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内蒙古5岁儿童的乳牙龋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儿童乳牙龋病的防治及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取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城乡5岁儿童共660名进行龋病情况调查,同时随机对受检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3.0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5岁儿童患龋率为70%,龋均3.59。患龋率农村略高于城市,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之间乳牙患龋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龋均农村高于城市(P<0.05),男女之间乳牙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的刷牙习惯、定期口腔保健检查、含氟牙膏的使用均能降低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果、奶酪、奶茶、碳酸饮料等含糖较高的食物与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有相关性;一日多餐(含糖)儿童患龋危险性明显高于一日三餐者,且与加餐次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奶、酸奶与儿童龋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食用水果、蔬菜可明显降低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蒙古自治区5岁儿童患龋率、龋均仍都高于我国平均水平,所以仍应大力贯彻实施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综合干预试点工作,广泛普及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改善我自治区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对学龄前儿童患龋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市4所幼儿园220名3-5岁儿童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所幼儿园110名儿童及其家长为干预组,实施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另2所幼儿园110名儿童及其家长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追踪调查1年后两组学龄前儿童患龋病率情况。结果:1年后干预组学龄前儿童患龋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使用含氟涂膜预防儿童乳牙龋病的效果.方法:对幼儿园3~4岁儿童进行含氟涂膜涂擦牙面,半年后重复涂擦1次,为期2年.2年后检查试验组和对照组乳牙患龋情况,并对试验前后进行比较.结果:试验后患龋率、龋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新生患龋率、新生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病率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含氟涂膜对乳牙龋病有显著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氟化泡沫3~6岁儿童防龋效果.方法 本文采用防龋氟化泡沫,一年内使用两次,对1171名3~6岁儿童进行龋齿预防.结果 发现刚萌出的恒牙实验前后未见龋病波及.试验组乳牙龋患率基本控制,实验前后(36.64%,37.06%)无差异(x2=0.459,P>0.01).实验前龋患率试验组(36.64%)与对照组(37.73%)无差异(x2=0.0738,P>0.05)实验后,对照组龋患率(47.37%)高于试验组(37.06%),两组之间存在差异(x2=7.333,P<0.01).乳牙龋齿新发病率对照组(23.02%)高于试验组(5.98%)(x2=42.54 56,P<0.01).龋均,实验前后绝对差值对照组(0.16)高于实验组(0.080).其试验结果与文献报导一致.结论 氟化泡沫对3~6岁组儿童的龋病预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肖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127-127
目的为了解长春市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病状况,并为乳牙龋防治提供依据,对3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按照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于2013年随机抽取长春市3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按照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于2013年随机抽取长春市35岁儿童432名,进行龋病检查。结果 432名受检儿童中,乳牙患龋率为61.3%,龋均为1.71%;对各个年龄间进行比较表明随着年龄增长,组间患龋率与龋均皆有明显上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乳牙龋充填率为5.83%,且随年龄增长龋填率逐渐上升。结论长春市35岁儿童432名,进行龋病检查。结果 432名受检儿童中,乳牙患龋率为61.3%,龋均为1.71%;对各个年龄间进行比较表明随着年龄增长,组间患龋率与龋均皆有明显上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乳牙龋充填率为5.83%,且随年龄增长龋填率逐渐上升。结论长春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充填率较低,应加强乳牙龋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辖区内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以利于研究和制定儿童龋病预防和口腔保健工作.方法 选择社区幼儿园347名儿童,口腔保健专业技术人员在自然光线下对每个儿童按牙齿顺序及牙列逐个检查方式进行检查.结果 总患龋率为37.46%.儿童龋齿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不同年龄组之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患龋率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中切牙患龋数最多,其次为上侧切牙以及下颌第一乳磨牙,第三位为下颌第二乳磨牙,乳尖牙龋患数最低.结论 对幼儿进行龋齿防治,应定期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发现龋齿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提高0~3岁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使之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习惯,降低龋患率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选择来我院儿保科就诊的180例儿童及其家长,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对照组100例,然后对实验组进行系统的龋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3年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并比较两组儿童的龋患率和龋均。