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80~99岁,ASA分级Ⅱ~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分两组,单侧腰麻组(A组)和常规腰麻组(B组),均以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为麻醉药,分别评定麻醉效果,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术始、术毕双下肢的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低血压、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各时点健肢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患肢(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及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效果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效果好而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羟乙基淀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及羟乙基淀粉组(B组)各30例,A组正常术后补液,B组术后加用羟乙基淀粉,连续使用3天。术后3天B超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凝血功能。结果:术后3天发生深静脉血栓者A组6例,B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天与术后3天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单侧腰麻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80-99岁,ASA分级Ⅱ-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分两组,单侧腰麻组(A组)和常规腰麻组(B组),均以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2mL为麻醉药,分别评定麻醉效果,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术始、术毕双下肢的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低血压、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各时点健肢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患肢(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及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效果好,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可行而效果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改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 110例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前1 h、术后6、24和48 h雾化吸入)、B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后6、24和48 h雾化吸入)和对照组(n=30,术后同时段予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咽喉部情况,评价不同方式雾化吸入对患者气管插管后咽喉部症状和体征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咽痛、咳嗽和声嘶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99%、13.6%和53.6%。A组术后各时段的咽痛症状及术后1、6和24 h声嘶症状评分优于B组(P〈0.05);B组与对照组术后48 h的咽痛和声嘶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咳嗽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6和24 h咽喉部黏膜反应评分优于B组和对照组,B组术后6、24和48 h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咽喉部损伤,术前给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分析优缺点。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49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31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早期Harris评分及6个月、1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80例全部得到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0.6个月。2组间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的术后卧床时间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短;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早期Harris评分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年Harris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半髋关节置换组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组发生率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1.1、A1.2、A1.3、A2.1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首选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骨折粉碎及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应选择半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6.
吴咏军  陈建生  付秀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63-164,186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骨性关节炎患者按不同方案分组:A组(n=34)行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B组(n=37)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C组(n=41)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联合术后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的功能。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4个月。膝关节评分:(1)三组治疗前相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各自治疗前后相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C组跟A组和B组相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相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联合术后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和复方倍他米松的治疗优于两者的单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为4组:A组2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28例,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C组26例,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D组24例,行Gamma钉内固定治疗。比较4组术后3、6、12、18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时间点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同一时间点明显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和D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髋内翻畸形、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B组随访期内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髋内翻畸形发生。C组出现内固定松动2例,髋内翻畸形3例。D组出现1例(Ⅱ型)钉远端股骨干骨折,1例大腿中上端疼痛;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具优势,近期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其远期并发症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Ⅰ组)及全髋关节置换术(Ⅱ组)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各34例,总结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Ⅱ组患者,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血量明显少于Ⅱ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88%,Ⅱ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年,术后1年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Ⅱ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术后5年Ⅱ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具有优缺点,近期效果基本相同,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姜新海 《海南医学》2014,(19):2915-2917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70例,其中31例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表面置换组),39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置换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输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全髋置换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髋关节表面置换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调查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组屈曲、外展活动度明显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内收、外旋活动度明显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后伸、外旋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短期疗效相似,两者均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而髋关节表面置换在保留骨量及恢复患者运动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可在相对低龄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疼痛的原因,并对缓解疼痛的治疗对策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入选在该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9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在手术后表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全髋翻修手术治疗,对发生疼痛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及72 h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常规药物缓解疼痛疗效不理想,应用全髋翻修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状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外侧小切口微创方式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常规后外侧切口TH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6月,采用外侧微创小切口(A组)THA治疗髋部疾病26例,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B组)THA治疗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外展肌力、住院时间、术后Harris功能评分等.