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胎膜早破是临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其发生率:足月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10%,足月前胎膜早破占2~3.5%。胎膜早破导致早产、围产儿死亡、官内感染、产褥感染外,常常预示着难产的发生。现将我院胎膜早破孕妇的分娩结局分析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在足月分娩中占10%,在早产中占2.0%~3.5%[1].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很多,往往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胎膜张力及弹性回缩力下降,使胎膜变薄,不能抵御宫腔内增加的压力而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妇胎膜早破对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两年间分娩的足月孕妇胎膜早破病例 200 例,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足月健康孕妇2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结局.结果 本院在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两年分娩新生儿2000例,其中间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为10.00%(200/2 000),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在1~5kg之间,平均(3.36±0.44)kg;出生身长在47~55cm之间,平均(50.38±1.05)cm;分娩时胎龄在24.57~41.47周之间,平均(39.24±1.92)周.孕妇分娩方式为观察组自然分娩者103例,占51.50%,剖宫产97例,占48.50%;对照组自然分娩者168例,占84.00%,剖宫产32例,占16.00%,差异有统计学(χ2=29.29,P<0.001).观察组中阴道分娩的产妇第一、第二、总产程时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中阴道分娩的产妇(t值分别为2.92、3.69、7.37,均P<0.05),两组第三产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P>0.05);观察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82、8.24,均P<0.05).结论 胎膜早破的发生率较高对分娩结局和新生儿有着较大的影响,临床上应给予重视,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分娩方式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611例胎膜早破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研究结果认为:①本院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15.1%(611/4 047),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2.6%(104/4 047),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2.5%(507/4 047).②导致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主要为生殖道感染、流产或引产史与宫腔内压力增加(因巨大儿、双胎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所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③足月胎膜早破的阴道分娩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而足月胎膜早破的剖宫产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足月胎膜早破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可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应重视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加强孕前和孕期保健,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并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加强临床监护,给予正确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胎膜早破病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媛  单瑞芹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88-1889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约占足月妊娠的10%、早产的2.0%~3.5%[1];对妊娠和分娩均不利,可使早产、围产儿死亡、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皆升高.因此,预测并预防胎膜早破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胎膜早破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已开始探讨胎膜早破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已从单纯的机械力学转至对感染和胎膜本身结构改变的研究;近年来对酶和细胞因子与胎膜早破的关系研究较多;现在对胎膜早破的研究已发展到了基因水平.现就胎膜早破的病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胎膜早破产妇120例(观察组),其中足月胎膜早破产妇7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41例,同时选取正常足月分娩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产妇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结果观察组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感染率以及生殖道总感染率分别为26. 67%、12. 50%、15. 00%及50. 8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未足月胎膜早破支原体、细菌及生殖道感染率分别为46. 34%、26. 83%和82. 93%,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足月胎膜早破合并有生殖道感染产妇产褥感染率为25. 93%,明显高于无生殖道感染产妇(P<0. 05);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发生新生儿肺炎的比例为50. 00%,明显高于无生殖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病原体感染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比例较高,同时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光临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7):111-112
目的探讨早产分娩的部分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与足月单胎母亲相比,单胎早产母亲<20岁的比例显著提高,经产妇、产检次数不足、流动人口比例高;剖腹产仍是早产分娩较常见的分娩方式,且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和医学指征的早产比例接近,均为37%,自然的早产占22%;单胎早产分娩有季节性,月分布集中在6月份.  相似文献   

8.
