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壳聚糖合并中药对大鼠脂肪肝治疗作用的体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壳聚糖合并中药对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小剂量四氯化碳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给予壳聚糖合并中药治疗,通过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及立体定量的体视学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肝脂变的严重程度,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增加;治疗组大鼠肝脏TG、TC含量显著降低,肝细胞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壳聚糖合并中药可明显降低肝脂肪含量,对脂肪肝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味中药防治脂肪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脂肪肝发病率已跃居为肝病第一位,中药治疗脂肪肝有显著效果。该文综述了近十多年来单味中药防治脂肪肝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发现许多中药是通过调节血脂、保护肝脏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来达到防治目的,而像广昆布、海藻等既能调节血脂,又能软坚散结,阻止脂肪肝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的药物,更应引起开发研究者和临床应用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脂肪肝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脂肪肝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肝病。目前脂肪肝的发生机制尚未彻底明了,西医缺乏理想的针对性的特效药,主要应用调节血脂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而中药对脂肪肝有着很好的作用和广阔前景,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肝功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从中医对脂肪肝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中药治疗方法等方面,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脂肪肝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有效控止脂肪肝的目的。方法使脂肪肝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结果 20例脂肪肝患者,治愈率为90%,10%的患者康复过程中。结论通过医疗护理中的健康宣教,大大提高脂肪肝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中药治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林 《海峡药学》2009,21(1):133-134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多采用西医的诊断方法或造模方法,应用中药复方、单味中药或中药成分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和探讨作用机制。由于脂肪肝的病机特点主要为本虚标实,表现为脾气虚弱、肝肾亏损、痰湿内蕴、气滞血瘀。涉及肝、脾、肾三脏。从而有利于我们以中西医结合的观点、“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采用专方或摹本方加减治疗。本文就进年来对脂肪肝的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智军 《药学进展》1998,22(3):156-161
例举并评述了脂肪肝的中药治疗方法,从中药复方,单味药等角度探索了中医药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中药的组方思路和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熊年秀 《江西医药》2009,44(7):700-701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与穴位离子导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与穴位中药离子导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结果研究组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肝功能(ALT、AST)、血脂、相关临床症状与体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口服与穴位离子导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郑温心 《海峡药学》2016,(4):136-138
目的 探讨脂必妥胶囊与疏肝祛瘀类中药联合使用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脂必妥胶囊联合疏肝祛瘀中药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脂必要胶囊一种药物进行治疗,临床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仅用脂必妥胶囊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效果更好,两者差距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脂必妥胶囊联合疏肝祛瘀中药进行脂肪肝的治疗疗效显著,有利于脂肪肝患者早期康复,可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28例,在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同时,应用四君子汤为基本方的中药方剂联合治疗。连续观察8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中药方剂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儿童腺样体肥大免疫异常及临床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免疫异常角度论述了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发生机制,介绍了临床非手术治疗运用西医和中医方法可增强及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但目前从整体来看临床中药治疗和西医保守治疗仍然缺乏具有针对免疫水平研究的报道,建议今后应将科研重点放在腺样体肥大与中药调节免疫作用方面,以揭示腺样体肥大的免疫机制及中药作用机制,对中医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越来越多的调查及报道显示其发病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组分关系密切。因此本文通过查找近年的相关文献,并参考出版教材,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归纳总结NAFLD的发病机制,及其与MS相关组分在发病过程中的相互联系。重点关注胰岛素抵抗(IR)所起的核心作用;寻找NAFLD与MS在发病过程中的相似点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药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药师在其防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8例中药引起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原因及其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心律失常的原因主要是中药的采集、配伍、服用剂量以及炮制方法不当。结论中药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主要是其用法不当,药师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可以有效地减少心律失常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以多烯磷脂酰胆碱为对照组的口服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以多烯磷脂酰胆碱为对照组的口服中药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7个随机对照研究,1 5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口服中药治疗NAFLD的疗效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RR(95% CI)为1.24[1.18,1.31].结论 口服中药可用于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15.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多系统代谢紊乱的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治疗目标的多元化导致临床缺乏效果理想的药物。中药对防治肝脏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口服给药是最普遍的给药方式,药物不仅可以通过肠道与肠道菌群建立联系,而且经肠道细菌作用后可改善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然而,肠道微生态紊乱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并促进MAFLD的发生发展。因此,口服难吸收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可能是治疗MAFLD的潜在靶点。从口服难吸收中药的药理作用、相关代谢、肠道菌群作用等不同角度总结了中药对MAFLD的治疗作用以及肠道菌群与MAFLD的联系,为研究中药、MAFLD和肠道菌群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MAFLD奠定药效物质基础,为从肠道菌群角度研究中药治疗MAFLD的作用机制与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法:对102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分别予中药复方汤剂加减,西药拉米夫定及两者结合治疗,并分别对肝功能及HBV病毒复制及半年后复发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肝功恢复正常及HBV病毒复制上明显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仅可以迅速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同时可以降低患者血中的含量,使HBeAg及HBV-DNA转阴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中药疗效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诊断,精确的辨证施治是中医药取得疗效的决定因素;中药药品质量是取得疗效的关健因素;正确的中药煎服法是充分发挥药效作用的重要因素;患者的心态及亲属配合,辨证施护是提高疗效的不可勿视的因素。临床工作中只有慎重对待辨证组方、药品质量、煎服法、辨证施护等影响因素,才能确保中医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了解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临床用药注意事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自发呈报的方式,由临床医师、护士及临床药师填写ADR报表,收集2010—2012年我院166例中成药、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并利用Excel表格统计和手工筛选的方法,对患者年龄、ADR类型及表现等有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66例(占39.75%),51~60岁患者为53例(占31.92%);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常见,有43例,占25.9%。结论:应辩证看待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ADR,加强ADR监测工作,改进处方及护理行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避免ADR发生,使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9.
痛风发病机理及其药物治疗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痛风的中西医发病机理,及其药物治疗情况的研究概况。方法参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综述。结果分别归纳分析了痛风的中医发病机理与人体肝、脾、胃、肾的关系,痛风的西医发病机理与人体尿酸排泄减少和尿酸生成过多的关系。同时,分别总结分析了中、西药物治疗痛风的进展。结论在此基础上,认为结合痛风的中医发病机理,从调节肝、肾、脾、胃功能入手,从中医药和天然药中寻找并开发出疗效明确、毒副反应少的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尤其是治疗慢性痛风的中成药,对痛风药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