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囊急性炎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阴囊急性炎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表现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DU对52例阴囊急性炎症进行检查,观察阴囊内容物的形态、回声及血流变化,并通过手术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诊断。结果CDU诊断符合率为98%,其中睾丸炎为91%(10/11),炎症并肿瘤67%(2/3),附睾炎(21)、睾丸附睾炎(9)、精索炎症(4)和阴囊壁感染(5)均正确诊断。结论本文资料表明,CDU能够诊断急性睾丸附睾炎,了解急性炎症的预后,并对其疗效作出评价;还可帮助鉴别急性睾丸炎或是睾丸扭转、局灶性炎症或是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非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定CKD分期3-4期患者共130例,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并根据其浓度分为微炎症反应组(40例)和非微炎症反应组(90例),检测两组rHu—EPO治疗3个月时达到的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RBC)水平,研究微炎症反应对rHu-EPO疗效的影响。结果:微炎症反应组的Hb升高幅度较非微炎症反应组Hb升高幅度小,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反应直接影响rHu-EPO疗效,其炎症介质水平的高低与RBC、Hb的升高幅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鼻-鼻窦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密切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虹  汤彦 《临床荟萃》2009,24(1):86-87
研究表明,上下呼吸道之间的炎症密切相关,呼吸内科医生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等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时,不应忽视对鼻部炎症性疾病的诊治。鼻部炎症性疾病分为鼻炎、鼻窦炎。鼻炎按是否对变应原发生变态反应(过敏)分为变应性(过敏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由于鼻窦炎常继发于鼻炎,近年来多用“鼻-鼻窦炎”(rhinosinusitis)的概念取代“鼻窦炎”(sinusitis)。现就变应性鼻炎、鼻一鼻窦炎与哮喘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膜脂的改变及其对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内毒素(LPS)对小鼠腹腔镜巨噬细胞膜脂成分,膜流动性及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观察磷脂脂质体对细胞膜的保护作用。结果:LPS作用1h,巨噬细胞膜主要的磷脂成分降解(P<0.05);细胞膜荧光偏振度(ρ)、微粘度(η)和分子排列有序性系数(γ)增加(P<0.05);培养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血栓素B2(TXB2),6-k-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含量明显增加(P<0.05)。经磷脂脂质体预处理后,膜损伤及炎症损伤减轻,结论:内毒素血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膜磷脂降解,细胞膜从相对比较流动变为相对固化,与膜脂有关的炎症介质浓度增加,磷脂脂质体有修复膜磷脂结构,减少炎症介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对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炎症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全血快速CRP分析仪对114例疾病中的炎症性疾病和非炎症性疾病患者进行CRP定量检测。结果炎症性疾病患者的CRP值显著高于非炎症性疾病者(P〈0.01),急性炎症患者CRP值显著高于慢性炎症者(P〈0.01);慢性炎症患者CRP值显著高于非炎症性疾病者(P〈0.01),而血沉(ESR)、WBC及中性粒细胞相差不大(P〉0.05)。结论 CRP诊断炎症性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优于传统的感染指标ESR、WBC及中性粒细胞。CRP检测在炎症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变化、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答:炎症介质是在致炎因素作用下,体内产生和释放的一系列参与炎症反应并具有致炎作用的体液性物质。其特点有:(1)存在于炎症灶内、炎性渗出液或血液中;(2)将其分离纯化后应用于局部可发生致炎症效应;(3)应用抑制剂可抑制其产生和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4)炎症介质若属酶类(如蛋白酶类),其最适宜的pH值应接近于炎症灶的pH值。  相似文献   

7.
王岚 《现代护理》2006,12(12):1103-1104
自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首次提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以来,对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病因、病理生理学研究逐步深入,已成为危重病领域中的新课题.SIRS是对炎症--危重病病理生理过程深入研究后对炎症的新认识,SIRS是指机体遭受各种打击后(包括感染和非感染)所产生的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是基于对炎症认识的加深而提出的新概念,并有实际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SIRS的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等进行概述,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患者16例,行CVVH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取血和超滤液检测炎症介质的浓度。结果 CVVH治疗后6~9 h炎症介质水平达最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VH对炎症介质清除有效,治疗6~9 h达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半个多世纪以来,认为炎症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随着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对炎症的治疗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却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发现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脓毒性休克已50多年,但其死亡率反而有上升的趋势;又如过度炎症反应(exaggeratedInflammato-ryresponse)分始动(initial)、放大(amplification)和损伤Cnjury)三个阶段。一经启动,常易失去控制,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加”’”SyndY0me,SIRS),进而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便是MODS在呼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学与血清学指标改变相关性。方法对135例确诊的HBeAg 阴性 CHB 患者分别进行肝活检和 HBV-DNA 拷贝、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检测,并分析组织学检查结果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相关性。结果血清 HBV-DNA 拷贝水平和各级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4,P <0.05);高炎症等级血清 ALT、TBiL、AST、ALB、PTA 和 HA 浓度高于低炎症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ALT、TBiL、AST 和 HA 与炎症等级成正相关(P <0.05);ALB 和 PTA 和 HA 与炎症等级成负相关(P <0.05)。结论 HBeAg 阴性 CHB 患者 HBV-DNA 拷贝水平、血清 TBiL、ALT、AST、ALB、PTA 浓度和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血清 HA 水平和肝组织纤维化水平相关。