356例孕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孕足月胎膜早破(PROM)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2007年1月30日,在该院住院的孕37周以上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356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无胎膜早破的产妇300例为对照组,对其产生的妊娠结局如分娩方式、围产儿死亡、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前细菌性阴道病(BV)、产后感染等进行分析。结果:PROM组正常产197例,占55.34%,剖宫产158例,占44.38%,围产儿死亡率16.85‰,胎儿窘迫10.96%,新生儿重度窒息7.02%,PROM的产前阴道感染率为37.64%,产后感染发生率为16.57%。结论:孕足月胎膜早破的BV感染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围产儿病死率升高,应重视孕期健康教育及生殖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足月胎膜早破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足月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9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60例妊娠足月的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本院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健康孕妇1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36.3%)明显高于对照组(25.6%)(P0.05);观察组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发生产褥感染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升高,应重视胎膜早破的预防及处理,减少难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严亚娃 《中国妇幼保健》2014,(32):5215-5216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133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分析患者发生胎膜早破的原因,观察患者自胎膜早破到分娩的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出生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最常见的是阴道炎,占36.84%;其次是胎位不正,占12.03%;原因不明者占38.05%。70.68%的产妇在发生胎膜早破48 h后进行分娩;在胎膜早破后24~48 h和24 h内分娩的产妇分别有16.54%和12.78%。55.64%的产妇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24.81%为剖宫产,臀位助产、胎吸助产、产钳助产分别占12.03%、6.02%和1.50%。死亡新生儿11例,死亡率为8.15%,其中7例死于分娩后的重度窒息,4例死于肺透明膜病和肺部感染。结论:生殖道感染、胎位不正等因素可导致胎膜早破,临床上应重视胎膜早破诱发因素的防治,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以减少产妇和胎儿并发症,改善新生儿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8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433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其妊娠结局将入选者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79例)与正常妊娠结局组(354例)。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分析足月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33例足月妊娠产妇中共有79例(18. 24%)足月妊娠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其中羊水污染占比较高(35. 44%),产后出血次之(25. 32%);两组产妇身高、体质量、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孕周、孕次、产次、流产次数、胎位、羊水偏少、瘢痕子宫占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良妊娠结局组产妇年龄(≥30岁)、阴道分娩、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妊娠期合并贫血占比均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P0. 05);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导致足月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00)。结论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均是造成足月妊娠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指导孕产妇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制定其膳食营养结构,控制孕产妇血糖、血压等方式,降低妊娠风险。  相似文献   

12.
关光 《中国卫生产业》2013,(33):117-117,119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的原因及对母亲及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6年1月-2010年1月住院分娩发生胎膜早破产妇120例,分析其胎膜早破组与骨盆的关系,胎膜早破距临产时间,胎膜早破与产程,胎膜早破组与头盆的关系,胎膜早破与胎位的关系.结果 120例头位分娩胎膜早破,未衔接者92例,占76.67 %.胎膜早破组中,头盆相称55例,占45.8 %,头盆不称65例,占54.2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胎膜早破组异常胎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 建议孕妇应注意平衡膳食,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微量元素摄入,有利于防止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13.
汤斐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83-1785
目的:探讨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的临床结局。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因PPROM而早产的72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并寻求适当的处理方法,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结果:72例PPROM患者发生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中阴道炎居首位,占19.44%。孕28~33+6周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及NRD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胎膜早破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则较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明显增加(P<0.05)。在足月分娩与早产胎膜早破产妇的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宫内窘迫均居首位,早产胎膜早破组的羊水过少、产前感染指征较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对不同孕周的PPROM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34~36+6孕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胎膜早破是早产临产前的一种危机.有学者报道早产的发生率为4.5%~7.6%.早产常与胎膜早破合并存在,胎膜早破使得早产成为不可避免. 一、胎膜早破、早产的定义 1.胎膜早破:胎膜在产程正式开始前发生破裂称为胎膜早破,包括足月前胎膜早破及足月后胎膜早破.当胎膜破裂发生于37周前称早产胎膜早破,又分为3种:(1)无法存活的胎膜早破(<23周).(2)远离足月之早产胎膜早破(23-32周).(3)近足月的胎膜早破(33~36周).  相似文献   

15.
