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观察奥美拉唑对颅脑手术病人胃内pH的影响,研究其对颅脑手术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作者将20例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奥美 唑组10例,术后除常规治疗上予以奥美拉唑40mg每日1次静脉推注。所有病人术前4h开始胃内72hPH监测,并记录有无呕血、黑便、输血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发现颅脑手术病人术中胃内PH明显升高,主后胃内PH显著下降。奥美拉唑可阻断术后胃内PH下降  相似文献   

2.
用单晶体锑电极监测服药前后24h胃内pH变化,观察奥美拉唑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在奥美拉唑服药5d后pH明显升高(P〈0.01),奥美拉唑晨间服药组使早8时 ̄晚8时的pH〉3的总时间和平均pH、中位pH明显高于晚间服药组(P〈0.05),亦使晚8时 ̄早8时及24h各pH指标上升高于晚间服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服药前pH密度分布呈左倾单峰形态,服奥美拉唑后呈双峰或右倾单峰形态。提示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急性抑酸后胃内 p H升高是否影响体表胃电活动。 方法 :选择 12例胃镜诊断的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 ,并以 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p H电极经鼻放入胃内 ,同时记录胃内 p H值和体表胃电。在空腹时 (基础状态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 (生理盐水对照 )和静脉注射 Famotidine40 m g使胃内 p H≥ 7时 (p H≥ 7期 ) ,分别记录体表胃电30 m in。用计算机频谱分析计算胃电参数。 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基础状态胃电主频率、正常胃慢波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人 (P<0 .0 5 )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在 p H≥ 7期胃电主频率、主频率不稳定系数 (DFIC)和正常胃慢波百分比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 (P<0 .0 5 ) ;p H≥ 7期 /基础状态的胃电主功率比 (1.87± 0 .2 4)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 /基础状态之比值 (1.0 2± 0 .15 ) (P<0 .0 1)。 结论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存在胃电活动异常 ,急性抑酸使胃内 p H升高可增强其胃电功率和改善胃电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4.
奥美拉唑在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往往是病情危重和预后不良的表现。自2000年5月~2006年12月应用奥美拉唑注射液预防性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男38例,女42例,年龄45~79岁,平均(59±10)岁。头颅CT示基底节外侧型出血30例,丘脑出血26例,皮质下出血5例,桥脑出血2例,脑室出血12例;出血量20ml以下18例,20~40ml26例,40~60ml36例。对照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40~78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速乐涓蛇毒针)胃内注入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速乐涓蛇毒针)胃内注入治疗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经χ2检验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治疗组输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速乐涓蛇毒针)胃内注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减少病人出血量,从而进一步减少病人输血量。  相似文献   

7.
李玉梅  邹晓平  李兆申 《武警医学》2003,14(12):712-715
 目的揭示应激状态下大鼠胃壁细胞泌酸功能的变化及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和奥美拉唑组,制备水浸-束缚应激(WRS)模型,检测3组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pH值和壁细胞H+,K+-ATP酶活性,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应激组UI明显升高(P<0.01),胃液pH值明显下降(P<0.01),壁细胞H+,K+-ATP酶活性升高(P<0.05),镜下见胃黏膜出血坏死灶呈火山口状,几乎深达黏膜肌层.与应激组相比,奥美拉唑组UI明显下降(P<0.01),胃液pH值明显上升(P<0.01),壁细胞H+,K+-ATP酶活性下降(P<0.01),镜下仅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无出血及溃疡形成.结论胃酸在应激性溃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其作用与抑制壁细胞H+,K+-ATP酶活性,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应激所致的胃黏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诊重症监护室中危重脑出血患者,使用不同时间奥美拉唑后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的发生率。方法急诊重症监护室96例危重脑出血的患者,根据奥美拉唑的使用时间随机分为A、B、C 3组,各组分别使用奥美拉唑(40 mg,静滴,1次/天)3天、7天、14天。患者每日于使用奥美拉唑1 h后抽取胃液测定pH值,实验开始后头3天每日留1次痰细菌培养和胃液细菌培养。结果 A、B、C各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8.8%、12.5%、6.3%。各组HAP发生率分别为31.3%、40.6%、46.9%。与其它组比较,使用奥美拉唑14天的C组胃液pH值更高(P<0.05),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更低(P<0.05),但HAP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对于危重脑出血患者,使用适当疗程的奥美拉唑能够通过维持适度胃液pH值,既减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也减少H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方法 将16 9例重型颅脑外伤随机分为4组:无药物预防组、抑酸剂预防组、生长抑素预防组、联合预防组。比较各组对出血预防的效果,然后将各组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利用胃肠张力管检测不同时间pHi值,同时测定不同时段胃液pH值,研究其变化规律及与出血的关系。结果 联合用药对预防重型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更加显著(P <0 .0 1)。联合用药处理未显示更强的抑酸效果。发生出血的患者入院时的pHi均值与未发生溃疡出血者无显著差异;入院后第12、2 4小时、第3、5、7天2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监测pHi值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具有预警作用,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注射用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43例,B组43例,分别予以奥美拉唑(洛赛克)40mg静脉推注每日2次,洛赛克40mg静脉推注每日1次,连续5天。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93.0%,B组患者总有效率76.7%。A、B两组比较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天数分别为(3.1±1.2)和(4.0±1.6),两者比较P〈0.05。结论奥美拉唑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药物,其疗效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抑酸剂对应激状态下壁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这揭示抑酸剂对应激状态下壁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作者采用水浸束缚应激动物模型,检测各组胃粘膜溃疡指数(ulcer index,UD、胃液pH,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壁细胞形态改变。结果发现奥美拉唑组和西咪替丁组UI明显下降,胃液pH明显上升,与应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示对照组和西咪替丁组壁细胞呈静息状态,应激组呈明显激活状态,奥美拉唑组可见分泌小管明显扩张,并有绒毛稀少或密集分布的不同表现。提示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均能抑制应激状态下胃酸的分泌,但壁细胞形态改变不同,可能与这两种药物抑制胃酸机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应激状态下胃粘膜上皮层抗酸形态屏障及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作者采用大鼠水浸束缚方法制作应激模型。检测对照组及应激绷胃粘膜损伤指数,并取腺胃区胃粘膜组织制作透射电镜标本,检测粘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连接、上皮下基底膜及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应激组大较对照组胃粘膜损伤重,胞膜损伤,细胞间连接及基底无明显破坏。结果提示应激可刺激壁细胞呈分泌状态,胃粘上皮层损伤过程中以腔面细胞膜破坏在先,细胞  相似文献   

