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A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评价其量效关系。方法 将60例CAD合并HC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10 mg·d-1,C组)和大剂量组(40 mg·d-1,H组),各30例,分别测定服用相应剂量瑞舒伐他汀前及1个月后HS-CRP、血脂各成分及一般生化指标,并对2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间各指标均无差异,治疗1个月后2组LDL-C、TC、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组较C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LDL-C、TC下降与HS-CRP下降呈较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CAD合并HC患者血脂及HS-CRP水平,大剂量较常规剂量更为有效,降脂与降低CRP作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10 mg与20 mg每天一次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6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B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20 mg,疗程均为4周。结果瑞舒伐他汀钙片(10,20 mg)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LDL-C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亦显著降低;HDL-C和TG无明显改变;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10 mg和20 mg均能快速降低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LDL-C,瑞舒伐他汀10 mg更为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剂量加倍与联用普罗布考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长海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经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3个月以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仍不能达标者,将其随机分为他汀剂量加倍组(瑞舒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和联合治疗组(瑞舒伐他汀片10mg、每晚1次+普罗布考片250mg、每天2次),每组各34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LDL-C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三酰甘油(TG)明显下降(P<0.05);他汀加倍组、联合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显示升高和下降的趋势,但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与他汀加倍组相比,联合治疗组TC、LDL-C降得更低(P<0.05),LDL-C达标率更高(P<0.05),但HDL-C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他汀加倍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使用优于瑞舒伐他汀剂量加倍的疗效,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朱哲  杨悟新 《吉林医学》2014,(7):1444-1445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等。方法:将入选的78例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各39例,试验组39例患者每天口服10mg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对照组39例患者则每天口服20mg瑞舒伐他汀钙进行临床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所取得的高胆固醇血症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小剂量的更加安全经济,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丁百炼  张幼婷 《吉林医学》2012,33(15):3200-320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组研究方法比较了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等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等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且安全性相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45例,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阿托伐他汀组45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3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脂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并根据初始血清尿酸水平将两组再各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结果](1)用药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之间下降幅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用药后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与正常尿酸患者相比尿酸下降幅度更大(P<0.05)。(3)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患者和正常尿酸患者尿酸下降幅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同时亦可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降低幅度更大,其疗效与阿托伐他汀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VCAM-1)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40 mg/d,50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和B组(阿托伐他汀,10 mg/d,50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2组患者均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比较2组第4、12周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s-CRP及sVCAM-1的水平。所有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TC、hs-CRP及sV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hs-CRP及sVCAM-1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0.05);治疗第4、12周2组患者血脂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第12周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第12周A组患者hs-CRP及sVCAM-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第12周较第4周下降显著(P<0.05);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长期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安全有效,降脂的同时降低炎症因子,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冠心病(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以上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使用瑞舒伐他汀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及血流介导内皮舒张功能(FMD),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O高于对照组,血清ET-1低于对照组,FM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的出现。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更有效,且其安全性也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脂肪肝的患者进行降脂治疗。每晚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持续治疗6个月。对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脂肪肝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入组的60例高胆固醇血症合并脂肪肝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C、TG、LDL-C明显减低,而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治疗6个月后,脂肪肝声像图显示脂肪肝程度明显改善;ALT、AST无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服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HDL-C浓度,纠正脂质代谢紊乱,进一步改善脂肪肝的病变程度,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李骞 《当代医学》2012,18(5):131-13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于SAA、hs-CRP的影响,以及两种炎症标记物对血管内炎症特异性检测的比较。方法将普通级SD雄性大鼠进行高脂饮食建立AS模型,后随机予以高剂量喂药、低剂量喂药、无喂药,共4周。检测不同时段SAA、hs-CRP的水平。结果高脂饮食后SAA、hs-CRP水平较之前明显升高;喂药4周后,SAA和hs-CRP水平为:模型组高于另外两组,低剂量组高于高剂量组。在AS血管慢性炎症情况下,SAA与hs-CRP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375,(P<0.01)。结论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的抗炎作用与其剂量使用存在量-效关系;血清SAA、hs-CRP的水平随AS进程不断升高,而SAA对于慢性血管内炎症检测特异性高于hs-CR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冠心病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改良Gensini积分值进行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观察不同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程度。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同样增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中TC、TG、LDL及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也随着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递增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冠状动脉病变轻重为因变量,TC、TG、LDL及CRP指标为自变量分析显示,TC、TG、LDL及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均为冠状动脉病变轻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已知TC、TG、LDL危险因素的前提下,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也显示出较高的相关性(0R=2.92,95%CI为1.10~5.32)。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2.
