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1].目前认为,吸烟是导致COP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约80%~90%的COPD患者是吸烟者,COPD的主要病变特征目前普遍认为是气道的慢性炎症,而细胞因子在COPD气道炎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为探讨吸烟与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关系,本研究对不同吸烟指数的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过程中血超敏C反应蛋白(usCRP)、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EP)的变化。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另选3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血中usCRP、IL-6、LEP水平并进行比较,与有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血中usCRP、IL-6、LE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usCRP、IL-6、LEP水平随白蛋白尿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血usCRP和IL-6、LEP浓度增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炎症反应强度与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石大环  李济福 《中国医药》2009,4(8):860-861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 选定ACS患者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0例(SA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完全随机将ACS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 ACS组与SA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IL-6[SA组(29.2±22.1)ng/L、ACS组(49.3±29.6)ng/L、对照组(4.5±2.9)ng/L]、IL-8[SA组为(0.37±0.05)ng/L、ACS组为(0.58±0.09)ng/L、对照组为(0.14±0.05)ng/L]及hs-CRP[SA组为(1.31±0.64)mg/L、ACS组为(28.35±21.02)mg/L、对照组为(1.19±0.92)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组与ACS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群  李梅  李传敏  王敏 《淮海医药》2004,22(3):207-208
目的 评价 C-反应蛋白 (CRP)、前白蛋白 (PA)、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在区分小儿腹泻病原体的作用。方法 检测腹泻患儿 37例及小儿体检正常者 1 4例粪常规和血清中 CRP、PA、IL- 6含量。结果  (1 )细菌性肠炎组与对照组比较 ,CRP、IL- 6明显增高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PA明显降低 (P<0 .0 1 ) ,(2 )病毒性肠炎组与对照组比较 ,CRP、PA、IL - 6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在小儿腹泻时 ,血中的 CRP、PA、IL - 6的变化有助于诊断小儿细菌性肠炎 ,尤其 CRP、PA的简捷、准确更利于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60例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人员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其hs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第1、7、14、21天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患者hs-CRP水平越高,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中型组较轻型组差异显著(P<0.05),重型组较中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且hs-CRP含量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可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与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张莉  王宝忠  白音夫 《中国医药》2008,3(12):742-744
目的探讨银黄含化片对咽炎模型兔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只日本大耳白兔,用彭氏造模法制造咽炎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分别检测造模前后及咽炎痊愈后的CRP及IL-6表达。结果造模前CRP检测血中含量低,IL-6为弱表达;造模成功后咽炎形成,CRP含量增高,IL-6表达增强;动物模型康复过程中,随着咽炎的好转,CRP检测血中含量逐渐降低,此时IL-6表现为强表达。结论CRP和IL-6是炎症反应的标记物,在咽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银黄含化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塞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其临床变化对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观察组)的一般资料,采用美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并将健康体检并合格的60例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同种方法测定血清hs—CRP含量。观察和比较测定的结果。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于发病后24h内、第7天及3个月检测hs—CRP含量分别为(6.43±2.11)mg/L,(6.26±5.13)mg/L,(4.03±3.47)mg/L,对照组检测hs—CRP含量为(2.92±1.32)mg/L,观察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采用监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超敏hs—CRP的含量变化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提示hs—cRP能够更灵敏地反映脑血管病患者的炎症存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急性脑梗塞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从而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牛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石大环  李济福 《中国医药》2009,4(11):860-86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定ACS患者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0例(SA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完全随机将ACS患者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ACS组与SA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IL-6[SA组(29.2±22.1)ng/L、ACS组(49.3±29.6)ng/L、对照组(4.5±2.9)ng/L]、IL-8[SA组为(0.37±0.05)ng/L、ACS组为(0.58±0.09)ng/L、对照组为(0.14±0.05)ng/L]及hs-CRP[sA组为(1.31±0.64)mg/L、ACS组为(28.35±21.02)mg/L、对照组为(1.19±0.92)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组与ACS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IL-8及h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会秀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57-105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UA和hsCRP水平,脑梗死组按病灶大小和病情轻重分三组(大病灶组、中病灶组、小病灶组),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组UA、hsCRP水平的不同。结果脑梗死组UA(357.46±69.42)μmol/L、hsCRP(16.48±2.87)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35.24±71.56)μmol/L、(1.39±1.07)mg/L](t=6.271、5.923,均P〈0.01);脑梗死组中大、中病灶组UA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小病灶组(t=3.242、2.965、3.531、4.351,均P〈0.05),大病灶组UA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病灶组(t=3.682、3.54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A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且对预测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白爱国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66-206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I患者9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CI组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依次逐级升高(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升高;血清hs—CRP和IL-6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hs-CRP和IL-6有助于AC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患者74例,行尼莫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3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7例患者行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复发情况、头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复发率、头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降低脑血管痉挛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谭欢  曹非  程世庆 《医药导报》2002,21(11):712-713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胶囊每次30 mg,tid,po,加常规治疗,疗程21 d,并与仅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9例(30.0%),显效13例(43.3%),进步7例(23.3%),无效1例(3.3%);对照组基本治愈3例(10.0%),显效9例(30.0%),进步11例(36.7%),无效5例(16.7%),恶化2例(6.