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波谱(MRS),从形态学和组织代谢方面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病变进行诊断与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随访证实的25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其中前列腺癌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7例,对其MRI和MRS表现进行了分析。MRI平扫观察前列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MRS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枸橼酸盐(Cit)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e)的波峰及化学位移,并测定(Cho+Cre)/Cit值。结果 8例前列腺癌在T2wI图像上表现为外周带的信号减低,其中3例为单侧局灶性,5例为双侧弥漫性,其中3例有精囊受侵,2例膀胱受侵和骨转移;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在T2WI上均显示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的增大,其中7例表现为局灶性结节状高、低信号,10例表现为弥漫性体积增大,呈均匀低、等信号。MRS显示前列腺癌的Cit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Cho+Cre)/Cit的均值为2.81±1.03,而良性前列腺增生表现为Cit峰高耸,(Cho+Cre)/Cit的均值为0.59±0.16。结论常规MRI联合MRS有利于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探讨MRI、DWI及MRS3种成像方法对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患者35例,BPH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常规扫描、DWI及MRS扫描,分析测量PCa癌区的ADC值,以ADC值≤1.24x10~(-3)mm2/s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诊断标准。MRS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化学位移以及(Cho+Cr)/Cit比值,以CC/C≥0.86为阳性体素标准。结果:早期前列腺癌的MRI诊断很难与前列腺的其它病变鉴别,早期病变需要借助于DWI及MRS检查可进一步确诊;前列腺癌的MRI主要表现在T2WI上病灶呈局灶性结节状或片状低信号,前列腺外围发生破坏、中断,肿瘤囊外侵在T1WI及T2WI前列腺周围见簇状、结节状或不规则形高信号或低信号,精囊腺肿大或精囊角消失;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受累的精囊,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病灶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癌区的ADC值平均为(1.165±0.201)x10~(-3)mm2/s。MRS谱线前列腺癌表现为Cit明显下降,Cho明显升高,(Cho+Cre)/Cit比值为0.86为分界线,癌区(CC/C)值明显升高,平均值为2.54±1.78。结论:综合应用MRI、DWI和MRS技术,特异性和准确率都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MRS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MRS检查的差异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②方法对16例前列腺增生及8例前列腺癌的患者术前均行MRS检查,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化合物(Cho)和肌酸(Cre)波峰和化学位移,并测定(Cho+Cre)/Cit值,进行统计学处理。③结果前列腺腺体增生型CC/Ci值为0.59±0.29;基质型CC/Ci值为1.22±0.38;混合型CC/Ci值为0.80±0.27;前列腺癌CC/Ci为2.54±1.38。④结论MRS是前列腺癌监别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MRI平扫联合应用DWI、MRS、DCE-MRI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85岁中老年男性153例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其中正常前列腺病人联合弥散加权像、波谱分析,疑诊前列腺癌和增生病人联合DWI、MRS及DCE-MRI检查,后行DWI和MRS分析,绘制DCE-MRI感兴趣区时间-信号曲线。统计分析正常前列腺生物学行为、代谢产物特征,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两种病变生物学行为、代谢产物胆碱(Cho)、枸橼酸盐(Cit)、肌酸(Cre)的峰值特征及(Cho+Cre)/Cit均值的比较,以及动态增强分析增生和癌变血液动力学特征,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MRI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例进行穿刺或电切活检比较两者的符合率。结果 30例正常前列腺中央区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外周带T1WI呈均匀中等或略偏低信号,T2WI中央区呈中等信号,外周带呈新月形高信号,DWI正常前列腺中央区、外周带信号无显著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前列腺增生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增生病变代谢产物峰值比无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代谢产物峰值比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平扫T2WI对前列腺病变显示敏感性高、特异性低,DCE-MRI、DWI和MRS三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各具有特征性表现,平扫联合功能成像DWI、MRS、DCE-MRI可较大程度提高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甚至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3.0T三维磁共振波谱(3D MRS)研究前列腺外周带T2低信号的代谢变化特点,并探讨其对外周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26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分为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病变2组:前者12例;后者14例,其中包括前列腺增生10例,前列腺炎4例。依据T2低信号区设定外周带感兴趣区,利用多体素三维磁共振波谱分析(3D MRS)测定各兴趣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的比值,并比较两组(Cho+Cre)/Cit比值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前列腺癌组(Cho+Cre)/Cit平均值为1.95±0.45,前列腺良性病变组(Cho+Cre)/Cit平均值为0.69±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MRS能定量评价外周带T2信号减低的代谢变化,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人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标准的制定方法。方法对16例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术前行MRS检查,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化合物(Cho)和肌酸(Cre)波峰,并测定不同单体的(Cho+Cre)/Cit值(包括尿道周围单体)。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前列腺标本进行大病理切片检查,将波谱图像的(Cho+Cre)/Cit值与前列腺的病理类型分别进行记录。结果仅腺体增生型与尿道周围单体相近,其余任意两组间比较均不同。