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手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食管癌发生率占各部位癌种死亡的第2位,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化学药物等综合治疗。术后吻合口多在颈部、主动脉水平;代食管器官大多为胃、结肠和空肠。由于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进食量减少,术后长期不能进食,消耗增加,加之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同时治疗过程较长,患者代谢与营养失调的问题特别值得关注。既往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生存与预后,但是也显示了TPN的一些弊端,近年来随着对肠道黏膜屏障与细菌移位研究的深入,肠内营养(EN)在食管癌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愈来愈受到重视。我科2006年9月~2007年4月收治食管癌手术患者50例,本文就EN在食管癌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食管癌发生率占各部位癌种死亡的第2位,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化学药物等综合治疗。术后吻合口多在颈部、主动脉水平;代食管器官大多为胃、结肠和空肠。由于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进食量减少,术后长期不能进食,消耗增加,加之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同时治疗过程较长,患者代谢与营养失调的问题特别值得关注。既往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生存与预后,但是也显示了TPN的一些弊端,近年来随着对肠道黏膜屏障与细菌移位研究的深入,肠内营养(EN)在食管癌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愈来愈受到重视。我科2006年9月~2007年4月收治食管癌手术患者50例,本文就EN在食管癌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红  庄文  周勇 《华西医学》2004,19(1):60-6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及其影响。方法 :消化道肿瘤病人 (n =6 3)术后按热卡 30kal/kg/d给予全量的 2 / 3,术后第 4~ 7天给予全量。所有病例均在术前和术后第 7天测定全血图、肝功、肾功、电解质、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RF)、血糖 (Glu)、胆固醇 (Chol)和甘油三酯 (TG) ;同时记录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及大便情况。结果 :术后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下降 ,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和TRF下降明显 (P <0 0 5 ) ,其余营养指标虽有下降 ,但是差异不显著 (P >0 0 5 )。术前、术后比较肝、肾功和电解质测定各指标值变化差异不显著 (P >0 0 5 )。术后第 7天空腹血糖与术前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术后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下降 ,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肠内营养制剂安素在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并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 ,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 ,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胃十二指肠外瘘的处理经验,观察早期施行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10年来治疗术后胃十二指肠外瘘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例病人全部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仅1例需再次手术引流,瘘口全部自愈,1例病人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是治疗术后胃十二指肠瘘的重要手段,早期进行肠内外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谷燕  杜鹃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0):4697-4698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和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降低程度高于治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28.00%,治疗组患者由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12.0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14例出现不良反应,占56.00%,治疗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占24.0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对肠黏膜正常吸收、消化功能进行保护,降低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10月 ,对脑外伤或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 ,依据临床表现 ,估计昏迷时间超过 10d者 ,均在局麻下行小切口胃造瘘术管饲 ,肺部感染症状很快得到控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2 3~ 81岁 ,平均 4 5 5岁。脑外伤昏迷 12例 ,其中开颅清除血肿 9例 ,高血压脑出血 4例 ,行钻颅置管引流术。GCS评分 3~ 8分 14例 ,9~ 11分 2例。本组病人有 12例行气管切开术 ,其中有 6例先插胃管鼻饲 ,后发现病人咽部分泌物多 ,肺部感染难以控制 ,后改行胃造瘘管饲。1 2 手术方法 脑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晚期病人经皮内镜下行胃造瘘术(PEG)的优点和护理.方法 通过对10例患者经皮内镜下行胃造瘘术治疗的护理方法观察.结果 通过护士精心护理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患者得到了良好营养支持,术后出现1例造瘘管堵塞,2例造瘘管周围皮肤发生渗血.结论 重视经皮内镜下行胃造瘘术通过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造瘘管、造瘘管周围皮肤的护理及输注肠内营养时的护理,重点是保持PEG造瘘管道的在位和通畅及做好患者和家属的键康教育,是保证肠内营养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蔡荟萃  刘腊根 《全科护理》2012,10(8):712-712
报告了40例消化道重建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包括妥善固定鼻肠管,维持鼻肠管的效能,做好口腔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所有病人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水电解质失衡、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采取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内科进行化疗的患者70例,在其完成化疗两个疗程后,加以实施肠内营养个体化护理。结果70例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及其优质护理下,顺利完成化疗疗程,且平均住院天数、体重减轻、化疗不良反应都较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前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化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个体化护理能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其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胃肠病人多合并营养不良,手术引起创伤和生理性改变,无疑使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影响术后恢复。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手术后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院自2006年10月对15例胃手术后患者行早期经鼻肠内营养(En),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肠内营养(TEN)和肠外营养(TPN)治疗肠外痿患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应用TEN和TPN等综合疗法治疗29例肠外痿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29例肠外痿患者,治愈24例,治愈率86.2%,死亡3例,死亡率10.3%,2例放弃治疗。