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目的:分析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0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分析对象,将11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帮助头位难产产妇实现顺利分娩,观察组为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对照组为单纯性徒手矫正。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及产钳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自然分娩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位难产中应用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的方法可以改善妊娠结局,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我院胎头方位异常86例临床资料,提示头方位异常占位难产93.48%,其中以枕横位和枕后位为最多占73.26%,除严重头方位异常必须采用剖宫产术以结束分娩外,临床产后进行试产是必要的,包括严密观察,给予静滴催产素,人工破膜及徒手旋转异常胎方位等。本资料观察示:采用取适当措施可使79.07%的异常胎头位方转为正常而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4.
毛茶仙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3):173-174
正常分娩以头为先露,而头位之中顺产与难产的界线难以截然划分,只有在产程中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异常趋向,及时处理,并在关键时刻果断地选择比较恰当的分娩方式以结束分娩。笔者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采用凌罗达法[2]经阴道徒手旋转胎方位,矫正胎头位置,使难产转为顺产,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本院分娩中的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268例实施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分析其转位时机、胎儿体重对转位成功率的影响及母婴并发症等。结果转位成功率为77.61%,自然分娩率为65.67%;宫口扩张6—8cm时的转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宫121近开全和第二产程时的转位成功率(P〈0.01);先露在+1-+2时的转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先露≤0和先露≥+3者,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胎儿体重增加,转位成功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不需要器械,只要头盆相称,旋转时机恰当,成功率较高,能有效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头位难产处理中合理应用胎头吸引术的意义。方法对52例实施胎头吸引术的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规范、灵活地应用胎头吸引术,在改善妊娠结局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分娩并发症。结论胎头吸引术技术适用于基层医院,熟练、恰当的应用是降低母儿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头位难产手转胎头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时,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的恰当时机.方法:在头位难产枕横位、枕后位时,以手转胎头为枕前位,使分娩结局改变.结果:手转胎位成功率,以宫口开大6 cm至宫口开全,胎先露在平坐骨棘平至棘下2 cm者成功率高,达93.75%;以宫口开大<6 cm,或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在坐骨棘下≥2 cm者成功率低,为63.15%(P<0.01).结论:手转胎头是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与产钳及胎头吸引器转胎头相比较,更安全、有效、易掌握.胎头内旋转在第一产程末及第二产程初完成,选择适当的时机,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头位难产产妇的早期诊断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20例头位难产初产妇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观察组中难产因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以胎方位异常最为显著,发生率75 0%,其次为宫缩乏力和产前未诊断的巨大儿,与对照组相比都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头位难产发生率较高,产前合理诊断,及时发现难产倾向,及时应用剖宫产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随着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工作的健全,临床上异常胎位(臀位、横位)的发生率逐渐降低,而头位难产则成为我们妇产科医生所要面对的一个突出课题,也是关系到母婴健康的重大问题。头位难产是因产力、产道及胎头位置三者不能相互适应所致的难产。在临床上,头位难产和顺产有时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除有明显的骨盆狭窄者外,绝大多数的头位难产都需要经历一段产程后才逐渐表现出来。而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产妇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等严重的母婴并发症,甚至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妇产科医生严密观察产程,早期识别胎头位置异常、产力异常及头盆关系异常,进行综合分析,适时的干预及处理,使部分难产转化为顺产,必要时施行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助产或行剖宫产娩出胎儿。这样,可以适当缩短产程,减少难产对母婴的损伤,从而降低母婴围产期发病率,保证母婴健康。现对头位难产的评估及处理方法进行总结,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探查头位难产的发病原因以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回顾性分析1456例头位难产患者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分娩方式等临床资料。结果,头位难产发生率为19.5%,以枕后位及枕横位多见,及时发现,积极处理后56.11%可转为正常阴道产;新生儿体重≤3500g阴道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新生儿体重>3500g者(P<0.05)。认为熟练掌握分娩的过程,正确处理异常产程,是减少头位难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为治疗枕后位难产提供有效的借鉴。方法随机抽取60例枕后位难产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30例,对比组未使用胎头旋转法治疗,而研究组实施胎头旋转法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产伤率与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评分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胎头旋转法对治疗枕后位难产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顺产率,也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出现,其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先兆及特殊表现,总结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所发生的头位难产的病例,从发生原因到临床特点,分析产前、产时的各种表现与难产的关系,从而总结难产的处理方法。结果518例头位难产,自然分娩156例,占30.12%;助产分娩96例,占18.53%;剖宫产266例,占51.35%;发生新生儿窒息102例,占19.69%,其中轻度窒息78例,占76.47%;重度窒息24例,占23.53%。结论尽早发现难产信号,以促进分娩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期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横位、臀位等异常胎位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97%的胎方位是头先露。如何从97%的头先露中将难产识别出来,是产科医生、助产士每天工作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在头位分娩中,顺产和难产没有明显的界限,除有明显的骨狭窄者外,绝大多数的难产都需要经历一段产程后,才逐渐表现出来。产程开始后,头先露的胎头多数取枕横位或枕斜位入盆,产时绝大多数胎头在有效产为作用下,在骨盆腔内采取一系列适应性的动作而转成枕前位,最终以枕前位的分娩方式进行分娩。当胎头不能以枕前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行胎头旋转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头位难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纠正胎头异常位置,对照组45例顺产程自然旋转。观察两组孕妇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助产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产伤、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位难产行胎头旋转术手法简单、安全可靠,能有效地缩短产程、减少母婴损伤、降低剖宫产率,是临床解决头位难产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行胎头旋转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头位难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纠正胎头异常位置,对照组45例顺产程自然旋转.观察两组孕妇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助产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产伤、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卒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头位难产行胎头旋转术手法简单、安全可靠,能有效地缩短产程、减少母婴损伤、降低剖宫产率,是临床解决头位难产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关系的探讨任太芳,毛卫勤,吴秀兰我院1987年6月至1992年6月住院待产的头先露产妇共2542例,发生头位难产60例,其中胎膜早破合并头位难产34例。本文就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的关系加以探讨。回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60例头位难产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