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勇  吴章松  李骥  宋明香  陈然 《安徽医学》2021,42(3):307-310
目的 分析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栓抽吸组(n=18)与支架取栓组(n=22).血栓抽吸组采用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取栓治疗,支架取栓组采用Solitaire-FR支架取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取栓次数、血管开通情况,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水平的差异,预后情况.结果 血栓抽吸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支架取栓组,血管开通成功率(94.44%)高于支架取栓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开通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组患者术后第90天的mRS评分为(1.02±0.36)分,低于支架取栓组,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90天NIHSS评分及mR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有助于缩短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提高血管开通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Penumbra取栓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Penumbra取栓术治疗.将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组,A组30例,B组30例,C组32例.A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B...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技术联合ACE抽吸导管(美国Penumbra公司)对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5—11月收治行ADAPT联合ACE抽吸导管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46例,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NIHSS),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及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等资料,并对手术前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3例(93.5%)患者实现闭塞血管再通成功,其中mTICI 3级30例,mTICI 2b级13例;19例(41.3%)患者实现一次再通,8例(17.4%)患者实现两次再通(mTICI≥2b);有16例(34.8%)患者抽吸后再辅以支架取栓实现再通.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5,P<0.001).术后90 d随访,29例(63.0%)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ADAPT技术联合ACE导管在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中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操作安全简便,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医疗费用的特点,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目前,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支架机械取栓和血栓抽吸治疗.脑动脉内血栓抽吸是一种应用专门的抽吸导管置于血栓近端,然后通过负压抽吸取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评价其疗效和预后。结果18例患者经支架机械取栓结合动脉溶栓后均成功获得全部或部分再通。术前与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疗效评估,17例改良Rankin评分(mRS)显示预后良好,其中0分10例,1分6例,2分1例;1例预后不良,mRS 4分。18例患者复查均无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直接一次性抽吸取栓(ADAPT)技术与支架取栓术对于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取栓的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DAPT组和支架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手术信息及临床预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手术方式是否为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和术前NIHSS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术后NIHSS评分、90dmRS、症状性出血率以及是否静脉溶栓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不同临床结局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性别、手术方式、血管再通率、年龄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P>0.05),术前NIHSS评分(P=0.031)和股动脉穿刺至再通时间(P=0.010)是临床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在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ADAPT技术与常规支架取栓术具有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侧支循环下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直接取栓术组(n=47)和桥接取栓组(n=46);直接取栓术组患者采用血管内直接取栓术治疗,桥接取栓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行侧支循环Tan分级,依据Tan分级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较差组。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术后24~48 h行头颅平扫CT评估是否有出血转化;术后90 d行卒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记录患者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时间、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取栓血管再通时间,以及预后和自发非创伤性症状性脑出血(SICH)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线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ASPECT)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占比、合并糖尿病占比、合并心房颤动占比、基线收缩压、肌酐、基线血糖、血小板计数、闭塞部位、脑卒中病因、侧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颅内动脉取栓联合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其中采取先行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后行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手术策略的患者43例(由远及近组),采用先行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后行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手术策略的患者12例(由近及远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 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术中1次取栓成功率,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率,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90 d 良好预后率(mRs≤2)、死亡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颅内动脉闭塞处机械取栓及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段支架植入术。由远及近组患者1次取栓成功率高于由近及远组[67.4%(29/43)vs 33.3%(4/12)],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短于由近及远组[(68.77±17.65)min vs (100.08±38.3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术后24h、术后7d NIHSS评分、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颅内动脉机械取栓同期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前循环串联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采取由远及近的手术策略比由近及远手术策略有更高的1次取栓成功率,且能更快地获得血流再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闭塞的病因及预防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共计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机械取栓治疗,采用mTICI评分及NIHSS评分评价血管再通情况,分析血管再闭塞原因及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责任血管无粥样硬化者,血管再通率较高为84.62%(P=0.023);取栓次数大于3次者,血管闭塞的比率明显增加为80.00%(P0.05);取栓时间窗超过6 h的血管闭塞发生比率明显增加80.00%(P0.05);穿支血管再通,即mTIC分级在2b及3级以上者,血管再通率明显升高为83.33%(P0.05)。结论:加强对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综合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动脉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预见性去骨瓣减压、内减压等多模式手术方式,能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10.