结果实验组儿童的龋患率和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儿童清洁牙齿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对儿童龋齿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单独使用普通含氟牙膏与加用含氟漱口水与加用玻璃离子保护膜对老年根面防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4例60~70岁老年患者263颗下颌第二前磨牙采取分组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A组使用普通含氟牙膏,选择B组使用普通含氟牙膏+Phos-Flur含氟漱口水,选择C组使用普通含氟牙膏+Clinpro玻璃离子保护膜,在18个月后,判断患牙患龋情况并对菌斑指数(PLI)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预防措施前后A、B两组PL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PLI平均由1.61下降到1.42(P0.05);A组成功率为78.3%,B组成功率为87.8%,C组成功率为97.8%,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分别与A、B组相比较,防龋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含氟牙膏和释氟玻璃离子保护膜对于老年根面防龋成功率明显高于同时应用含氟漱口水与含氟牙膏或单用含氟牙膏,提示对于老年患者,建议在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同时定期行玻璃离子保护膜进行龋病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龋儿童口腔全唾液免疫生化与龋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100例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龋儿童45例(观察组),无龋齿儿童55例(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的口腔唾液,进行全唾液免疫生化检验,比较各项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儿童的乳酸脱氢酶(LDH)、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的溶菌酶(Lz)、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龋病的发生,与唾液中的乳酸脱氢酶、SIgA含量、pH有关, LDH、SIgA含量及pH越低,则龋病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河南省城乡12岁儿童龋病的发病状况,评价该群体中高危人群的龋病分布情况。方法等容量、随机抽取河南省六个地市792名12岁儿童进行患龋状况调查。计算DMFT指数(龋、失、补指数)和SIC指数(显著性龋均指数),并对该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河南省城乡DMFT指数分别为为0.31和0.23,SIC指数分别为0.94和0.70。城乡儿童龋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0,P〉0.05),城乡儿童SIC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70,P〉005)。结论河南省12岁儿童龋病患病率相对较低,但龋病仍广泛存在并存在风险人群;龋充填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庆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选择学龄前儿童1135名,采用自行设计的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其姓名、性别、年龄、口腔疾病等情况。结果存在各类口腔疾病的儿童共813名(71.6%)。各类口腔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是龋病,共369名(45.4%),其次是乳尖牙磨耗不足和乳牙反。男童口腔患病率为71.1%,女童为72.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儿童口腔患病率为77.7%,高于郊区儿童的62.4%;龋病的患病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乳尖牙磨耗不足和乳牙反的发病率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普遍存在口腔疾病,需重视儿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以促进儿童的心身健康与发育。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渗透树脂和氟化物治疗对早期人工牙釉质龋治疗的效果。方法 60 颗完好的牛切牙样本制成牙釉质标本并浸入到脱矿液中 24 h 制成牛切牙釉质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4 组 (n=15): CON (对照) 组, 浸润在人工唾液; DF 组, 每天 0.05% 氟化钠处理; WF 组, 每周涂布 2% 氟化物凝胶; IC 组, 渗透树脂处理。处理结束后, 分别测量各组样本 4 周、 8 周及再次脱矿后表面的显微硬度及 4 周后的渗透深度。结果 显微硬度评估显示, 各组基线值 (白斑病变形成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治疗后, IC 组第 4 周, DF 组、 WF 组第 8 周显微硬度值达到最高峰, IC 组在各个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其他组 (P<0.05)。4 周后各组渗透深度的百分比显示, DF、 WF、 IC 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IC 组的渗透深度百分比均明显高于 DF 组和 WF 组 (P<0.05), DF 组和 WF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早期牙釉质龋渗透树脂, 渗透百分比明显高于氟化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向阳区学龄前儿童龋病患病情况,为该区的学龄前儿童龋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随机抽样检查向阳区的幼儿园内儿童共计97例。其中,男童47(48.45%)例,女童50(51.55%)例。结果:调查对象总体患龋率为64.95%,龋均为3.95,修复率为7.47%。患病模式呈现患龋率和严重程度无性别差异(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磨牙中的下颌第二磨牙(46.91%)有较高患病率,乳切牙中的上颌中切牙(22.16%)有较高患病率。乳磨牙中下颌牙齿患病率较高,乳切牙中上颌牙齿患病率较高。大部分的患者(66.15%)同时发生磨牙和切牙龋损。结论:在研究的样本中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及病变严重程度均较高。应定期进行学龄前儿童口腔检查,对发现的龋损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吉如  洪小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97-2499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45例HP阳性ITP患者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小于50×10^9及血小板大于50×10^9两组。血小板小于50×10^9/LHP阳性患者95例,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联合治疗组给予根除HP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未给予根除HP治疗,其余治疗同联合治疗组。