结果 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两组间的切口长度、手术失血量、术后2周外展肌力、住院时间及术后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术式临床疗效大致相同,小切口微创方式THA具有损伤小、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的优点,适用于体形中等及偏瘦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6例需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全髋置换术)和观察组(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术后均随访9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96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2例48髋,前外侧组(ASA组)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PSA组)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S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16±0.92)cm、(64.07±9.32)min和(13.16±2.51)d,均显著低于PSA组(P〈0.05),两组手术失血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达到(90.16±12.57)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PSA组术后Harris评分(P〈0.05),AS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达到64.58%,显著高于PSA组的54.17%(P〈0.05);ASA组总体健康评分达到(73.08±5.26)分,显著高于PSA组的(69.26±5.31)分(P〈0.05)。结论选择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关节功能更好,患者生活质量更高,综合疗效优于PSA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程芳  邱煦  陈凤华  闫爱民  李雪 《甘肃医药》2014,(11):816-818
目的:探讨通过改变灌注套管与超声乳化针头的配套,缩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减少术源性散光。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8例(120眼),年龄52~80岁,晶状体混浊2-3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46例(60眼),B组52例(60眼)。A组将(美国Bausch&Lomb公司)Stellaris超声乳化仪的3.2mm超声乳化针头更换为1.8mm的针头,但仍用原3.2mm灌注套管,将手术切口减小到2.2 mm行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3.2 mm传统同轴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超声乳化时间和能量,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观察随访,记录术后的裸眼视力、散光改变、超声凡是能够影响角膜曲率的原因都能引起白内障术后的角膜散光。因手术切口造成的角膜术源性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主要因素。透明角膜的切口越小,角膜的术源性散光也就越小。1资料和方法乳化时间及能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相比,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改变;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变化:术后第1周,A组裸眼视力好于B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和第1个月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超声乳化时间、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乳化能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改变灌注套管与超声乳化针头的配套即可将传统3.2mm手术切口缩小至2.2 mm,既满足人工晶体植入的要求,又有效减少术源性散光,早期视力恢复快,前房密闭稳定,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3年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体位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FNA治疗时牵引方式分为A组(侧卧位徒手牵引)和B组(仰卧位牵引床牵引),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都显著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卧位下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及股骨粗隆下骨折可以有效减轻手术对患者身心的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20髋)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6岁。患肢短缩平均(4.88±0.95)cm,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和放射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1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8个月-4年)。下肢延长平均(4.46±0.94)cm,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7.50±6.96)分,术后(88.31±6.77)分(P〈0.05)。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对症治疗5-6个月后完全恢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邓洁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92-93,95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4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n=20)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20),监测麻醉起效时间,评价麻醉效果,记录麻醉前和麻醉后5min、10min、30min时平均动脉斥(MAP)、心率(HR),记录两种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中两组使用镇静药、血管活性药物例数;记录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结束手术,A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和麻醉后5min、10min、30min时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使用镇静剂少于B组,升压药例数多于B组;VAS评分A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式对循环波动均相对较小,但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较硬膜外麻醉使用镇静剂较少,术后镇痛效果好,适合老年患者髋天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行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后围术期血浆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ANIH组(A组)和对照组(B组),检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ANIH后30min、术毕、术后1d和术后3d血清中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浓度的变化;B组在相应时点监测同一指标。结果血液稀释后A组患者的TP、ALB、PA均显著下降,与麻醉诱导前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在回输自体血后TP、ALB开始回升;术后1d,两组的PA逐渐回升,CRP显著上升;术后3d,两组的TP、ALB都有较大程度的升高,且A组的上升程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RP、PA都有明显恢复,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6%的羟乙基淀粉(万汶)行ANIH能安全地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减少了患者围术期血浆蛋白的丢失,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同时,羟乙基淀粉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创伤引起的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下肢不等长发生情况,并对导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不等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不等长25例,发生率为2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肢不等长患者与下肢等长患者的年龄、麻醉方式、合并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不等长患者与下肢等长患者的性别、关节炎、置换髋关节类型、术后主动锻炼、术中使用肌松剂、合并高血压和贫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椎管内麻醉、合并糖尿病均为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不等长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80岁、椎管内麻醉、合并糖尿病为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不等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避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