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4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 40例患者均在全麻下采用腹脏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无中转开腹病例.15例患者术后未放置T管,其中2例发生术后胆漏,保守治疗后痊愈;25例患者放置T管,2例术后残余结石经胆道镜取出,拔除了管时间术后4~6周.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围手术期的梢心护理对增强患者对手术成功的信心、以及术后快速痊愈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并T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choledocholithotomy and T tube drainage)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办法。方法:收治非急性炎症发作期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60例,对手术方法,并发症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59例成功施行手术,1例因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中转开腹手术,术后胆瘘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腹腔内少量渗血1例,经止血治疗痊愈;切口感染1例,经清创引流治愈;术后1例发现胆总管内残留结石,术后6周经窦道取石成功。结论:充分术前准备,选择患者合适,及时发现术中损伤,术后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并T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治疗胆系结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行单纯胆囊切除术41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1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10例。经手术治疗后全部痊愈,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包括切口脂肪液化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老年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胆囊管行术中胆管镜胆管探查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68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于术中行胆囊切除,同时术中应用胆管镜经胆囊管行胆管探查取石。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未出现胆瘘,随访3个月~1年未发现有残余结石者。结论术中胆管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只要正确选择适应证,精细操作,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选择两种手术方法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1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一期缝合术;对照组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展开疾病治疗。结果同对照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展开对比,观察组获得显著减少(P0.05);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出血量展开对比,观察组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一期缝合较T管引流能取得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6.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结石56例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结石的诊治和预防方法,减低此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56例残余胆囊结石再次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中初次手术行经典胆囊切除术1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2例;急诊手术30例,择期手术26例;初次手术在三级以下医院施行42例,在三级以上医院施行14例。结果:除1例因粘连严重并发门脉高压症,分离时引起大出血被迫终止手术外,55例再次手术成功,切除残留胆囊及结石后,症状均消失,疗效满意。结论:合理掌握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和术式,在术中解剖清楚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管关系,然后距胆总管0.3~0.5cm切断结扎胆囊管,是预防残余胆囊结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囊残余病变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46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病变的原因、类型、处理及效果。结果 首次手术均为单纯性胆囊切除术,再次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问最短1个月,最长6年。胆囊管残留过长7例,残端小胆囊10例,胆总管残留结石29例,其中胆总管扩张伴感染者13例。46例均行再次手术。切除过长胆囊管或小胆囊17例,其中胆囊管或小胆囊内残余结石儿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9例。治愈44例,死亡2例(为化脓性胆管炎、中毒性休克)。结论 胆囊切除术应以提高手术质量着手。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术中仔细探查、规范切除胆囊;术后出现症状时,仔细全面检查,一旦明确诊断,及时手术去除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5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于术中行胆囊切除,同时应用胆道镜经胆囊管做胆道探查取石。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1例出现胆漏,随访3个月至1年未发现有残余结石者。结论: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只要选择适应证,精细操作,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腹腔镜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2年11月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组52例(A组),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组46例(B组),比较2组间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差异.结果 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显著长于或高于B组(P<0.05);A组15.4(8/52)和B组13(6/46)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胆囊管途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相比微创优势明显,安全、可靠,患者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优选方法,而传统的胆管切开T管引流是必要的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胆囊切除的步骤、胆总管分离、切开胆总管、胆总管取石、减少胆汁污染的腹腔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手术的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完成的40例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0.1±35.8)min,其中取石时间(50.2±15.6)min,一般24~36 h患者胃肠道功能均能恢复。术后少量胆漏4例,经引流后治愈;2例造影提示残余结石,6周经T管窦道取尽结石;肺部感染3例保守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可提高取石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充分体现微创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正> 临床上胆囊畸形并不罕见,但腹膜后胆囊则鲜有报道,笔者曾收治一例介绍如下。患者男,34岁,农民,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寒热、黄疸十余年,近一周加重,于1986年2月1日入院,B超提示“胆道多发性结石,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2月21日在连硬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术中反复探查未见胆囊、切开胆总管后取出大量泥沙样结石、置T管引流。术后经T管造影提示“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胆囊结石”,嘱带T管出院。6月7日再次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巩膜无黄染,腹软,T管引流畅。入院后再次B超检查提示“肝胆管多发性结石、肝内胆囊、胆囊结石。8月12日在全麻下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适应证和临床评价。方法本文总结了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诊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成功,中转开腹10例。5例患者术前残留肝内胆管结石并留置T管。通过T管X线造影发现3例患者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并使用ERCP去除结石成功。结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双镜清除结石的最佳手术适应征。  相似文献   

13.
衡星 《中外医疗》2009,28(18):46-47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引发穿孔的治疗方法。方法胆囊结石后引发穿孔的患者23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胆囊切除13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T管引流2例,8例胆囊部分切除术或胆囊造瘘术。结果本组治愈21例,死亡2例;住院期9~36d,平均住院期18d。结论应高度重视本病的早期诊断,必要的术前准备。穿孔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而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适应证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136例.结果 其中95例手术成功;26例腹腔镜下T管引流术;15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除一例因腹腔引流管脱落至胆汁性腹膜炎再次手术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具有不带T管,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眭昕  眭正辉  束鹏浩  张杰 《现代医学》2022,(9):1129-113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经胆囊管输尿管导管外引流治疗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0月间收治的45例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其中20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输尿管导管引流(细管组),25例行T管引流(T管组),比较相关临床资料。结果:4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胆总管残余结石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管组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T管组(P<0.05)、胆漏发生率低于T管组(P<0.05)。结论:对于胃癌术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在取尽结石的前提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输尿管导管引流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后胆漏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残留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LC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中发现残留总管结石时间最短为术后3d,最长为术后6个月.患者均为多发性胆囊结石,结石为2 ~13 mm不等的结石,胆囊管粗短,直径>5 mm,其中1例术前有胆绞痛发作,2例中1例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处理,1例再次行剖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全部治愈.结论 LC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虽不是常见并发症,但应引起重视.预防此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术前正确的评估.结合术中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有效预防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并发胆系结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收治的15例残余胆囊并发胆系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疗效满意。结论残余胆囊并发胆系结石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初发胆囊结石相似,其主要原因是首次胆囊切除术解剖不清或手法不规范,再次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并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2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50例患者均取石成功,出现术后胆漏2例,经积极抗感染,充分引流术后8~10 d胆漏停止;术后胆管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肝右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的并发症。T管引流术后12~14 d经造影检查,46例无残留结石,4例有肝内胆道残余结石(8.0%);术后3~6个月再经T管造影并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术后随访6~24个月,B超或CT检查均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该术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无中转开腹,1例术后4周发现胆总管结石,后经T管取净,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方法 :对 2 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手术 ,首先解剖胆囊三角 ,处理胆囊动脉 ,钛夹夹闭胆囊管 ,显露胆总管纵行切开前壁 ,配合使用常规胆总管探查取石器械取石 ,并用纤维胆道镜探查胆道 ,必要时网篮套取结石。证实胆道结石已取净 ,置“T”管引流 ,然后切除胆囊。结果 :2 2例手术均获成功 ,手术时间 12 0 min~ 2 4 0 min,平均 (16 0± 30 ) m in,术后 2 4 h下床活动并进流食 ,术后 5 d~ 7d出院 ,4周后“T”管造影无异常 ,拨除“T”管。全部病例无胆道残留结石、胆漏、胆道出血或狭窄等并发病。结论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措施 ,但应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