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人剂联合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免疫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方法将榆林市儿童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盂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12周时研究组患儿的CD3+、CD4+、CD4/CD8f(64.35±7.55)%,(36.42±4.22)%,(1.69±0.15);(68.56±8.11)%,(39.01±4.77)%,(1.85±0.1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2±6.04)%,(32.96±3.23)%,(1.25±0.14);(63.31±6.87)%,(34.82±3.88)%,(1.42±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研究组CD8±[(28.66±2.45)%]明显低于对照组[(25.2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12周后研究组患儿的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水平[(7.05±0.48)μg/L,(16.35±1.94)ng/L,(11.03±1.35)pg/L,(9.46±0.10)nmol/L;(6.52±0.47)μg/L,(6.48±O.90)ng/L,(6.05±0.79)pg/L,(7.03:t0.55)nmol/L]均低于对照组[(8.73±0.72)μg/L,(25.24±3.15)ng/L,(16.25±1.76)pg/L,(12.83±1.50)nmol/L;(7.95±0.55)μg/L,(9.25±1.03)ng/L,(10.09±1.24)pg/L,(10.22±1.09)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人剂联合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细胞免疫及血清瘦素、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P、LPO水平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尿白细胞介素-8(IL-8)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40例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尿白细胞介素-8水平、尿白细胞介素-6、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含量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等。结果(1)观察组患者CD4+、CD8+、CD4+/CD8+、NK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尿IL-8水平[(5.83±2.15) pg/ml]、IL-6水平[(266.45±54.38)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6±1.24) pg/ml、(107.23±45.15)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尿IL-8与24 h尿蛋白含量间存在正相关性(r=0.715,P〈0.05)。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尿IL-6、IL-8水平检测可作为PNS患儿诊断及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行为的影响及与血清S100B蛋白的关系。方法将12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各种感知觉刺激、视听刺激、主动及被动肢体训练等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采用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删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分别在于预后3,6,12,18个月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S100B蛋白水平。结果干预组HIE患儿MDI评分从12个月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2个月:干预组(96.6±9.4)分,对照组(86.8±9.5)分,P〈0.01]。于预组HIE患儿PDI评分从6个月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6个月:干预组(91.6±9.2)分,对照组(82.2±11.0)分,P〈0.01]。两组HIE患儿随着月龄的增长.血清S100B蛋白的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在出生后两组患儿血清S100B蛋白水平较高,且没有差异(P〉0.05);从3个月开始,干预组患儿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降低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3个月:干预组(1.29±0.15)ng/L,对照组(1.40±0.14)ng/L;6个月:干预组(1.06±0.21)ng/L,对照组(1.26±0.22)ng/L,P〈0.05,P〈0.01]。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能够改善HIE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血清S100B蛋白是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IgA肾病与非IgA肾病患者血清IgA、C3和IgA/C3水平差异以及观察IgA肾病患者血清IgA、C3及IgA/C3水平与病理Lee氏分级的相关性,探讨血清IgA、C3及IgA/C3水平与IgA肾病的诊断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肾活检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126例与非IgA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3例,用散射比浊法检浸4两组患者的血清IgA、C3水平及按Lee氏分级标准评估IgA肾病病理分级。结果①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与非IgA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gA水平分别为[(2.91±1.75)vs(2.26±0.93)g/L,P〈0.01];血清C3[(0.99±0.28)vs(0.99±0.20)g/L,P〉0.05];②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与非IgA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gA/C3水平分别为[(3.08±1.60)vs(2.34±0.98),P〈0.01];③Lee氏分级为Ⅰ和Ⅱ级与Lee氏分级为Ⅲ、Ⅳ、Ⅴ级的IgA肾病患者血清IgA水平分别为[(2.70±1.70)vs(3.06±2.06)g/L,P〉0.05];血清C3水平分别为[(1.07±0.30)vs(0.95±0.25)g/L,P〈0.05];血清IgA/C3水平分别为[(2.69±1.25)vs(3.32±1.76),P〈0.05]。结论血清IgA水平及IgA/C3值可作为鉴别IgA肾病与非IgA肾病的参考指标,C3水平的降低程度与IgA肾病患者病理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今后临床借助非创伤性的方法协助诊断IgA肾病与评估IgA肾病患者的肾脏病变程度提供了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患儿血清IL-3、IL-6、TPO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冠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与KD患儿急性期、治疗后恢复期血清IL-3、IL-6、TPO水平。