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磷酸钙类人工骨药物缓释载体一般属性、药物释放动力学及其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良好应用价值。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63-01/2005-09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alcium phosphate,artificial bone,drug delivery system,osteomyeliti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磷酸钙;人工骨;药物缓释系统;骨髓炎”。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性研究,然后筛除低水平重复性文章和综述,对剩余文献进行全文阅读。 资料提炼:共收集了98篇文章,23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余75篇均为重复内容。 资料综合:对收集的文献按3个部分进行归类,分别介绍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的属性、治疗骨髓炎的应用前景、载体的优缺点和其释药动力学特性。 结论:治疗骨髓炎理想的磷酸钙类人工骨载体材料应有合适的生物力.学强度、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生物降解吸收、载药和缓释性能以及成骨活性等,而单一磷酸钙类人工骨载体材料在这些方面郡有看各自不同的缺陷,而把多种材料进行组合优化,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负载抗生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间隔器和链珠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并Ⅰ度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并Ⅰ度骨缺损29例,将采用Msaquelet技术即负载抗生素PMMA间隔器治疗的15例作为A组,采用负载抗生素PMMA链珠治疗的14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感染控制率、骨愈合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骨临床愈合时间及下肢完全负重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个月。A组1例植骨后出现感染,经病灶扩大清除,行骨搬运术后,实现骨愈合;1例出现针孔感染,经局部清创换药和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1例遗留中度疼痛。B组2例负载抗生素PMMA链珠植入后再次出现感染,经链珠取出,局部扩大清创再次植入抗生素PMMA链珠后,感染控制;1例植骨后出现感染,因感染严重未能控制,后期行截肢手术;1例遗留中度疼痛。结论负载抗生素PMMA间隔器较负载抗生素PMMA链珠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并Ⅰ度骨缺损优势明显,可以缩短骨临床愈合时间,实现下肢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3.
背景:药物纳米微囊系统载体是使药效最大化的基础,目前研究发现该载体不仅可携载药物或含有药物,还可作为修复骨缺损、促进骨再生的材料.目的:综述药物纳米微囊系统载体在骨科领域应用研究的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资料检索时间为2005/2009.分次输入检索词检索文献,所有英文检索词为"drug nanocapsule,delivery,calcium phosphate cement,bone cement,titanium,coral hydroxyapalite, 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antibiotic/antibiotics,bone defect,bone regeneration".所有中文检索词为"药物载体,纳米微囊,自固化人工骨,骨水泥,同种异体骨,钛/钛合金材料,抗生素,骨修复,骨再生".纳入与骨科领域中药物微囊系统载体治疗感染、修复骨缺损、促进骨再生等相关的文献.排除相关度不大和重复性文章.结果与结论:药物纳米微囊系统载体是目前较理想的药物载体.它与传统的给药方法相比,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将药物浓聚在病灶组织,因此当它载有骨生长因子或药物治疗骨骼疾病时,能够以较小的剂量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但是由于药物纳米微囊系统载体仍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因此对于它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它对药物的生物活性、药效的确切作用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目前我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菌分布状态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对本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痰标本进行了细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是临床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自青霉素临床应用以来,现在抗生素的种类已达数千种。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细菌的耐药性。临床上对某些病例由于抗生素应用不合理而造成不良后果屡有报道。目前抗生素的应用太多太滥的现象非常普遍,危害严重,一是产生耐药性;二是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三是造成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934-941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最难处理的疾病之一,通常采用静脉抗生素及清创等治疗方案,但也会带来全身药物毒副作用及部分骨缺损。抗生素缓释载体对病变部位具有靶向性、缓释性,能够代替全身抗生素应用,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增加局部药物浓度,达到良好抑菌杀菌效果,同时具有骨传导及骨诱导性,有潜在的促进骨愈合及骨形成作用,为慢性骨髓炎的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及耐药性演变情况,为临床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该院骨科收治的172例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的血、脓液、胸水培养和药敏试验及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24.4%、19.3%、18.5%、8.1%和7.4%。结论葡萄球菌是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真菌也占一定比例,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对于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联合应用抗生素,可以提高疗效,避免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疾病早期规范的抗生素治疗和及时对病灶进行手术引流,对减少抗生素耐药性有很大帮助并能加快疾病的愈合,减少慢性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情况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应用MicroScan AutoSCAN-4专用NC21鉴定板筛选大肠埃希菌产ESBLs,用表型确证试验验证,并研究大肠埃希菌对体外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大于70%;51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52.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仅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在14.8%以下;非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大于70%的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结论: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具有较高的产ESBLs流行率,对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应以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口腔颌面部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口腔颌面部骨骼作为全身骨骼的一部分,影响全身骨质疏松的因素同样也可影响颌骨。对全身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对口腔颌面部骨骼的作用如何,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回顾了目前已作用于颌骨、牙槽骨骨质疏松动物实验及临床的药物研究,寻找口腔颌面部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1—10的相关文章,检索词:“Osteoporosis,mandible,bisphosphonates,herb,estradiol,”,并限定语言种类分别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3—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骨质疏松,下颌骨,磷酸盐,雌激素,草药。”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治疗组和对照组和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的试验研究和重复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随机对照(RCT)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7篇关于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骨质疏松的随机试验,1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4篇重复研究。资料综合:17个试验的对象均为符合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选用抑制骨吸引的药物、增加骨量的药物以及改善骨质量的药物,从骨密度、骨量、骨强度等方面对药物的疗效进行了对照研究及相关分析。结论:针对全身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能有效改善颌骨骨质结构,减缓牙槽骨吸收,促进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0.
邱俊 《中国疗养医学》2008,17(8):500-501
抗菌药物是当今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在世界处方药市场消费中名列第2位,它的应用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围手术期感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大国,抗生素药物不合理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作者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总结,现将常见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与规避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