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ASV(适应性支持通气)是一种智能化通气模式,它避免了以往呼吸机复杂的参数调节,能为病人提供更佳的治疗,是今后呼吸机发展的趋势。本文对ASV模式的各种功能作了较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联合通气模式(SIMV-PSV),观察组采用ASV,比较两组HR、BP、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流速(Exp Flow)、吸气流速(Insp Flow)、呼气阻力(Rexp)、吸气阻力(Rinsp)、呼气时间常数(RCexp)、吸气时间常数(RCinsp)、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结果、撤机成功率和舒适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VT、RR、RCexp、Insp Flow对照组分别为(441±26)ml、(18.5±8.2)次/min、(1.3±0.4)s、(32.6±1.9)L/min,观察组分别为(667±15)ml、(13.2±0.9)次/min、(2.5±0.3)s、(38.4±3.9)L/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204、5.565、20.785、11.578,均P<0.05);舒适度优良率对照组84.00%,观察组9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8,P<0.05)。结论 ASV模式能够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RR、耗氧量及呼吸功,提高VT,操作简单,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共2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CMV)/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ASV进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参数。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呼吸频率明显降低、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IP)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脉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ASV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没有影响,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适应性通气(ASV)减少撤机失败的有效性.方法 共纳入行机械通气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V组(29例)和压力支持通气(PSV)组(27例),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和撤机前后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结果 ASV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PSV组[93.10%(27/29)比70.37%(19/27),P=0.026],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PSV组[13.79%(4/29)比40.74%(11/27),P=0.023].结论 ASV适用于机械通气的撤机,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要行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共21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通气模式容量控制通气(CMV)/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ASV进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参数。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呼吸频率明显降低、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IP)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脉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ASV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没有影响,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中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应用,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SIMV组进行机械通气,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以及1 w内镇静剂用量、撤机时间、入住ICU时间、死亡率。结果通气24 h后,ASV组较PSIMV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均降低(p<0.05);两组间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24 h后PaO2、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均较前改善(p<0.05),ASV组1 w内使用镇静剂用量、撤机时间,住ICU时间均小于PSIMV组(p<0.05),但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SIM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ASV模式更有效减低PIP、Pplat,能减少镇静剂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备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间歇性气道正压通气(SIM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9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应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比ASV和SIMV模式参数,包括心率(HR),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和血气指标等。结果 ASV组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及呼吸道压力峰值均小于SIMV组(P0.01),每分通气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ASV组PaO_2及pH值均显著高于SIMV组(P0.01)。结论 ASV通气模式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治疗危重哮喘的效果.方法 将49例危重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V组(25例)和对照组(传统机械通气,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胸部气压伤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机械通气后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指标均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但ASV组机械通气后2、12、24h气道峰压、肺动态顺应性、平台压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机械通气后2 h:(33±12) cm H2O(1 cm H2O =0.098 kPa)比(37±11) cm H2O、(16±9)ml/ cm H2O 比(17±10) ml/cm H2O、(27±6)cm H2O比(30±12) cm H2O;机械通气后12 h:(23±12) cmH2O比(25±11) cmH2O、(28±6)ml/cm H2O比(23±10) ml/cm H2O、(20±6)cm H2O比(25±4)cm H2O;机械通气后24 h:(18±12) cm H2O比(20±11)cm H2O、(32±9)ml/cm H2O比(28±10) ml/cm H2O、(12±7)cm H2O比(16±7)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AS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6±8)h比(56±6)h、(7±2)d比(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V组无胸部气压伤发生,对照组发生3例皮下气肿、2例气胸.结论 ASV在治疗危重哮喘患者时,能够保持较低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改善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动态顺应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机械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呼吸机的不断更新换代.新一代呼吸机联合应用了(1)电脑(微处理机);(2)高精度微传感器(压力和流量传感器);(3)快速反应的活瓣(阀门)系统这3项技术,使呼吸机的通气模式不断增多和向自动化、智能化的目标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一种新的通气模式:使用BiPAP压力支持通气治疗20例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并以同期同样标准的10例病人作为对照.治疗前后均做血气分析,结果显示BiPAP压力支持通气有明显改善通气提高PaO2、降低PaCO2效果,鉴于它的无创性,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本文并对压力支持通气的原理、指征、优缺点、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9月,某部组织部分官兵首次远程机动至高原高寒地域进行适应性训练。针对演练时间长、机动距离远、演习规格高、保障任务重的实际,克服缺氧环境、复杂地域、恶劣气候的影响,充分检测内陆部队进驻高原参训官兵生,理指标变化特点和适应能力,深入探索研究未来内陆部队赴高原地区遂行机动支援卫勤保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的基本原理和日常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涛 《医疗装备》2003,16(5):8-10
详细的阐述了呼吸机的组成和基本原理,并简单介绍了其日常维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呼吸机的结构原理及性能,同时对通气方式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战创伤分级救治远程支持系统的组成和技术手段。方法:运用微波数字传输和GSM生命体征信息传输两种技术,通过自行组网,建立由多功能无线遥控摄像系统、平战两用远程监护系统组成的远程支持系统。结论:建立了野战医疗所局域网络和远程监护网络,实现了伤员后送和救治过程中各种音视频信息、生命体征信息的动态、持续和无线远程传输,突出了伤员分级救治的实效性,拓展了战创伤救治空间,为提高紧急救治效率、缩短"黄金"救治时间、降低战创伤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B超机电源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B超机的电源种类,比较详细地分析了B超机电源出现的典型故障,并介绍了故障判断的思路,以及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可对单细胞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的新技术。随着其分析技术和方法的日臻完善,流式细胞术在医学临床及科学研究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流式细胞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概括介绍,并对其在肿瘤学、血液学及免疫学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结构及治疗工作原理,初步探讨该设备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国内第一台螺旋断层放疗设备系统展开研究,初步探讨螺旋断层与传统放疗技术相比在临床应用中的技术优势。结果:螺旋断层放疗系统是目前一种具有全新治疗技术的设备,其在CT的基础上融合直线加速器技术而得到了独一无二的新型组合,同时具备2种机器的功能特性。该系统已被证明了既能实现优异的调强放射治疗.又能做出卓越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甚至剂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技术,开创了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治疗实施和验证为一体。结论:图像引导下放射治疗(IGRT)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开辟了肿瘤放射治疗的新领域,它们在更好地控制肿瘤的情况下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Tomotherapy作为从一开始就被设计用来进行IGRT和IMRT治疗的设备.一直站在了技术发展的最前沿.而且将IGRT和IMRT技术发展得更为简单而高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述脉冲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原理及其应用。方法:通过对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仪结构及原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实际应用来验证其作用。结果:证明了脉冲核磁共振实验仪可以直观地了解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同时还可以了解掌握各种脉冲序列原理及图像重建的数学处理方法,以及各种伪影产生机理和脉冲参数设置对图像的影响,一维二维三维成像研究等。结论:脉冲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为从事MRI相关人员提供了对MR成像原理及基本技术一个最直观的认知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全频超声乳化吸引刀的工作原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频超声乳化吸引刀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和临床应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