结论前列腺大病理切片检查技术对应MRS检查的波谱图像是制定适合中国人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标准的可行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模态MRI检查在前列腺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集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均由穿刺活检病理或者外科手术证实)的多模态MRI影像资料(常规MRI、DCE-MRI、DWI和MRS)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多模态MRI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前列腺癌在常规MRI中呈现为T2W1低信号,病灶常位于外周区;DCE-MRI呈现为快进快出样延缓弧线(Ⅲ型);DWI呈现为弥散受阻,ADC值降低;MRS呈现为Cho值显著上升,Cit值显著降低,Cre+Cho和Cit比值上升。结论联合应用DCE-MRI、DWI和MRS行多模态MRI进行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准确度较高,使用多模态MRI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诊断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余万钧 《中外医疗》2011,30(31):177-178
目的探讨MR波谱(MRS)定量分析方法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所有疑诊PCa患者行前列腺磁共振波谱分析,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PSA,经直肠超声测定前列腺体积,经超声引导下系统穿刺活检证实的7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31例PCa患者,分别测量各个位置(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的比值,并取均值。结果前列腺穿刺阳性组的PSA、PSAD及(Cho+Cre)/Cit的比值分别为(23.73±19.06)、(0.62±0.42)、(2.33±0.66);前列腺穿刺阴性组的PSA、PSAD及(Cho+Cre)/Cit的比值分别为(8.61±4.47)、(0.15±0.13)、(0.73±0.39)。阳性组的检测值均较阴性组高(P〈0.05)。PSA、PSAD及(Cho+Cre)/Cit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1、0.76、0.84。在保持93.5%的敏感性以上时,PSA、PSAD及(Cho+Cre)/Cit的特异性是43.7%、63.4%和83.1%,(Cho+Cre)/Cit较PSA、PSAD能更好地检出PCa。结论 PCa的代谢改变可用MRS进行定量评价,具有更好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WI)和波谱成像扫描(MRS)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接受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DWI和MRS,比较病灶感兴趣区域DWI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以及(Cho+Cre)/Cit值.结果 与正常周...  相似文献   

10.
靳晶  窦鑫  顾康康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08-2109
目的:探讨DWI(扩散加权MR成像)联合MRS(波谱MR成像)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检查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前列腺的ADC值对比,其癌区同非癌区呈显著差异(P<0.05)。患者前列腺癌区的MRS,其Cit峰呈降低表现,其(Cre+Cho)峰呈显著升高表现,其(Cre+Cho)与Cit比值的均值是(1.83 1.54);患者前列腺非癌区MRS,其cit峰呈增高表现,其(Cre+Cho)峰降低,其(Cre+Cho)与Cit比值的均值是(0.82 0.39),呈显著差异(P<0.05)。患者常规MRI具有的敏感性是71.9%,其MRI与MRS结合的敏感性是87.5%,其联合应用DWI与MRS以及MRI的敏感性是93.7%。结论:DWI(扩散加权MR成像)联合MRS(波谱MR成像)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诊断,同单独应用相较,可以显著提高检出敏感性,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患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病人58人,对其分别进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波谱分析(MRS),分别对正常周围带、移行带和前列腺癌区的(胆碱+肌酸)/枸橼酸[(Cho+Cr)/Cit]、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进行记录,分析数据所表示的不同组织结构间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灶的表观弥散系数值较正常周围带与移行带明显偏低(P〈0.05),(0.72-0.80)×10^3mm^2/s为其95%的可信区间;癌灶的CC/Ci值较正常的周围带和移行带明显偏高(P〈0.05),其95%可信区间为(0.97-0.13)×10^3mm^2/s。结论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断效果良好,各有侧重和其独到之处,两种方法联合对前列腺癌确诊率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斌  金苏华  田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281-1284,1408
目的:回顾性分析腮腺恶性肿瘤1H-MRS及DWI的特点。方法:应用3.0T MR成像仪,对32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成像(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①DWI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0 s/mm^2及800 s/mm^2,并计算每个患者平均ADC值和高、中、低ADC值所占的比例;②1H-MRS采用单体素PRESS序列,TR/TE为1 500 ms/136 ms,在谱线中计算胆碱与肌酸的比值(Cho/Cr)。最后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32名腮腺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7例(腺囊腺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混合腺癌1例),良性肿瘤25例(混合瘤18例,腺淋巴瘤7例)。DWI:ADC图提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5±0.41)×10^-3mm^2/s和(1.15±0.39)×10^-3mm^2/s,其间无明显差异,但是恶性肿瘤与混合瘤之间有差异。1H-MRS:在136 msec的回波时间时共获得满意的波谱曲线31例,计算得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混合瘤的胆碱与肌酸的比值分别为1.69±0.51、5.89±1.42、2.01±0.72,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DWI及1H-MRS可以作为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检查手段,但仍需要大量研究样本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以及ADC值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前列腺15例、BPH32例、前列腺癌22例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不同b值(b=400、500、7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癌区域、BPH及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CG)及外周带(PZ)的ADC值,并同时测量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DWI和ADC图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和外周带;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b=700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体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02±0.275)×10^-3 mm^2/s;和(1.884±0.378)×10^-3 mm^2/s;BPH组中央腺体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14±0.326)×10^-3 mm^2/s和(1.816±0.473)×10^-3 mm^2/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腺体非癌灶区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499±0.345)×10^-3 mm^2/s和(1.118±0.484)×10^-3 mm^2/s.