结果①KD患儿急性期IL-3水平为248.93±126.00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的148.20±45.26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的115.62±43.72pg/ml相比,P〈0.05。②急性期IL-6水平为230.20±118.52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的98.47±25.12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68.33±22.63pg/ml相比,P〈0.01。⑧急性期TPO水平为337.5±117.77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120.03±46.69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的109.12±53.89Pg/ml相比,P〈0.01。④35例KD患儿中7例伴发CAL,28例无冠脉损害(NCAL)。CAL组IL-3水平为276.51±119.20pg/ml,与NCAL组的213.58±108.75pg/ml相比P〉0.05;CAL组IL-6水平为262.67±119.20pg/ml,与NCAL组的202.32±93.36pg/ml相比P〉0.05;CAL组TPO水平为406.85±138.78pg/ml,与NCAL组的287.62±123.63pg/ml相比,P〈0.05。结论IL-3、IL-6、TPO在KD急性期水平增高,恢复期水平下降。提示:KD急性期炎性因子水平增加。KD患儿伴CAL组的TPO水平明显增高,提示TPO的水平增高可能与冠脉损害有关,可做为KD患儿伴CAL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PNS患儿激素治疗前及规范激素治疗8—10周后的血清瘦素水平,并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均匹配的28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儿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水平,计算BMI。结果:PNS组激素治疗前瘦素水平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NS组激素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NS组激素治疗后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NS组激素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BM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激素治疗前与激素治疗8~10周后TG、CHO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PNS可致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激素配合加减桂枝茯苓汤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标准中长程治疗,治疗组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加减桂枝茯苓汤治疗。观察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血浆蛋白定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临床疗效、治疗性副作用等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胆固醇水平分别是(6.78±0.65)mmol/L、(6.64±0.44)mmol/L和(3.24±0.18)mmol/L、(4.58±0.12)mmol/L,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是(6.28±3.86)g/24h、(6.48±3.27)g/24h和(0.25±0.17)g/24h、(0.98±0.22)g/24h,血浆蛋白定量分别是(20.23±3.56)g/L、(21.32±3.21)g/L和(45.18±16.56)g/L、(35.28±12.33)g/L,治疗后两组患儿血胆固醇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性副作用发生率治疗组为22.5%(9/40),对照组为47.5%(19/4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时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为77.5%,对照组为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激素治疗配合加减桂枝茯苓汤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有效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血胆固醇,减少治疗性副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激素等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59.4%(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6.5%,明显低于对照组42.1%(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Alb及血清胆固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中药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用中药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中药灌肠加激素)和对照组(激素)各30例,疗程8周,观察其总有效率、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ALB、24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中药保留灌肠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39例病理改变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用激素(泼尼松)+蒙诺治疗,实验组(18例)用激素(泼尼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黄芪颗粒治疗,观察各组治疗2w、4w、6w后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w后,24h尿蛋白明显减少(P〈0.05);治疗4w、6w后,血浆白蛋白明显提高(P〈0.05)。结论:黄芪颗粒辅助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有效降低尿蛋白,增加血浆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泼尼松序贯疗法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 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依病理类型分为2组,A组应用糖皮质激素,B组为应用糖皮质激素加细胞毒类药物。