苏金玲 《中外医疗》2011,30(14):163-16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及护理配合。方法分析2007年至2009年间我院神经内科开展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治疗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手术方法和护理过程。结果除3例患者因术中不配合终止介入溶栓行保守治疗外,其余均采用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获得满意疗效。讨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治疗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和静脉取栓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护理配合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为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联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和静脉取栓手术进行治疗予以护理配合的要点。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在术中成功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其植入位置良好,其在术中均取出了大量的静脉血栓,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其手术时间为90-250min ,其术中出血量为150ml-500ml。本组患者在术后1-3个月未发生滤器漂移、变形、下腔静脉穿孔等并发症。结论: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联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和静脉取栓手术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肺栓塞,提高其临床疗效。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健康教育、检查手术物品准备、熟悉手术配合要点并在术中与医生进行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及对植入物进行安全管理是在为患者施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静脉取栓术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护理配合、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机械取栓为血管内治疗的新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机械取栓的患者87例,预后的评价通过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确定,mRS≤3分认为预后良好(44例),mRS 4~6分认为预后不良(4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 结果 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在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IHSS评分与不良预后有关(OR=1.820,95%CI:1.19~2.77,P=0.005),术后24 h NIHSS评分以及年龄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术后24 h NIHSS评分:OR=2.006,95%CI:1.30~3.10,P=0.002;年龄:OR=1.102,95%CI:1.04~1.17,P=0.001)。 结论 年龄、NHISS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预后存在显著性关系,年龄和NIHSS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潘婕  史宗杰  施天明  王美萍  郭舜源  耿昱 《浙江医学》2019,40(4):314-317,321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对前循环大动脉闭塞高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因前循环血管闭塞(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69例,将年龄≥80岁的17例患者作为高龄组,<80岁的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颅内出血风险及90d良好预后。结果高龄组90dmRS评分5(3,6)分,高于对照组的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比例,总体颅内出血、症状性出血以及90d良好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80岁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进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状态、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用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颈内动脉、椎动脉及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支架取栓,观察组采用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比较两组静脉和动脉再通时间和取栓次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min)和最小血流速度(Vmin)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和动脉再通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SS评分、BI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前后颈动脉Qmin和Vmin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老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血管、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刘昊 《黑龙江医学》2023,(6):659-662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介入取栓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行介入取栓治疗的1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24 h内头颅CT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出血组85例和出血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既往病史、用药史、入院NIHSS评分、血压、实验室检查指标、介入取栓术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在既往糖尿病病史、既往心房颤动病史、使用抗血小板药、入院NIHSS评分、空腹血糖、取栓次数、术后收缩压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心房颤动病史、取栓次数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介入取栓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576、0.615,P<0.05)。结论:既往心房颤动病史、取栓次数多可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取栓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术前需充分评估,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6-20
目的探讨房颤栓子导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支架取栓治疗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7年12月房颤栓子致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卒中行急诊取栓患者34例(房颤组),其他原因致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急诊取栓患者48例(非房颤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INR、NIHSS评分、发病到再灌注时间(TOR)、手术时间、取栓次数、有效再通率、术后再出血、术后去骨瓣减压、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 mRS评分进行分析,分析房颤致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组成方面无明显差异,房颤组术前NIHSS评分及术前INR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房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取栓次数均少于非房颤组;两组患者在TOR、有效再通率、术后再出血、去骨瓣减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非房颤组在术后7 d NIHSS改善总有效率和术后90 d mRS恢复良好率上优于房颤组,但是在细分亚组中均无显著优势。结论房颤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相对较重,动脉支架取栓治疗该类患者效果良好,不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近期临床功能恢复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支架取栓对闭塞血管再通状况的临床改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1年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抽吸取栓治疗,研究组予以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法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术后血管的再通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管再通成功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41,P<0.05);经治疗,两组mRS评分均有明显好转,且研究组(2.12±0.34)分优于对照组的(2.79±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9,P<0.05)。结论 与单纯应用抽吸取栓治疗相比,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更具临床疗效,且有利于提升闭塞血管再通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架取栓术与动脉溶栓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排列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实施动脉溶栓术进行治疗,予以实验组患者实施支架取栓术进行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TICI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后10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预后良好程度以及颅内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指标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5天后TICI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NIHSS评分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预后良好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实施支架取栓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作用效果显著,且其颅内出血出血量小于实施动脉溶栓术,且安全性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镇静麻醉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时间窗内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镇静联合股动脉穿刺局部麻醉,对照组单纯给予局部麻醉。观察并记录不同麻醉方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中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危险因素控制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镇静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PTR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24 h神经功能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观察组术中血压波动幅度小,30 mm Hg者占83.33%,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心率波动幅度小,30次/min者占80.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部麻醉可安全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能显著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使手术过程稳定,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