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及BPH的ADC值,Pca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组间差异及Pca组与BP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09,P=0.00),正常前列腺组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变化,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组织及BPH的增生组织,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诊断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病变患者病变类型对应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组;另筛选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3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MRI-DWI参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DWI参数对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的诊断鉴别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癌组D、ADC显著较低,f显著较高(P<0.5);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组D、ADC显著较低,D~*、f显著较高(P<0.05);但前列腺增生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MRI-DWI参数诊断前列腺疾病时ADC曲线下面积值(AUC)最高,以1.001×10^-3mm^2/s为cut-off,灵敏度为59.00%、特异度96.70%;联合诊断时特异性上升至100.00%;单一参数诊断前列腺癌时同样以ADCAUC值最高,1.269×10^-3mm^2/s为cut-off,其预测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高达86.10%;与联合诊断一致。结论MRI-DWI扫描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有较高效能,值得临床推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多参数成像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PCa37例、前列腺增生42例和前列腺炎6例患者的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资料.比较PCa与非癌患者的T2WI、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DCE表现.组合上述3种技术形成以下4种方案:方案1:T2WI;方案2:T2WI+DWI;方案3:T2WI+DCE;方案4:T2WI+DWI+DCE.绘制ROC曲线,并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各方案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PCa在T2WI上多呈斑片状、结节状低信号(25/37),DWI上大多呈斑片状或结节状明显高信号(33/37),动态增强均呈Ⅱ、Ⅲ型曲线(37/37);前列腺增生T2WI上呈结节状高低混杂信号,DWI上大多呈等或稍高信号(33/42),动态增强大多呈Ⅰ、Ⅱ型曲线(39/42);前列腺炎T2WI上多呈不规则稍低信号(4/6),DWI上多呈稍高信号(4/6),动态增强大多呈Ⅱ型曲线(4/6);PCa与非癌患者的ADC值分别约(0.99±0.21)×10^-3mm^2/s、(1.75±0.25)×10^-3mm^2/s,两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方案AUC从小到大依次是:方案1:0. 741、方案3:0.905、方案2:0.930、方案4:0.974.方案1与方案2~4间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4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最高,分别为94.59%、93.75%、94.12%.结论 MRI多参数成像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及诊断准确度,其中以T2WI+DWI+DCE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疾病的2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Ca者100例,BPH者1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1.5TMRI扫描和多b值DWI检查,比较不同b值两组ADC值。结果PCa患者DWI上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ADC图显示有对比周围组织较低的低值区;BPH患者DWI显示前列腺增生结节,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图显示有对比周围组织较低的低值区。不同b值下,PCa组ADC值均存在差异,其中b值=15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值=800、1000s/mm^2时的ADC值(P<0.05),b值=10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值=800s/mm^2时的ADC值(P<0.05);b值=800、1000、1500s/mm^2时,PCa组ADC值均低于BPH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b值=1500s/mm^2时,ADC值诊断效果最佳,所得阈值为1.013×10^-3mm^2/s,敏感度为96.00%,特异度为93.94%。结论1.5TMRI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可有效鉴别PCa和BPH,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测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宫颈癌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间的关系,为宫颈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42例(其中A组为腺癌、12例,B组为鳞癌、3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行常规盆腔MRI及DWI扫描(取b值分别为0,400s/mm^2;0,1000s/mm^2);于矢状位及横断位ADC图划取ROI,测量宫颈癌病灶平均ADC值(ADC mean)。结果取b值0,400s/mm^2时测得宫颈癌病灶ADC mean值较取b值0,1000s/mm^2测得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9,p〈0.001),且后者产生的ADC图对盆腔解剖及病灶的显示较前者清晰;取b值0,1000s/mm^2时,宫颈腺癌(A组)平均ADC值较宫颈鳞癌(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5,P=0.008)。结论高b值(0,1000s/mm^2)ADC图测定的ADC值能更精确地反映宫颈癌肿瘤内部水分子扩散受抑制的状况;ADC值对宫颈癌腺癌、鳞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