血小板大于50×10^9/LHP阳性、无明显出血征象者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抗HP治疗组与对照组。抗HP治疗组进行单纯正规抗HP治疗,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75%)(X2=5.01,P〈0.05),2年内复发率(19%)明显低于单用糖皮质激素组(49%)(x2=9.69,P〈0.01)。单纯根除HP治疗对ITP患者有一定疗效。结论根除HP是合并HP感染的ITP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牙龋病预防使用窝沟封闭术与预防性树脂充填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实施口腔健康检查学龄前儿童8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预防性树脂充填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窝沟封闭术,观察两组儿童治疗后6、12、18月封闭剂保存情况、患龋及龋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月,密封剂保存情况相当(P>0.05);观察组治疗18月,密封保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随访18月,患龋率、龋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牙龋病预防使用窝沟封闭术联合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效果较好,可有效保护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建省宁德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儿童VI腔预防保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依据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取等容量、多阶段的分层抽样方法,抽取720名宁德市5岁年龄组儿童,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乳牙牙冠龋病情况。同时对所有被查儿童家长就儿童的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和就医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宁德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9.86%,龋均5.25个,龋齿充填率为2.08%。患龋率在城乡、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牙充填率城市高于农村,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儿童龋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结论应加强儿童乳牙龋的预防工作,增强口腔健康教育,控制儿童龋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林杭娟  沈睿伟 《中国药房》2011,(12):1085-1087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西沙星、甲硝唑的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6例Hp阳性的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西沙星、甲硝唑口服1周后,埃索美拉唑序贯7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口服1周后,奥美拉唑序贯7周。停药4周后检测2组Hp感染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4周,治疗组Hp根除率为93.8%,对照组根除率为7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西沙星、甲硝唑较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替代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胃镜检查活检快速尿激酶检测Hp阳性及14C呼气试验证实为Hp感染者22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饭前口服,左氧氟沙星0.5 g、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饭后半小时口服,连服2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饭前口服,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0 g,每日2次,饭后半小时口服,连服2周.停药后1、3个月复查Hp.经14C呼气试验阴性者为根治.结果 治疗组110例中,Hp根除103例,根除率为93.64%;对照组110例中,Hp根除86例,根除率为78.18%;两组Hp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5,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替代克拉霉素治疗Hp感染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Epstein-Barr virus(EBV)、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100例胃癌组织(胃癌组)及82例胃炎组织(胃炎组)中EBV的感染情况,采用PCR技术检测Hp感染情况,分析EBV、Hp感染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EBV和Hp的感染阳性率均高于胃炎组(9.0%vs0和56.0%vs40.2%,均P<0.05)。贲门胃体癌较胃窦癌EBV感染率高(16.3%vs2.0%,P<0.05),低分化癌较中高分化癌EBV、Hp感染率高(15.7%vs2.0%和66.7%vs44.9%,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EBV、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发生部位间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EBV与Hp感染无相关性(r=0.137,P>0.05)。结论EBV、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2个独立因素,二者均与胃癌的恶性演进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改良式体位引流配合口腔清洁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其中140例采用改良式体位引流与口腔清洁护理为研究组,140例采用常规体位引流与口腔清洁护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口腔炎症发生率、ICU时间、脱机成功率、肺部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脱机成功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口腔炎症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为6.4%,病死率为3.6%;对照组VAP发生率为24.3%,病死率为12.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式体位引流配合口腔清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因此应用改良式体位引流结合口腔清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