再将上2组各随机分为2组,即甲泼尼龙组(治疗组)、口服泼尼松组(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泼尼松序贯疗法较常规泼尼松疗法在病情缓解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胆固醇、水肿消退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泼尼松序贯疗法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较常规泼尼松应用能较快地缓解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泼尼松序贯疗法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地塞米松、泼尼松序贯疗法组(观察组)22例、口服泼尼松标准疗法组(对照组A)21例和甲泼尼龙、泼尼松序贯疗法组(对照组B)21例,观察水肿消退时间和尿蛋白转阴时间、达到缓解所需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水肿消退时间和尿蛋白转阴时间比对照组A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到缓解所需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A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泼尼松序贯疗法较标准泼尼松疗法能快速诱导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缓解,缩短水肿消退时间和尿蛋白的转阴时间,且较甲泼尼龙、泼尼松序贯疗法水钠潴留作用小,价格便宜,在基层医院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中等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肾病综合征基础治疗上加用常规剂量强的松,治疗组则加用雷公藤多苷联合中等剂量强的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月后,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总缓解率分别59.38%、84.38%,均高于对照37.5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中等剂量强的松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定,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王建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60-61,102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冲击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甲强龙组(28例)与泼尼松组(24例),分别予甲强龙冲击与泼尼松诱导缓解,两组尿蛋白转阴后继以口服泼尼松维持及减量常规治疗1~2年。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甲强龙组达完全缓解时间(7.48±1.09)d明显短于泼尼松组(9.65±2.32)d(P0.01),完全缓解率(68.4%)及总缓解率(93.1%)均明显高于泼尼松组(P0.01)。甲强龙组治疗1周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明显高于泼尼松组(20.8%),治疗3个月时腹部皮下脂肪厚度低于后者。结论甲强龙冲击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起效较快,中期不良反应稍低于常规泼尼松治疗,但冲击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泼尼松序贯疗法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尿蛋白及血浆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依病理类型分为2组,A组应用糖皮质激素,B组为应用糖皮质激素加细胞毒类药物。再将2组各随机分为2组,即应用甲泼尼龙组(治疗组)、口服泼尼松组(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泼尼松序贯疗法较常规泼尼松疗法,在尿蛋白的减少机血浆白蛋白的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泼尼松序贯疗法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较常规泼尼松应用能较快的减少尿蛋白及提高血浆白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予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Scr、BUN、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Scr、BUN、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能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肝脏疾病中趋化因子CXCL12α和CXCL12β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72例肝癌、72例癌旁、20例肝纤维化及8例正常新鲜肝组织标本CXCL12α、12βmRNA的表达;ELISA检测71例慢性肝炎、24例肝硬化、26例肝癌患者及3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XCL12α、β的水平。结果肝癌、癌旁及肝纤维化组织中CXCL12αmRNA表达均高于CXCL12βmRNA,肝癌和癌旁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 〈0.001);肝癌、癌旁、肝纤维化组CXCL12α、12β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正常组血清 CXCL12α水平分别为(497.44±216.54)、(675.17±565.43)、(812.54±446.69)、(282.47±220.78)pg/ml;CX-CL12β水平为(1619.72±730.22)、(1177.12±541.78)、(2487.96±1192.79)、(281.69±217.08)pg/ml;肝炎、肝硬化、肝癌组血清CXCL12α、12β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及肝癌组血清CXCL12α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P 〈0.05);肝硬化组血清CXCL12β含量低于肝炎和肝癌组(P 〈0.05)。在肝炎患者中,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S1~S4期),血清CX-CL12β含量升高,组间尚无明显差异(P=0.28);血清CXCL12α水平无显著变化(P =0.686)。结论慢性肝脏疾病进展过程中CXCL12α、12β的表达差异显著,可成为慢性肝病辅助诊断和疾病监测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注射液佐治小儿肾病综合征52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佐治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101例,随机分治疗组52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滴注3d后,服用泼尼松;对照组应用泼尼松常规治疗。观察二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血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血凝常规和水肿、尿蛋白、肾功能等临床征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差异不显著,对照组血小板升高。结论川芎嗪是肾病综合征小儿有效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单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红细胞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方法动态检测26例单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包括活动期和缓解期)红细胞浆GSH和T—AOC的含量。结果单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红细胞浆的GSH和T—AOC存在动态变化,缓解期GSH和总抗氧化能力明显要高于疾病活动期(包括初发和复发)的水平(P〈0.01),GSH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r=0.87,P〈0.01)。在缓解期,频繁复发组平均GSH和T—AOC水平要低于非频繁复发组(P〈0.01)。结论小儿单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在疾病不同时期存在GSH和T—AOC水平变化,能有效提高细胞谷胱甘肽水平进而改善总抗氧化能力,有利于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