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反应蛋白的影响。C方法:观察例冠心病患者的反应蛋白在用药89C前后的变化。其中辛伐他汀组例,阿司匹林组例,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用组例。272933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前后反应蛋C白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而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联用组用药后反应蛋白的浓度与另两组用药后反应蛋白的浓度0.05),CC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用对反应蛋白的降低优于单一的辛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海南医学》2005,16(3):17-1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定在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冠心病组(96例)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比较冠心病组各组间及与对照组(30例)之间CRP、白细胞(WBC)水平差异。结果 SA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P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AMI组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WB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SAP组和UAP组WBC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未高于正常上限。结论 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升高提示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宫玉霞  刘金万 《广西医学》2016,(10):1389-139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TC、TG、LDL-C、HDL-C)、hs-CRP、Hcy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Hcy、颈动脉IM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延缓或阻止动脉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丹娅 《疑难病杂志》2007,6(12):711-71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4例以及健康人50例(对照组)的hs-CRP及cTnI、CK、CK-MB等心肌标志物水平。结果hs-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和AMI组分别为(2.3±0.6)mg/L、(4.2±0.5)mg/L、(8.0±1.3)mg/L、(17.6±3.6)mg/L,各组间存在显著递增趋势,即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而cTnI仅在UAP组和AMI组显著升高,CK和CK-MB仅在AMI组显著升高。结论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与牙周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我院 4 0例首次发作CHD患者血清CRP浓度及牙周状态 (CHD组 ) ,并取无心血管疾病的社区居民 4 0例作对照 (对照组 )。结果 CHD组有牙周病者 3 3例占 82 5 % ,对照组有 10例占 2 5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CHD组的CRP水平为 ( 7 2 2± 0 85 )mg/L ,对照组为 ( 4 4 2± 0 62 )mg/L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CHD伴牙周病患者其血CRP水平与无牙周病者分别为 ( 9 66± 0 5 0 )mg/L和 ( 4 80±0 4 2 )mg/L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 <0 0 0 1) ;CHD患者的菌斑指数 (PLI)、龈沟出血指数 (SBI)、牙周袋探诊深度 (PD)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CHD患者常伴有牙周病 ,检测血CRP可以预测CHD的发作或复发 ,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对CHD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时,对患者脂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影响,为评价其临床疗效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因冠心病入治阳江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各105例。观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1%(8/105)和6.67%(7/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脂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的TC、TG、LDL-C以及TNF-α、IL-6、MMP-9及CRP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而HDL-C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炎症水平,可起到稳定斑块、抗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全面防治心脑血管的疾病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全面检索各中文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和学位论文中关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与CRP有关的临床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ger软件(Revman4.2),对所纳入的研究数据的计数资料进行Meta分析,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及其95%的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及偏倚性分析。计量资料计算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 共有19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计数资料统计结果示,CRP>100mg/L[OR=2.37,95%CI=(1.49,3.77),P=0.0003];计量资料统计结果示,WMD=19.02,95%CI=(11.98,26.05), P<0.00001。结论 CRP与中国川崎病患儿发生冠脉病变密切相关,CRP>100mg/L为其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王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1958-195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疾病与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2006年7月期间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356例,其中按照中国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对两组进行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两组的冠造和C反应蛋白进行组内和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C反应蛋白浓度下冠脉病变类型比较表明,随着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代谢综合征组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可作为预测代谢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及规律用药的重要性。方法:对1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治疗组)和150例无冠心病的老年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 IL)、直接胆红素(DB IL)、间接胆红素(IDB IL)水平以及hs-CRP水平;治疗组患者规律用药12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血清TB IL和IDB 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治疗组血清TB IL和IDB IL水平升高,hs-CRP水平下降,与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在冠心病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血清胆红素和hs-CRP水平均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规律用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