黄宁  李小英 《现代保健》2009,(13):145-147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是指胎膜破裂发生于产程正式开始前,其发病率国内外报道并不一致,大体占分娩总数的3%-16%。如发生在妊娠满37周后,称足月胎膜早破,而发生在妊娠不满37周者,称足月前胎膜早破。发生在早产者为足月产的2.5—3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GBS)阳性的早产孕妇中IL-10的表达及GBS血清分型的特点。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0月-2019年6月门诊产前检查至住院部待产的孕妇1 300例做GBS检测,对GBS阳性早产、足月胎膜早破者(取标本前未使用抗生素)及足月阴道分娩孕妇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后,获得纯化的GBS菌株,采用PCR检测GBS菌株的基因分型,另取阴道分泌物做悬浮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10的浓度。分析早产女性GBS基因分型的特点及IL-10的浓度变化。结果孕妇阴道GBS阳性率为6.1%。其中流产者3.8%,早产15.19%,足月胎膜早破26.58%,足月分娩54.43%。检测的IL-10的浓度,早产病例高于胎膜早破及足月产者;分离得到的79株GBS菌株共鉴定出9种血清型,孕足月分娩及孕足月胎膜早破者基因分型为Ⅰa、Ⅰb、Ⅱ、Ⅲ、Ⅳ、Ⅴ、Ⅵ、Ⅶ和Ⅷ,早产病例中血清分型Ⅲ型(58.3%),其次为Ⅰa型(16.6%)和Ⅴ型(8.3%)及2例未分型(16.6%)。流产组血清分型为Ⅲ型2例和Ⅴ型1例。足月胎膜早破及足月分娩者血清基因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病例阴道分泌物IL-10的表达明显高于胎膜早破及足月产者。早产者GBS菌株以毒力强的Ⅲ型为主,另外有2株为不可分型,未知型菌株可能对孕妇和新生儿有较强致病能力,其与IL-10的高表达及阴道微环境改变相互协同作用可能与早产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陈青华  王志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73-3575
目的:探讨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不同计划分娩时机对分娩方式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852例足月及近足月(孕周≥35周)、单胎头位且无其他合并症的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自然临产和计划分娩干预时间不同分为4组:A组为破膜12 h内自然临产424例,B组为破膜12~24 h自然临产146例,C组为期待至12 h未临产行缩宫素计划分娩131例,D组为破膜期待至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计划分娩151例。比较各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①A、B、C、D组剖宫产率分别为8.96%、8.90%、25.95%、27.15%,C、D组剖宫产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组宫内感染率(17.21%)、产褥病率(15.23%)、围产儿病率(21.85%)均高于A(0.94%、1.41%、4.09%)、B(2.84%、2.73%、5.47%)和C组(5.34%、5.50%、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率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破膜<12 h以期待为主,破膜12~24 h未能自然临产者应积极计划分娩,以降低剖宫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刘晓玲  刘红梅  李圆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814-3816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计划分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足月胎膜早破具备计划分娩指征,宫颈Bishop评分≤6的孕妇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阴道后穹窿放置欣普贝生;对照组39例,静脉输注催产素。比较两组宫颈Bishop评分、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促宫颈成熟24 h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产时间、分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阴道分娩率(76.92%)高于对照组(5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率、宫内感染率、胎儿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宫缩过频及子宫过度刺激,取药后好转。结果: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计划分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足月胎膜早破破水至分娩的间隔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331例足月胎膜早破者按破水至分娩的间隔时间分组,统计各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后住院日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收住院率。结果:产后出血、产后住院日、新生儿Apgar评分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水至分娩时间≥60 h组的剖宫产率为53.8%,显著高于破水至分娩时间<12 h组(P=0.003)。破水至分娩时间48~60 h组以及≥60 h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及新生儿收住院率显著高于破水时间<12 h组。结论:破水至分娩时间超过48 h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对于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入院应积极引产,缩短破水至分娩时间间隔,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本院2002年11月~2003年11月住院的876例胎膜早破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0例胎膜早破中,胎儿宫内窘迫占22.00%,新生儿窒息占7.00%,新生儿肺炎占6.00%,剖宫产占37.00%,阴道手术助产占12.00%,产褥病率占1.50%,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胎膜早破可给母儿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孕期早预防、早发现、早期使用抗生素对降低孕产妇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