结论:TEN和TPN可提高肠外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经确诊的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经胃镜置入螺旋型鼻胃肠管行EN,配合胃肠减压、药物应用等治疗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及营养支持治疗的指导。观察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例患者鼻胃肠营养管留置时间为9~21 d(13±4.13 d)。应用EN 2周后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均较EN 1周后提高(P〈0.05),所有患者胃肠功能均恢复,无再次手术,未见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行EN可提高胃瘫患者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可以缩短胃瘫的病程。采用鼻胃肠营养管泵入EN的方法既符合生理要求,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营养作用及其对术后营养药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4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等氮等热卡条件下 ,肠外营养组 (PN组 ,2 5例 )经外围中心静脉置管 (PICC)输注等静脉营养。肠内营养组 (EN组 ,2 3例 )于术后 8h开始经鼻饲管 (放置于Treitz韧带下或空肠输出袢下 3 0cm)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术前及术后第8天检测多项营养指标 ,并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感染并发症、营养药费及住院时间。结果EN组各项营养指标不低于或高于PN组。与PN组相比 ,EN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营养药费低 (P <0 0 5 )。结论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安全可行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功能 ;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降低营养费用  相似文献   

14.
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手术后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713-1713,17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于上消化道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行上消化道手术的病人87例,于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液,连续7~10 d。结果术后有1例发生吻合口漏,其余切口愈合良好。术后48.0±3.9 h肛门排气,52.0±3.7 h排便。患者精神状态好,术后仅2例较术前体质量减轻,住院日8~20 d。结论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有效、经济、方便,适合于上消化道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15.
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内营养是以经口服或管饲提供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随着肠内营养理论的不断成熟 ,膳食的不断开发 ,营养管的不断更新 ,置管技术的不断改进 ,实施方法的日趋完善 ,现已成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法。“当胃肠道允许时 ,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是临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本文总结了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1 肠内营养概述1.1 肠内营养的意义外科病人约半数以上表现为蛋白质 -热卡营养不良 ,手术创伤应激时 ,蛋白质和热卡的摄入减少 ,尿素氮丢失增多 ,使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静脉营养虽能供给机体蛋白质和热卡 ,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8例消化道肿瘤并行根治性切除病人的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EN组和PN组,比较其术前术后机体参数蛋白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1)机体参数及蛋白术后明显下降,对照组较EN组及PN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2)免疫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3)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及PN组(P<0.05),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结论: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并可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效果。方法:通过肠内营养输注系统输入肠内营养缺剂,观察临床表现,并监测营养支持前后血糖、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及其他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残胃功能恢复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均处于正常范围。体重、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明显提高。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残胃功能的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是一种治疗残胃排空障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466-3467
选取我院消化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消化道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E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两组观察对象均于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EE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PN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消化道外伤手术患者实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供给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支持在治疗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治疗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对95例腹部大手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的51例患者利用空肠造瘘管灌注能全力实施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44例实施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血性胃液恢复正常时间,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记数、体重,评估肠内营养的疗效。结果: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血性胃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治疗后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平均升高4.8g/L,转铁蛋白平均升高0.82g/L。淋巴细胞记数平均升高0.7×109/L,体重平均增加4.5kg。结论:肠内营养能有效的治疗应激性溃疡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徐红  伍晓汀  庄文 《华西医学》2004,19(1):120-121
在患消化道肿瘤需手术治疗的病人中,由于疾病对全身代谢及消化道功能的影响,术前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失衡。术后创伤、应激、胰岛素抵抗和分解代谢,使血糖增加,而短期内不能恢复正常饮食又使营养状态恶化。血糖过高和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和病人的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给予营养支持是整个治疗过程中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