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 AD)的发病危险因素及早期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6例,对照组46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实施健康教育,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族过敏史、宠物、性别与居住地、生母吸烟、母乳喂养等为儿童特异性皮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1.74%,差异显著(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IgE、IL-2、IL-4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干预组的指标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的高危因素为宠物、家族遗传过敏史、居住地、生母吸烟、性别、母乳喂养等为主要危险因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干预治疗效果,为提高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91例特应性皮炎患儿随机分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给予连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干预,追踪2年,然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岁年龄段实验组总有效率为5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岁年龄段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总有效率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岁和3岁年龄段实验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连续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论社区护理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社区护士在社区居民中进行健康教育、危险行为的干预,从而达到预防高血压,减缓并降低高血压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采取观察、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参与临床调查、图表法等工作分析法.结果 本小区居民61731人,其中高血压患者2099人,现小区内高血压病人服药率达90%,并发症的发生有所减缓,由8%降到1.5%,受到小区居民的欢迎.结论 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血压健康教育及危险因素的干预,可有效预防高血压并降低高血压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型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或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理和因素,大力做好健康教育,对预防冠心病,减少病发率具有显著意义[1].戒烟,低脂饮食,适当运动,减肥,指导患者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可以延长冠心病患者的寿命,改善生活质量[2].并且应注意急性发作时的宣教.现结合我科住院的73例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分析此类病人健康指导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特应性皮炎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预测方法。方法:共抽取427例新生儿脐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脐血IgE含量和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5含量,并记录家族过敏史、季节、宠物、皮肤感染、喂养方式、父亲吸烟、居住地、性别等危险因素的情况,随访12个月,追踪观察特应性皮炎患病情况。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结果:①脐血IgE中位数为0.54IU/mL;脐血IL-5均数为5.20pg/mL;标准差为2.14。②从单因素、多因素两方面筛选出脐血IgE、脐血IL-5、家族史为主要危险因素。③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模型及预测概率分类图。结论:通过测定婴儿脐血IgE、IL-5水平结合家族过敏史建立预测模型对特应性皮炎发病可进行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探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行为,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方法 对286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实行健康教育,使其保持心态平衡,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适当增加纤维素饮食,补充微量元素钾、钙,给予高维生素饮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出院健康指导.结果 286例冠心病患者均获得住院临床治愈,出院后1年追踪228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转变生活理念,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冠心病应做到早防早治才能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近视眼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干预对策.方法 于2015年3~6月随机抽取佛山地区6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共1 421名,采用尼德克AR-20手持自动验光仪、视力表等对学龄前儿童做视力和屈光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近视组和非近视组,调查两组儿童的用眼时间、生活习惯、父母基本情况、用眼卫生习惯和家庭环境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学龄前儿童近视的危险因素.结果 1 421名学龄前儿童近视眼的患病率为2.18%(31/1421),3~4岁12名,占0.84%;4~5岁28名,占19.70%;5~6岁9名,占6.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父母近视、近距离用眼、每日看电视时间、做眼保健操方法和眼睛疲劳在近视和非近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近视、每日看电视时间、做眼保健操方法和眼睛疲劳是学龄前儿童出现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出现近视的情况并不少见,实施改善用眼环境、加强健康用眼知识宣教及培养良好的用眼行为等干预措施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广东省潮州市和揭阳市3~6岁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整群抽样从潮州市、揭阳市6家幼儿园中抽取792名3~6岁的儿童,通过电子问卷收集AD相关因素并由医生现场进行皮肤健康检查,AD诊断采用中国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将12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他克莫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8.33%,与对照组51.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22%,对照组为19.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儿童特异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有关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儿童特异性皮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共4 2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美莫司乳膏治疗组的研究者总体评估评分、皮肤瘙痒程度及耀斑发生率均低于或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儿童特异性皮炎具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离退休老年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目的.方法 对601例离退休老年人群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与合理膳食的宣传教育,定期随访5年.结果 吸烟率下降30.6% (P<0.01),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达标率分别提高112.14% (P<0.01)、68.28% (P<0.01)和13.29%(P<0.01),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提高13.40% (P<0.01).同2007年相比,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44.5% (P<0.05).结论 对老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能够达到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宁夏南部山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与宁夏南部山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有关的环境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父母亲发放统一问卷,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21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了113名病例和113名对照,运用检验,按a=0.05水准,从21个可能危险因素中筛选出8个变量,将8个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筛选出5个危险因素,按照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母亲孕早期感冒史、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史、母亲孕期有害物质接触史、母亲孕早期不良精神因素、父亲有害物质接触史。结论应加强孕前父母亲的健康教育、孕期保健,以减少危险因素的接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7-59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8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66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为重症腺病毒肺炎、32例为非重症腺病毒肺炎,对两组11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电解质紊乱、营养性贫血、热程≥7 d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性贫血(OR=4.597)和热程≥7 d(OR=1.289)是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营养性贫血和长热程是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进行相关干预治疗,可减少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肤舒止痒膏外用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皮肤科门诊自2010年7月q012年6月的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122例,皮疹无明显糜烂、渗出和结痂。符合Williams所制定的AD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治疗组患者联合应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和肤舒止痒膏,对照组外采用糠酸莫米松软膏涂抹皮损处,临床观察疗程为2周。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均进行SCORAD评分和有效率的评价。结果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2~7周岁,病程1月~7年;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皮疹积分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2.44±2.31和11.98±3.12;治疗后,治疗组皮疹积分(5.13±3.47)显著低于对照组(7.72±4.0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症状的SCO—RAD评分总积分为8.10±3.3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20±3.97,(P〈0.01);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瘙痒积分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6.59±1.74和6.26±1.86;治疗后,治疗组瘙痒积分(2.97±1.01)略低于对照组(3.48±1.27),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9.1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4.59%,(P〈0.01)。2组患者均未出现各种药物相关的临床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肤舒止痒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为明确,适合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脱敏疗法及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3例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脱敏组、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l例患者。脱敏组患者给予脱敏及维持脱敏治疗;健康教育组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变化程度。结果①脱敏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健康教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的肺功能在治疗后均有显著的改善,但是治疗后脱敏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程度显著较大(P〈0.05),与健康教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支气管患者给予脱敏疗法能够使其哮喘的复发率显著降低,使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