13.
7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洛赛克组44例,每晨服20mg,泰胃美组32例,每晚服800mg,洛赛克组止血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9.5%和97.9%,泰胃美组则分别为37.5%和75%。洛赛克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优于泰胃美。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在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对选择性上腹部手术病人 30例 ,以氟哌利多 2 5mg、芬太尼 0 0 5mg、异丙酚 1 5 2mg/kg、琥珀胆碱 75 10 0mg ,快速诱导插管 ,以阿曲库铵和异氟醚维持麻醉。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前、术后第 1天、术后第 3天采血测定血浆中儿茶酚胺(CA)、血清中皮质醇、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的浓度。结果显示 :肾上腺素 (E)和去甲肾上腺素 (NE)在手术结束前、术后第 1天都明显升高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NE浓度在术后第 3天仍未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皮质醇在麻醉诱导后降低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IL 2在手术结束前明显降低 ,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术后第 1天回升至术前水平。sIL 2R在麻醉诱导后及手术后均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上腹部手术 ,以异丙酚、芬太尼、异氟醚全身麻醉 ,能抑制麻醉诱导插管所引起的CA和皮质醇升高 ,IL 2无明显变化 ,但不能抑制手术刺激导致的E、NE升高和IL 2的降低 ,应激激素和免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6对大鼠胃酸分泌的中枢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IL 6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形成的中枢作用以及对胃酸分泌的影响 ,采用侧脑室给药 ,观察溃疡形成情况 ,同时进行胃酸分泌检测。结果显示 ,侧脑室注射IL 6有加重应激性溃疡形成的作用 (P <0 0 1) ,而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IL 6并无此效应 ;中枢IL 6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激活HPA轴产生皮质激素 ,促进胃酸的分泌 (P <0 0 1)。表明IL 6的促溃疡机制主要在中枢。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应激对胃粘膜疏水性及胃粘膜表面活性磷脂的影响,采用大鼠水浸束缚方法制作应激模型,检测应激前及应激后0.5、1 及2h 时大鼠腺胃粘膜接触角、粘液凝胶层磷脂含量及胃粘膜病变程度。结果发现,各组大鼠腺胃粘膜接触角分别为(38.0±2.4)°、(26.8±1.8)°、(20.0±1.6)°和(14.4±3.3)°;每克腺胃组织磷脂含量分别为(46.76±4.73)μg、(32.49±9.45)μg、(25.51±5.78)μg 和(18.14±7.91)μg;应激后腺胃区胃粘膜损伤指数积分分别为0、2.8±1.0、6.0±1.6和11.4±3.1。与应激前比较,应激后胃粘膜接触角、磷脂含量及粘膜病变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且胃粘膜接触角与磷脂含量呈明显相关性(r= 0.76),两者与胃粘膜病变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 - 0.95)。结果提示,应激状态下胃粘膜接触角与粘液凝胶层磷脂含量进行性降低,胃粘膜病变程度逐渐加重,提示胃粘膜疏水性的降低可能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其降低的机制与粘液凝胶层磷脂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鼠脑落体损伤模型,分别检测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水含量、脑皮质和血中钙及钙调素(CaM)含量,并应用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结果:(1)脑损伤后脑及血中钙含量均有增高,以脑皮质钙含量增高较为明显,伤后48h达24.12±10.22mmol/kg干脑,约为对照值的2倍;(2)脑皮质及血中CaM含量均有较明显升高,伤后48h达峰值,分别为对照值的2.6倍和2.8倍;(3)脑损伤后脑白质水含量显著增加,其变化规律与脑组织中钙及CaM相一致;(4)应用氢溴酸山莨菪碱后钙及CaM含量显著降低,脑水肿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8.
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人胃内酸度的影响。对经内镜证实的老年溃疡病20例。非老年溃疡病12例,测定其24h胃同PH节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服质子泵抑制剂7天时24h胃内PH动态变化。结果老年溃疡病人服药前,24h pH〉4的总时间百分比,中位PH,平均PH,分别为0.03,1.34、1.92;  相似文献   

19.
探讨吲哚美门牌对感染病人糖代谢及仰望同素敏感性的影响。选择严重腹腔感染病人,APⅡ〉10分,血糖〉10mmol/L,序贯分为两组:对照组8例;吲哚美辛组7例,两组病人皆在静脉输液中加入普通胰岛素约32U/d(胰岛素:葡萄糖=1:4)。吲哚美且吲哚美辛栓纳肛,100mg/d,于实验开始前1天及第5天,分别采取标本和作项目测定。测定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浓度。应用间接能量测定仪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