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呼吸衰竭是在慢性肺、胸疾病基础上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逐渐加重而发生的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从而导致多器官系统损害以及生理和代谢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在慢性呼吸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多脏器受累,病理生理改变错综复杂.为探讨血清酶谱改变与慢性呼吸衰竭脏器损害的关系,我们自1998年开始,对36例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期及21例慢性呼吸衰竭缓解期患者进行了血清酶谱测定,并结合血气分析、心电监护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或不伴轻、中度呼吸衰竭(呼衰)的疗效满意率已得到普遍认可,但高海拔地区发生的重症Ⅰ型/Ⅱ型呼衰伴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治疗报道较少。对甘肃省兰  相似文献   

4.
肺心病晚期与多器官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巍 《临床荟萃》2001,16(13):601
肺心病晚期出现失代偿性呼吸衰竭时 ,可并发多器官损害累及心血管、肝、肾、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现通过 48例肺心病晚期并发多器官损害的预后分析 ,提出治疗的有效方法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自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12月我科留院观察的肺心病晚期并发多器官损害的病例 48例。男 32例 ,女16例。年龄 6 0~ 81岁 ,平均 70 .5岁。病程 10~ 39年。均因感染出现呼吸衰竭加重而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进行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除符合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Pa O2<6 0 mm Hg(1mm Hg=0 .133k Pa) …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13例患者,63例(55. 75%)死亡,50例(44. 25%)生存。死亡组器官损害数目≥3个比例、多耐药结核菌比例、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比例均高于生存组(P 0. 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增加(P 0. 05),入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血乳酸均明显增高(P 0. 05),入ICU时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机械通气24 h时p H值均明显降低(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器官损害数目≥3个、多耐药结核菌、HAP、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入ICU时APACHE II评分、血清ALB、乳酸均是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与器官损害数目、多耐药结核菌、HAP、机械通气时间及入ICU时APACHE II评分、血清ALB、乳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代俊合  姚雪曼  刘晓静 《临床荟萃》2006,21(16):1204-1205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老年人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呼吸衰竭时肾脏在调节酸碱和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由于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存在,因而在COPD和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肾功能损害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是反映肾功能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CysC在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大鹏  王三宝 《临床医学》1991,11(6):270-271
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短期内所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衰竭。其诱因以肺部感染和心、脑、肾等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为常见。本文旨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时,应用机构通气治疗过程中 MSOF 的发生原因及机理进行分析,并谈一下我们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8.
呼吸衰竭(RF)是食管癌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机体多器官、多脏器损害,是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南通市肿瘤医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食管癌患者200例,其中发生呼吸衰竭1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呼吸衰竭(RF)是食管癌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机体多器官、多脏器损害,是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南通市肿瘤医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食管癌患者200 例,其中发生呼吸衰竭1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多为老年患者,通过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60岁以上患者慢性肺心病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治疗进行分析,并探讨肺心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肺心病病因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最常见占87.2%,死因主要为呼吸衰竭、心衰、肺性脑病及由此导致的多器官衰竭。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白色粘液痰、胸片以斑点状阴影及肺纹理明显增多占97%,常合并电解质紊乱、肝、肾功损害及上消化道病变,治疗以抗感染,止咳祛痰以营养支持等。  相似文献   

1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0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呼吸系统疾病的多种原因都可造成呼吸衰竭,进一步发展到机体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致使脑缺血、缺氧、意识障碍,并发心、肝、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高。为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0年10月收治的43例慢性肺心病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临床上发病率不高,且多以皮肤或某一器官损害为主,同时伴3个以上器官损害者更少见,根据其内脏系统的损害不同而分为血管型、神经型、胃肠型等,胃肠道受累较少,白塞病累及消化系统时称肠白塞病(Intestinal Behcet’s disease  相似文献   

13.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降低,导致机体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呼吸衰竭在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是指某些突发因素如溺水、电击、药物中毒所致呼吸中枢抑制,慢性呼吸衰竭多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重度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使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我科呼吸组仅87年一年中收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12人,发生呼吸衰竭60余例,现谈几点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血pH、碱剩余(BE)在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并发多器官损害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7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为多器官损害组(78例)、非多器官损害组(93例),所有患儿均接受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多器官损害组患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BE均明显低于非多器官损害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BE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分、7.00、-12.00mmol/L,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772、0.876。将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BE分别作为自变量X1、X2、X3,是否并发多器官损害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进一步得到三项指标联合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最佳截断值为0.4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60%、86.46%。结论 Apgar评分联合脐动脉血pH、BE预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害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我院1984~1991年收治的慢性肺心病212例,其中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100例(47.2%),病死率48%,并发衰竭的器官愈多,病死率愈高;血气分析显示PH值与PaO_2值越低,预后越差,而PaCO_2值越高,预后亦越差。在呼吸衰竭和/或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多(52%),其次为肾、肝等。并分析慢性肺心病易并发MSOF的机理主要是长期低氧血症导致各器官功能相继发生衰竭,而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强调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纠正缺氧与CO_2潴留,改善心肺功能与微循环,注意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加强营养与护理,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状态等,对降低其并发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种灰、烟雾、致原细菌等微生物和有害气体的接触,使得呼吸系的生理功能受到损害而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老人由于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的减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等且常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本文就2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1].据文献报道,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慢性肾脏病人的死亡率是普通病人的10倍~30倍[1].我院2008年10月急诊收治1例高龄病人,为大面积心肌梗死(AMI)后反复严重心力衰竭,同时肾功能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基础上急剧恶化,出现呼吸衰竭、少尿、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依据心肾综合征的分型方法[2],此病人同时符合Ⅰ型、Ⅱ型及Ⅴ型的特点,是较为典型且危重的心肾综合征.连续性的肾脏替代疗法(CRRT)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肾综合征的治疗,我们根据病人的病情及特点,采用日间CRRT治疗模式,经过积极治疗,病人转危为安,至今存活时间已达1年.现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和水、电解质紊乱,是导致新生儿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处理,对多器官功能恢复和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十分重要。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已证实多种微量元素与人类的生长、发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重大。本研究旨在对我院新生儿科收治30例足月顺产重度窒息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行血清铜、硒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窒息程度,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对收治的6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35例并发多器官损害,发生率54.69%,且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与窒息程度有关,重度窒息组为83.33%,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48.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脑损害发生率46.88%,肺损害42.19%,心脏损害34.38%,胃肠损害25.00%,肾损害23.44%,多器官损害的病死率亦与窒息程度有关,重度窒息组病死率25.00%,轻度窒息组病死率9.62%,窒息后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与胎龄,出生体重密切相关,结论:积极做好围生期保健,降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的出生率,提倡新复苏,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兼顾多脏器的保护,防止其损害,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严重损害,导致机体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称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对20例肺结核慢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加强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院肺结核慢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机械通气时间10d~82d,平均38d;最后成功撤机14例,死亡2例,呼吸机依赖4例。2护理2.1氧疗采用控制性氧疗,其吸氧浓度通常为25%~35%。对于慢性呼吸衰竭者,宜从低氧浓度开始逐渐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