宿主疫源地,这是自1982年全疆范围内全面开展鼠疫监测工作以来分离菌株数量最少,分布范围最小的一年。现将分离菌株的地理、宿主分布,生物化学性状及毒力测定结果简报如下,并对这一结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推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2000-2003年贵州省鼠疫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贵州省近年来鼠疫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鼠疫疫情资料和疫区鼠蚤监测资料。结果平均发病率(以县计)为4.08/10万;累计2个县、7个乡镇、88个自然村寨;绝大多数病例表现为发热和腺鼠疫;自毙鼠中鼠疫FI抗原平均阳性率为33.85%;黄胸鼠和褐家鼠、印鼠客蚤等标本中培养出32株鼠疫杆菌。结论贵州省鼠疫疫情与天生桥水库的修建和蓄水有关。该疫源地类型为滇粤闽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目前仍然处于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3.
1991~2000年我国人间鼠疫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对1991—2000年我国人间鼠疫疫情流行趋势分析,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人间鼠疫呈局部暴发;疫源地面积扩大。结论 1991—2000年我国人间鼠疫疫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至2009年底,我国有12种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贵州等19个省(区)296个县(市、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2010年甘肃省一起人间鼠疫疫情流行病学分析,为今后有效防控鼠疫积累经验。方法依据《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做出诊断。结果确诊为腺型继发败血型鼠疫。采取有效防控对策,及时扑灭疫情。结论甘肃省动物间疫情比较活跃,近年来随着疫区内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进入疫区易感人群增加,与染疫动物接触的机会增多,存在人间疫情发生的风险。因此做好疫区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卫生学评价,全面落实鼠防综合防制措施,确保各类大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甘肃省人间鼠疫疫情现状,掌握人间疫情动态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0~2010年甘肃省人间鼠疫疫情资料。结果 2000~2010年甘肃省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5起,发病5例,死亡3例,病死率60%;感染者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传染源为染疫病死旱獭,基层医务人员是发现鼠疫疫情的前哨。结论甘肃省人间鼠疫正处于流行期,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做好控制人间鼠疫的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16年人间鼠疫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16年来人间鼠疫疫情动态.方法对1986~2002年云南省家鼠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资料进行了统计.结果云南共有43个县(市)发生动物鼠疫流行,其中29个县(市)发生了人间鼠疫流行,共确诊鼠疫患者492例,死亡2例.主要传染源是黄胸鼠,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传播途径为鼠-蚤-人.人间病例全年均有发生,但主要流行季节为7~11月,高峰为9月.结论通过对疫源地自然地理结构、宿主动物及媒介生物等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认为以上因素与云南目前发生的散在或局部暴发的人间鼠疫密切相关,是人间鼠疫再次流行或暴发的危险因子.并认为加强监测管理,及早控制鼠间鼠疫的流行,定期灭鼠,同时杀灭媒介生物,是预防控制人间鼠疫发生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1991~1995年新疆鼠疫监测概况及疫情动态分析于国林,戴翔,张鸿猷(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乌鲁木齐市830002)新疆最早的人类鼠疫记载可见于伍连德的《鼠疫概论》,从1894年至全国解放,尽管有数起人类鼠疫有据可查,但疫源始终不明。解放后,195...  相似文献   

9.
截止10月30日,我国在西藏、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云南、吉林等9省(区)51个县(市、旗)监测到动物鼠疫,分离鼠疫菌263株,检出血凝阳性材料255份,反向血凝阳性材料14份。判定西藏错美县为新的鼠疫疫源县。  相似文献   

10.
中国鼠疫监测现状及疫情态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我国现有10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18个省(区)263个县(旗、市),疫源地面积约为883229km~2。1988~1997年在21省(区)开展了鼠疫监测工作。1O年来在6省(区)发生人间鼠疫350例,死亡46例,病死率为13.14%;在9省(区)369县(市、旗)次监测到动物鼠疫,分离到鼠疫菌4539株,间接血凝试验阳性3651份。  相似文献   

