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晔  郝丽  王旭  曲艳  王南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0):109-11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共14 d.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清CRP及IL-8浓度,并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及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尤瑞克林对治疗ACI安全且有效,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及IL-8的浓度,对改善脑梗死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晓佳  王晓平  罗永杰 《西部医学》2009,21(11):1859-1861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血清白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ACI病人随机分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尼莫同组(对照组),以健康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ACI发病后3、7、14天等3个时间点采血,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8的含量。结果ACI患者的血清IL-6、IL-8水平在三个时间点均升高,第3天升高显著,第7天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组与尼莫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可使IL-6、IL-8明显下降(P〈0.01),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组较尼莫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ACI血清IL-6、IL-8明显升高,三七通舒胶囊能通过早期降低血清IL-6、IL-8水平,减轻脑梗死炎性免疫损伤的级联反应,推测这可能是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时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聂飞  徐鹏 《疑难病杂志》2010,9(11):849-850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2、IL-6及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和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40例),另选择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IL-6及IL-18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IL-6及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羟苯磺酸钙治疗3个月后,蛋白尿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IL-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IL-6及IL-1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6、IL-18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丁全华  张优萍  李建阳 《浙江医学》2015,37(12):1068-1069,1072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 月至 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SAP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 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d 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并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均P<0.01);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P<0.01),并且治疗组上升更明显(均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75%,治疗组总有效率8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SAP 治疗有效,能有效调控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阻断炎症进程,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贾广亮  张海柱 《中原医刊》2007,34(12):37-3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评估IL-6及CRP在对脑梗死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ACI患者(ACI组)、3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和37名健康体检自愿者(对照组)分别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IL-6水平进行比较。对病例组患者在入院时及住院15 d时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计算出评分差值,并进行比较。结果ACI组及LCI组,IL-6与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ACI组IL-6及CRP故LCI高(P〈0.01);此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值小者,其血清IL-6及CRP水平较高。结论IL-6与CRP水平是临床评估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近期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4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IL-6(放射免疫分析法)及CRP(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2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ACI组治疗前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CRP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ACI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使IL-6,CRP显著降低,有明显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景招  姚一鸣  李少洪 《吉林医学》2015,(10):1990-1991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ECP和IL-5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用舒血宁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CP和IL-5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与舒血宁组患者治疗前血清ECP和IL-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治疗后,联用舒血宁治疗组患者血清ECP和IL-5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联用舒血宁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舒血宁注射液可以降低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ECP和IL-5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舒血宁注射液组(n=10)。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舒血宁注射液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分离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后,只结扎颈外动脉;对照组大鼠不作手术处理。舒血宁注射液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舒血宁注射液,尼莫地平组大鼠造模后给予尼莫地平,对照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相对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皮层结构完整,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胞浆和胞核皱缩,神经细胞与毛细管周围间质疏松;舒血宁注射液组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肿胀程度及间质疏松程度均减轻,病理组织形态表现与尼莫地平组相近。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升高(P<0.05),脑组织中CRP表达水平和TNF-α、IL-6和IL-1β水平升高(P<0.05),GDF-1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舒血宁注射液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相对脑梗死面积减小(P<0.05),脑组织中CRP表达水平和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GDF-1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舒血宁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相对脑梗死面积,脑组织中CRP和GDF-15表达水平及TNF-α、IL-6、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上调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GDF-15表达,抑制CRP表达,降低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对急性脑梗死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晶 《中原医刊》2011,(2):45-46,4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IL-8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CRP、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CRP、IL-6和IL-8水平依次逐级升高(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CRP、IL-6和IL-8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和IL-8水平升高,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CRP、IL-6和IL-8有助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黄鹏 《河北医学》2011,17(3):296-29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d、3d、7d、14d测定患者血清CRP、IL-6、IL-10的浓...  相似文献   

13.
彭辉煌  吴建伟  杨国敬 《当代医师》2013,(12):1609-1612
目的观察四肢大面积软组织创伤患者血清IL-1、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为早期判断软组织损伤程度和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于入院后3、6、12、24、36、48、72h、5、7、9d抽血检测血清IL-1、IL-6和CRP水平,观察软组织损伤预后变化(坏死,存活等),按照有无骨折将病例分为单纯软组织损伤组28例(A组)和合并骨折组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IL-6和CRP水平和不良预后(感染,皮肤坏死,骨髓炎,住院时间)。结果70例患者伤后血清IL-1、IL-6和CRP明显升高,其中IL-1在创伤后1~3d升高最为明显,3d后开始下降,IL-6在伤后3—5d升高明显,5d后开始下降,CRP在伤后2—5d升高明显,部分在7d后下降,部分仍呈升高趋势,A组患者各时段血清IL-1、IL-6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临床预后明显优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IL-6升高可以反映软组织损伤程度,CRP升高可以反映软组织的预后,三者联合检测可以判断软组织损伤程度和预后,为正确治疗软组织损伤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及CRP的影响及其二者相关性。方法1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泮托拉唑钠,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86名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_6及CRP的水平变化,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二者相关性。结果1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I,-6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于治疗后4h、ld及2d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至治疗后7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易O.05)。同期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L-6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L-6及CRP水平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IL一6及CRP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指标,来判定预后,加用泮托拉唑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白介素23(IL-23)水平的检测,研究其与AS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60例AS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23水平,分别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病情活动组与稳定组,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及骶髂关节X线不同分期的IL-23水平,检测AS患者疾病活动性、临床指标( CRP,ESR)、骨破坏程度,探讨其与IL-2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S组血清IL-23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S患者IL-23的水平活动组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S患者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IL-23,CRP,ES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AS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C反应蛋白、ESR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333,0.433;P值均<0.01),IL-23水平与骶髂关节X线破坏程度有关,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 AS患者血清IL-23水平比健康人升高,与疾病活动性相关,与骨破坏的程度相关,血清IL-23水平可作为AS活动性指标,可反映骨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VM(VM组)患儿及38例择期行疝气、包皮手术(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IL-6和IL-8的含量。结果VM组治疗前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VM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VM组血清IL-17水平与IL-6和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1)。结论前炎性因子IL-17及其诱导的炎性因子IL-6和IL-8可能在VM发病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RP、IL-6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滤过对终末期肾衰竭(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透析龄超过6个月的稳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滤过组(HDF)15例和常规血液透析组(CHD)15例,两组常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两组患者分别在进入实验前及治疗两个月后通过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同时测定15例健康志愿者CRP、IL-6血清含量作为对照。结果:①共观察了26例MHD患者(有4例中途退出),其中,HDF组12例。CHD组14例,全部MHD患者血清CRP、IL-6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O.01)。②HDF组治疗前CRP(16.93+8.28)mg/L、IL-6(33.38+8.15)pg/ml,治疗后CRP(10.76+3.99)mg/L、IL-6(28.82+6.77)pg/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O.05)。CHD组治疗后CRP(18.14+6.94)mg/L、IL-6(37.81+6.82)pg/ml,均显著高于治疗前CRP(14.15+7.97)mg/L,IL-6(27.61+7.61)pg/ml(P〈0.05)。结论:①CRP可以作为评价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标志物。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③HDF结合了HD与HF的优点。可以高效清除中小分子物质,可以降低MHD患者血清中CRP和IL-6含量,对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