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29例(96.7%),对照组23例(76.7%),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口服尼莫地平胶囊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观察脑血康口服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Tau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 方法: 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血康口服液。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au蛋白、IGF-1及hs-CRP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血肿体积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Tau蛋白、hs-CRP水平、NIHSS评分及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和4周后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GF 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和4周后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8%vs.73.5%,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血康口服液联合尼莫地平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Tau蛋白与hs-CRP水平,提高IGF-1水平,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2种给药途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6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尼莫地平组和口服尼莫地平组,通过经颅多普勒检测2种给药途径治疗脑血管痉挛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观察血管痉挛发生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评价2种给药途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21d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静脉尼莫地平组神经功能改善最佳,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死亡率及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口服及静脉给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时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记分(NIHSS)量表测定。结果:治疗后14d氯吡格雷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4d治疗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hs-CRP和IL-6的含量,并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hs-CRP和IL-6含量与NDS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hs-CRP和IL-6可作为评价老年脑梗死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评估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8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和38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观察两组差异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IL-6、IL-10和I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0.3877、15.1010、15.1243,均P<0.05),观察组急性期IL-6、IL-10、IL-1等水平明显高于亚急性期患儿(t=9.7594、11.6486、11.6622,均P<0.05)及对照组(t=11.7032、11.7718、11.8267,均P<0.05).对照组48 h内细胞凋亡率为(2.8±0.8)%,明显低于川崎病患儿的(38.3±7.9)%(t=38.59,P<0.01).血小板升高[(464.0±110.2)×109/L]的川崎病患儿IL-1水平(663±94) ng/L,明显高于无血小板升高[(307.0±104.9)×109/L]的患儿(492±92) ng/L(t =13.1044,P<0.05).结论 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IL-6、IL-10和IL-1水平,有助于临床判断的病情、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唐桦 《现代临床医学》2015,41(5):340-342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相关性分析。选择我院心内科136例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1例(A组),稳定性心绞痛33例(B组)、不稳定性心绞痛42例(C组)、对照组即非ACS组30例(D组)。应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入院时血清Hcy、hs-CRP水平,并与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血管腔面积作相关性分析。A组、B组、C组患者平均血清 hs-CRP、Hcy明显高于D组(P<0.01),A组、B组、C组患者平均血清 hs-CRP、Hcy水平与血管腔面积成正相关性(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Hcy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两者升高提示可能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高迁移率簇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经妇科腹腔镜手术及术后病理诊断为内异症的40例患者并进行分期,其中早期(I、II期)18例,晚期(III、IV)22例;并选择同期间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非内异症患者(输卵管性不孕、卵巢畸胎瘤)25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集上肢静脉血,术中采集腹腔液,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液和腹腔液中HMGB1的表达,并对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HMGB1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内异症组血清、腹腔液中HMGB1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②内异症晚期组组血清、腹腔液中HMGB1水平均比内异症早期组明显增高(P<0.05);③内异症组血清HMGB1与内异症组腹腔液HMGB1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026,P<0 05)。结论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HMGB1水平明显增高,尤其是内异症晚期患者,HMGB1可作为评判内异症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奇特与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7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马来酸桂哌奇特组(39例)和尼莫地平组(39例),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第3天,马来酸桂哌奇特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马来酸桂哌奇特160mg;尼莫地平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尼莫地平4mg,两组患者均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均连用14d。观察患者的总体情况和神经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马来酸桂哌奇特组患者总体改善率和神经性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7.2%、61.5%。尼莫地平组64.1%、39.9%。结论马来酸桂哌奇特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明显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