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研究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1月一2011年4月我科收住的60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双侧侧脑室前角软通道置管引流加尿激酶(UK)冲洗的治疗方法;对照组行(血肿侧)单侧侧脑室穿前角穿刺软通道置管引流加尿激酶(UK)冲洗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行双侧侧脑室前角穿刺软通道置管外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术较行单侧侧脑室前角穿刺软通道置管外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丘脑血肿腔穿刺抽吸引流同时行对侧侧脑室穿刺引流法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2 3例。结果  2 3例患者治疗 3个月后ADLⅠ级 12例、Ⅱ级 5例、Ⅲ级 2例、Ⅳ级1例 ,死亡 3例。结论 血肿腔穿刺引流加对侧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立体定向多靶点穿刺置管引流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60例明确高血压病史并经头颅cT扫描证实有丘脑出血且破入脑室系统的患者进行血肿的单靶点或双靶点穿刺置管引流,同时对单侧或双侧脑室行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后血肿腔、侧脑室应用尿激酶溶解血肿。结果:本组生存51例(85%),其中恢复良好31例(61%)、中度残障12例(24%)、重度残障6例(12%)、植物生存2例(4%);本组死亡9例(15%)。结论:立体定向多靶点穿刺置管加术后应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血肿排空快,降颅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愈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前角软通道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前角软通道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侧侧脑室前角软通道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第3、4脑室通畅时间和拔出引流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的效果良好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前角软通道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冯学花  褚万峰  刘云英 《当代医学》2009,15(24):114-115
目的探讨中重度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首先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侧脑室穿刺引流,然后行丘脑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尿激酶液化引流,配合腰大池持续引流对37例患者治疗及疗效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治疗存活32例,存活率86.5%,其中效果良好22例,恢复良好率59.5%,死亡5例,死亡率13.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加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配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度丘脑出血是治疗中重度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田正丰  芦明 《浙江医学》2017,39(1):46-48
目的探讨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丘脑血肿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21例(观察组),仅采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29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脑室外引流时间、中线移位复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丘脑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可减少脑室外引流时间和中线复位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治疗与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治疗64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患者。并分析脑室内血肿量,丘脑内局灶血肿量等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 ADL分级法,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22例、Ⅳ级9例、Ⅴ级3例、死亡6例。结论 脑室穿刺引流对丘脑出血破人脑室的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有关键作用,脑室内血肿量,丘脑内局灶血肿量,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额立体定向丘脑血肿穿刺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钻孔引流的中等量丘脑出血(15~30ml)破入脑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1例行经额框架立体定向丘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丘脑穿刺组),22例仅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脑室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服用、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丘脑血肿量、左/右侧出血、发病至手术时间、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穿刺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丘脑穿刺组(P<0.05),丘脑穿刺组出院前、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的Barthel指数[(65.4±9.7)分、(68.7±9.5)分、(71.2±9.0)分、(73.8±8.1)分]均高于脑室穿刺组[(55.3±10.3)分、(57.5±9.9)分、(60.1±8.2)分、(61.4±9.5)分](P<0.05)。结论 经额立体定向丘脑血肿穿...  相似文献   

9.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方法。方法:对36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技术行血肿内、侧脑室、第四脑室置管抽吸引流治疗。结果:36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术后存活25例(69.4%),经6~12个月随访,ADL评定I级4例,II级7例,III级9例,IV级3例,V级2例。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是一种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中神经内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7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单纯侧脑室引流手术治疗;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7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侧脑室引流手术联合神经内镜,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术后1年随访发现,观察组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60,P=0.031)。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68.09%(32/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04%(16/47);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8.51%(4/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0%(11/4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66%(13/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1%(22/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4,P=0.046)。结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在行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丘脑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7例。A组患者接受脑室外引流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丘脑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室外引流时间、中线移位复位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脑室外引流时间和中线移位复位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脑积水、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再出血、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丘脑血肿穿刺联合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康复进程,有助于改善预后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重度脑室内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对50例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采用个性化置管引流术。其中18例单侧脑室铸型患者采用单侧脑室额角置管引流,16例双侧脑室铸型为主患者行双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引流术,10例Ⅲ、Ⅳ脑室铸型扩张为主患者行单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引流+终池置管引流术,6例全脑室铸型患者行双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引流+终池置管引流术,18例丘脑、基底节出血量较多并破入脑室患者行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丘脑、基底节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6例、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12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18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7例、Ⅴ级(植物生存状态)1例、死亡6例。结论:对重度脑室内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采用个性化置管引流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枕大池切开引流对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侧脑室外引流置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本院及东莞市人民医院自收治的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10例,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同时采用枕大池切开引流(治疗组),术后行侧脑室及枕大池尿激酶灌洗,记录侧脑室外引流置管时间;并选择原有行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寰枕减压术及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为对照病例(对照组),比较两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侧脑室外引流平均置管时间为(4.00±2.49)d,对照组为(7.30±2.0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0,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颅内感染。结论:枕大池切开引流可缩短高血压病小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侧脑室外引流平均置管时间,降低颅内感染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脑室出血临床常见,死亡率高。作者于1999—03/2007—03月采用侧脑室后角穿刺灌洗加间断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36例,与同期采用侧脑室前角穿刺引流治疗的同类患者33例对照,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分为2型(脑内血肿为主或脑室积血为主型),对脑内血肿为主型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和同侧侧脑室连通置管外引流术治疗,脑室积血为主型仅行脑室外引流治疗.结果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20例存活,生活自理13例,基本自理6例,卧床不能自理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9%.结论 根据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可降低患者死残率.  相似文献   

16.
脑室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35-135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治疗65例丘脑出血。结果ADLⅠ级37例,ADLⅡ级12例,ADLⅢ级6例,ADLⅣ级3例,死亡7例。结论侧脑室引流术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术对脑干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8例脑干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除给予常见内科治疗外,并配合腰椎穿刺治疗。结果 经腰椎穿刺术治疗,痊愈8例,好转7例,死亡6例,死亡率33.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结论 用腰椎穿刺术治疗脑干出血破入脑室,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对50例脑室出血致脑室铸形患者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同时行尿激酶灌注。结果11例痊愈,22例轻残,8例重残,l例植物状态,8例死亡。并发颅内感染6例,经抗感染治疗后4例得到控制,2例死亡;脑积水8例,6例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结论侧脑室穿刺加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大量出血致脑室铸形的患者,可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表定位丘脑血肿引流术联合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92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n=46)、参照组(n=46).参照组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体表定位丘脑血肿引流术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侧枕角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急性丘脑出血全脑室铸型的疗效观察。方法用YL-1型穿刺粉碎针,经双侧额角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急性丘脑出血全脑室铸型患者30例(对照组),经双侧枕角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急性丘脑出血全脑室铸型患者30例(治疗组),分别对每组患者意识清醒恢复、脑室血肿清除时间,近远期生活活动能力情况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侧枕角侧脑室穿刺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组,意识清醒快、脑室血肿清除时间短,日常生活能力高,死亡率低并发症少(P0.05)。结论双侧枕角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是治疗急性丘脑出血脑室铸型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