11.
1999年5月25-9月15日在精河县南山鼠疫自然疫源地,继续开展人类鼠疫和动物鼠疫监工作。长尾黄鼠染蚤率为95.5%,蚤指数为6.5;检验长尾黄鼠424份,分离出鼠疫菌2株,阳性率为0.5%;检验长尾黄鼠血清286份,阳性21份,阳性率为7.3%。监测结果表明,该疫源地黄鼠体外寄生蚤、 蚤指数、病原学和血清学阳性率与历年同期水平相近,若无人为因素干扰,该地区仍会有较高强度的鼠疫动物病流行,应加强监测力度,防止人类鼠疫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近10年来新疆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状况,研判预测未来之流行趋势。方法对2000~2009年新疆山地鼠疫疫源地内各监测单位动物鼠疫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新疆山地鼠疫疫源地仍然保持原有的四大类型山地鼠疫疫源地,疫源地共涉及新疆18个县(市),面积约167000km^2。在此期间,新增温泉县鼠疫疫源县,新增疫源地面积4000km^2,主要宿主、媒介和病原体的生化性状与北天山西段相同,属北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疫源地的组成部分。10年间,新疆四大类型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43个县(市)次分离鼠疫菌357株,年均有4.8个县次发生动物鼠疫流行,67个县次检出鼠疫宿主动物阳性血清674份,年均7.4个县次有动物鼠疫疫情。其中,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疫源地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种群数量一直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密度水平,种群结构稳定,动物间鼠疫流行呈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年均4.3个县次分离出鼠疫菌,占4块疫源地总和的89.6%,鼠疫菌分离数占总计的98.6%,年均5.3个县次检出宿主鼠疫阳性血清,占四大类型疫源地年均阳性县次总数的71.6%,阳性血清数占86.8%。新疆南部的南天山、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鼠疫疫源地的宿主媒介指标低于北天山山地,染蚤率和蚤指数仅分别为42.5%、48.8%、33.2%和1.9、2.5、1.2。此3块疫源地年均分离出鼠疫菌的县次分别为0.2、0.1和0.1个县次,分别占全疆的4.7%、2.3%和2.3%,分离出的鼠疫菌数分别占全疆的0.56%、0.28%和0.56%。3块疫源地年均检出宿主动物的鼠疫阳性血清的县次数分别为0.6、0.2和0.2,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62%、0.3%和0.66%。结论新疆天山北坡鼠疫疫源地动物间鼠疫呈现出稳定、持续、且流行较为猛烈的状态,南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鼠疫自然疫源地呈现相对较弱的动物鼠疫流行状态,但疫源地宿主和媒介组成稳定,鼠疫疫源地的疫源性依然存在,在局部范围内仍存在动物间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3.
且末县鼠疫疫源地是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宿主的疫源地,2005~2008年动物间鼠疫流行相对活跃,检出多份阳性血清和鼠疫菌株。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动物鼠疫疫情,科学制定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波及人类,2010年5~9月对且末县昆仑山鼠疫疫源地开展了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通辽市鼠疫疫源地疫情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鼠疫疫源地基本概况鼠疫控制区:大部分分布于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冲积平原,少部分分布于南和西南沙丘及黄土丘陵区。共涉及6个旗(县、区),98个疫源苏木(乡、镇),疫源面积2万km2,人口约150万。1981~2005年共设鼠疫监测点161点次,监测面积80余万hm2。没有发现鼠疫疫情,该地区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鼠疫疫情不断发生,为及时控制鼠疫疫情的漫延、制定合理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将1994年全国鼠疫疫情动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宁夏盐池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度地带.历史上是人间鼠疫和动物鼠疫的流行区。1970年首次用细菌学证实了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于1987—1990年发生第2次动物鼠疫大流行,2000年发生第3次动物鼠疫爆发流行,一直延续到2001年。2005年发生第4次动物鼠疫流行.一直延续到2006年下半年。现将2005—2006年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呼图壁县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天格尔山中段北坡,向东30km与昌吉市接壤,西部至玛纳斯县50km。全部处于北天山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该县疫源地内辖2个乡镇,2个国营牧场和数十个煤矿。疫源地面积14万hm^2,人口约2.5万人,以哈萨克族为主要居住人口。灰旱獭是该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储存宿主,多分布于海拔1500~3800m的草甸草原和高山草甸草原。主要传播媒介是谢氏山蚤,其次为人蚤和斧形盖蚤,该疫源地自1958年被证实以来,动物问疫情一直较为活跃。2003~2006年期间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执行国家鼠疫监测方案,采取积极措施使疫情得到了稳定控制,已2年没有阳性材料出现。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新疆艾滋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掌握新疆艾滋病的感染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B)或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判定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结果 2003年新疆共发现1 060例HIV感染者,占前三位的地市分别是伊犁州直属436例,乌鲁木齐415例,阿克苏地区55例;男性827例,占78.02%,女性233例,占21.98%;感染者年龄最小2岁,最大71岁,以青壮年为主,20岁年龄组占48.11%,30岁年龄组占39.25%;以维吾尔族最多,占85.00%;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IDUS)共用注射器传播为主,占HIV感染者总数的75.47%;感染途径不详也占相当比例(16.42%).结论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应开展持续、广泛的针对不同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掌握新疆性传播疾病(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国性传播疾病疫情统计软件汇总,分析新疆性病疫情报告系统上报表。结果2003年新疆15个地州市共报告8种性病16 519例,较2002年增长2.01%,总发病率为85.81/10万;报告8种性病中男性为9 687例,占58.64%,女性为6 832例,占41.36%,前3位的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和梅毒,分别为47.18%,25.90%和16.12%;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54.03%,其次为配偶间接触传播,占21.81%,不详占17.33%;感染者主要集中在20~岁和30~岁,分别占42.32%和38.8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职业分布主要分布在个体、干职及工人中。结论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性传播疾病,应针对流行特征制定相应的措施,开展持久、广泛的健康教育,早发现、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哈尔滨市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尔滨市周边地区(平房区)属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1990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监测点,始终按照国家鼠疫监测方案在疫区及周边地区开展系统的监测工作.现将2001年哈尔滨市鼠疫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