上述指标能够为 HBeAg 阴性 CHB 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发病机制与呼吸道炎症细胞激活并释放多种炎症因子有关,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在其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晶  张爱丽 《临床荟萃》2007,22(22):1634-16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气道炎症是其主要病理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笔者对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上述指标在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创伤性硬膜下积液(TSH)患者脑室镜手术前后以血清、脑脊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主要指标的全身及局部炎症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例TSH患者术前后不同时间内体温,血清白细胞,脑脊液IL-6、IL-8、TNF-α水平,并随机抽取8例颅外病变术前病人进行对照。结果TSH患者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明显(P〈0.01),血清炎症因子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TSH患者经脑室镜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轻微,局部炎症反应加重。硬膜下腔局部炎症反应及手术干预是促进顽固性TSH吸收闭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寻找更为敏感的炎症标记蛋白。方法对50例感染症病人及418例健康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转铁蛋白(TRF)、结合珠蛋白(HP)、α1-抗胰蛋白酶(AAT)、α1-酸性糖蛋白(AAG)、α2-巨球蛋白(α2M)、铜蓝蛋白(CP)、前白蛋白(PAB)、视黄醇连接蛋白(RbP)和C-反应蛋白(CRP)等9项急性时相蛋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炎症组Lp(a)均值为259.2mg/L,正常对照组Lp(a)均值为126mg/L,炎症组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炎症组Lp(a)高于正常者占62%(31/50),而其它9项急性时相蛋白中,除CRP升高者占42%,其余8项急性时相蛋白检测值升高者所占比例均<4%。结论Lp(a)是最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是一种比其它急性时相蛋白更为敏感的炎症标记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敏G反应蛋白(Hs-CRP)在乳腺炎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快速生化分析仪对100例不同乳腺炎症患者和50例非乳腺炎症患者进行Hs—CRP定量检测。结果乳腺急性炎症患者Hs-CRP值显著高于乳腺慢性炎症患者(P〈0.01),乳腺慢性炎症患者Hs-CRP显著高于非乳腺炎症患者(P〈0.01);乳腺急性炎症患者的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显著高于乳腺慢性炎症患者和非乳腺炎症患者,而乳腺慢性炎症患者与非乳腺炎症患者比较,WBC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s-CRP在诊断乳腺炎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方面优于传统的WBC及中性粒细胞值等感染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用透射比浊法对60例炎症患者及106名健康人血清Lp(a)和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①Lp(a)测定均值炎症组为283.83mg/L,正常对照组为188.40mg/L,相互间在统计上有极显著差异。②Lp(a)在炎症期与CRP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与视黄醛结合蛋白(RBP)、C 反应蛋白(CRP)间的联系。方法应用 Olympus AU-54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91例急性炎症患者血清 PA、RBP 和 CRP 水平。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急性炎症组 PA 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1),急性炎症组血清 RBP 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炎症组血清 CRP 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PA 与呈 RBP 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684(P <0.01),PA 与 CRP 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59(P <0.01)。结论急性炎症时,患者血清 PA 水平与 RBP 和 CRP 水平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基础上斑块破裂、继发出血或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许多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引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sCD40L和CRP水平的检测,进一步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sCD40L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外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综合指标,简单易取且成本效益较低。最新研究表明,SII升高往往提示疾病预后不良,与其他炎症指标相比,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平衡状态。SII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急性胰腺炎(AP)、脑出血(ICH)、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肿瘤疾病等,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将SII对免疫炎症性疾病评价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炎症性疾病的发生、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上尿路肿瘤及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上尿路肿瘤患者24例(肿瘤组)及上尿路非特异性炎症患者14例(炎症组)分别进行不同b值的DWI,测量病灶的ADC值及其信噪比(SNR)并作统计学分析,病灶ADC值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b值DWI间ADC值比较用Friedman检验、不同b值DWI的病灶SNR用ANOVA检验。结果当b值为500、1000、1500、2000s/mm2时,肿瘤组ADC平均值分别(1.70±0.40)、(1.46±0.36)、(1.21±0.28)、(1.04±0.21)×10^-3mm^2/s,炎症组ADC值分别为(2.47±0.83)、(1.99±0.49)、(1.76±0.43)、(1.49±0.36)×10^-3mm^2/s,肿瘤组及炎症组病灶的ADC随着b值的增加而降低,在不同b值下,肿瘤组的ADC值均明显低于炎症组(P值均〈0.01),不同b值ADC值对于肿瘤组及炎症组鉴别诊断的ROC检验结果显示,b值为1500及2000s/mm^2时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b值为500及1000s/mm^2(P值均〈0.05);b=2000与b=1500s/mm^2之间及b=1000与b=500s/mm^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b值增加,图像SNR明显降低,当b=1500s/mm^2时测得的ADC值对鉴别上尿路肿瘤及炎症最佳,该b值下,诊断界值为1.42×10-3mm^2/s,诊断的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79.2%。结论 DWI对于上尿路肿瘤及非特异性炎症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b=1500s/mm^2时测得的ADC值是鉴别上尿路肿瘤及非特异性炎症的最佳b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