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进鹏 《当代医学》2014,(22):129-13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BNP(血清脑钠肽)和hs-CE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1~2013年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49例,对症治疗+厄贝沙坦+螺内酯)和对照组(47例,仅给予对症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超声心动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P〈0.05);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BNP及hs-C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BNP及hs-G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5例CHF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作为CHF组,另选取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治疗前及心功能改善至Ⅰ~Ⅱ级后的CHF患者及对照组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CHF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在治疗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CHF心功能Ⅳ级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1)。结论血浆BNP和hs—CRP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观察血浆BNP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价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观察组的血清BNP及hs—CRP为(77.2±23.9)ng/L、(6.0±2.9)mg/L均低于对照组血清BNP(101.4±22.5)ng/L、hs—CRP(9.5±3.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及IMT分别为(0.06±0.01)cm^2、(1.84±0.46)mm、(1.29±0.64)mm均低于对照组斑块大小(0.07±0.02)cm^2、斑块厚度(2.02_-q).41)mm及IMT(1.58±0.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可靠,不但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斑块大小及斑块厚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的阻断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4.
汪朝春  杨群爱 《浙江医学》2013,(23):2080-2082
目的探讨血清B型脑钠肽(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围生期心肌病(PPCM)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测定21例PPCM患者(观察组)BNP、hs-CRP,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对患者进行1个月的随访。选取同期住院的正常分娩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BNP[(870.1±168.2)ng/L,(99.2±383)ng/L]、hs-CRP[(28.1±7.2)mg/L,(6。7±2.2)mg/L]明显升高(均P〈001),hs—CRP与BNP呈正相关(r=0.67,P〈0.01)。经过1个jEj的治疗,观察组平均LVEF由(33.1±9.5)%提高至(5034-12.1)%,BNP、hs-CRP[治疗后分别为(196.6±40.2)ng/L、(7.8±3.1)mg/L]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BNP及hs-CRP可以作为PPCM较好的诊断、治疗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和螺内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血清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尿酸(UA)在心力衰竭(HF)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心内科住院HF患者70例。检测血清BNP、hs—CRP、cTnI及UA水平,并观察随访HF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以及死亡率。结果Ⅱ级、Ⅲ级、Ⅳ级HF患者血清BNP分别为(192.4±89.8)、(387.4±172.7)、(764.8±286.1)pg/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cTnI及U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BNP、hs—CRP、cTnI及UA水平随着NYHA分级上升,水平越高。不同分组HF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住院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患者血清BNP、hs—CRP、cTnI及UA水平随着NYHA分级上升,水平越高,对全面评估HF患者危险程度、疗效预后及转归,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予以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症状。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血清hs—CRP、ET-1、TNF-α水平分别为(4.51±1.93)mg/L、(74.13±25.38)ng/L、(1.17±0.83)μ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04±2.17)mg/L、(84.76±25.51)ng/L、(2.03±0.94)I.L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ET-1及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利钠肽(BNP)的变化,探讨炎症机制及脑利钠肽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94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清hs—CRP和BNP,同时测定左心房大小。观察hs—CRP和BNP与房颤的关系。结果房颤组血清hs—CRP和B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P〈0.01)。且持续性房颤组hs—CRP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而BNP在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间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及BNP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与维持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佐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并分析厄贝沙坦对脑利钠肽( BNP)和超敏 C 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步行6 min 实验结果和 CRP、BNP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1%(P ﹤0.05)。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实验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CRP和B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1)。结论厄贝沙坦佐治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步行状况,并且显著降低CRP和BNP水平。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B型利钠肽(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意义。方法:测定80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和50例正常者(对照组)B型利钠肽(BNP)和hs—CRP水平。结果:CHF患者血浆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B型利钠肽(BNP)和hs—CRP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型利钠肽(BNP)、hs—CRP升高可能在CHF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和炎症反应激活的标志,且其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汤西双 《中外医疗》2013,(31):6-6,8
目的探讨螺内酯片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螺内酯片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步行运动耐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内酯片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CHF病人69例,随机分为CHF对照组(38例)和CHF治疗组(31例)。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均给予地高辛、利尿剂、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6个月,CH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加服厄贝沙坦片(150mg/日)连续6个月。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治疗前后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脑钠素(BNP)和脂联素水平。结果 (1)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病人治疗前的BNP与脂联素水平成正相关(R=0.36,P〈0.05)。(2)与治疗前对比,CHF对照组和CHF治疗组病人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LVEDD均无明显改变(P〉0.05),但是两组LVEF有显著改善(P〈0.05),血清BNP和脂联素水平均降低(P〈0.05)。(3)治疗6个月后,CHF治疗组LVEF、血清BNP和脂联素水平与CHF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以升高CHF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从而进一步改善CHF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佐治心衰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脑利钠肽(BNP)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102例心力衰竭患者,依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BNP和IL-12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BNP和IL-12的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治疗前、后BNP和IL-12的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倍他乐克进行辅助治疗,临床效果好,且能对血清中的BNP和IL-12的表达进行有效的调节,进而有效改善机体的体内环境,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曾盛芝  余飞  文海英 《西部医学》2014,(12):1626-1628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厄贝沙坦及哌唑嗪三联疗法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104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哌唑嗪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降压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以及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CREA)及尿酸(UA)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0%(P<0.05);两组治疗后的HR、SBP及DBP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BUN、CREA及UA水平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厄贝沙坦及哌唑嗪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能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及心率,安全性好,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脑钠肽(BNP)、血浆内皮素(ET)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检测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BNP、ET及CRP,并以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BNP、ET及CR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NYHA分级高者水平高于分级低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BNP、ET及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BNP、ET及CRP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反映患者心衰的具体情况,为心力衰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钠水平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脑钠肽之间(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2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血钠水平分为对照组(血清钠离子浓度<135mmol/L,57例)和观察组(血清钠离子浓度≥135mmol/L,65例),对2组患者的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及BN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对血钠水平与AngⅡ、ALD及BNP水平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RA、AngⅡ、ALD及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可见,患者的血钠水平与PRA、AngⅡ、ALD及BNP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钠水平低时能促进PRA、AngⅡ、ALD及BNP的释放,且血钠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PRA、AngⅡ、ALD及BNP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 min步行实验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和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入选≥80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利尿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或地高辛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另加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每天3次。治疗8周后对比观察临床疗效、血清脑钠肽(BNP)和心脏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CI、LVEF、SV、CO),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4%(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BN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HR、SV、CO、CI、LVEF值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明确,安全性好,可作为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奥美沙坦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23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酯,治疗10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IL-23、B型脑钠肽(BN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 治疗10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8.00%,高于对照组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23、BNP、PINP、PIIINP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DD和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沙坦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控制血清IL-23、BNP、PINP、PIIINP各项实验室指标,优化LVEDD和LVEF,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