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及研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75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75名健康吸烟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血清TNF-α、MCP-1、BNP及CRP水平进行比较,然后将观察组中不同BODE指数分级及SGRQ评分者的检测水平,并以Logistic分析上述检测指标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TNF-α、MCP-1、BNP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ODE指数分级较高及SGRQ评分较高者检测水平高于BODE指数分级较低及SGRQ评分较低者,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检测指标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其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医药指南》2019,(8)
目的探讨分析肺康复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都明显的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结果符合P <0.05的要求。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实施肺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肺功能的改善,大大减轻了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9,(21)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辅治哮喘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到某院进行哮喘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使用布地奈德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福莫特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_1及FVC/FEV_1显著提高,实验组治疗后FVC、FEV_1及FVC/FEV_1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哮喘伴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可以推荐使用布地奈德联合福莫特罗吸入方法,患者肺部功能指标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5,(22)
目的了解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探讨其糖代谢状态。方法选取AECOPD患者24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24例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及24例身体健康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监测各组研究对象的炎性因子水平及糖代谢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hs-CRP、TNF-α、IL-6和LEP水平分别为(149.21±11.65)mg/L、(32.14±7.56)ng/L、(40.21±5.62)ng/L、(28.45±6.51)μg/L,FBG、2h PBG、HOMA-IR分别为(7.22±2.14)mmol/L、(8.01±2.55)mmol/L、(2.25±0.41),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及身体健康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及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感染对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盐城市中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菌分类将其分为A组(革兰阴性菌组)和B组(革兰阳性菌组),每组各50例,同时选取同时期无肺部感染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C组,50名体检健康者为D组。检测及比较四组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及其他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同时比较A组与B组入院后1、3、5 d的检测水平。结果 A组、B组及C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显著高于D组,A组及B组显著高于C组,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后1、3、5 d,A组与B组的血清炎性因子均先升后降,且A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感染对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有影响,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表达水平相对更高,有助于病原菌的诊断及治疗措施的制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个月内的肺功能变化.方法 对53例稳定期COPD患者1个月内的肺通气功能和肺容积功能进行3次随访,随访时间间隔2周;数据处理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53例稳定期COPD患者3次随访所测定的肺功能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在1个月内相对稳定,短期内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42例COPD患者进行问诊、体检、调查问卷及肺功能检查。结果无症状COPD患者432例,总患病率为1.19%;有症状COPD患者610例,总患病率为1.68%。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检测显示,无症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与有症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造成漏诊和对疾病危害的低估,而早期诊断需要检测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与肺部对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1].目前研究表明其为多种炎性细胞和介质介导的肺部慢性炎性疾病.喜炎平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炎、止咳的药理作用[2].本研究将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观察其对AECOPD患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FEV1)的影响,以评价喜炎平对COPD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106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接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观察组接受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丙酸氟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入噻托溴铵联合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功能相关指标、运动耐力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9例 COPD 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吸入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呼吸肌相关指标、运动耐力及用药安全性;随访12个月,记录急性发作次数、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脑钠肽、吸气时间比例和急性期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最大吸气压力、最大呼气压力、呼吸浅快指数和6 min 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心力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联合比索洛尔用于COPD 稳定期治疗能够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呼吸肌耐力和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AECOPD)血清炎性因子改变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AECOPD 10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肺功能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能有效降低AECOPD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问卷(CCQ)对稳定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5例稳定期COPD患者,均接受肺功能、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COPD评估测试(CAT)、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调查问卷(MMRC)与CCQ调查,分析不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SGRQ问卷完成时间、协助比例均长于或高于CAT、MMRC、CCQ问卷,不同GOLD分级SGRQ、CAT、MMRC、CCQ、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未容积(FEV1)、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RQ、CAT、MMRC、CCQ问卷评分间呈正相关,且各问卷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CAT、MMRC对高风险患者评估结果一致,而对低风险和患者评估结果差异显著,CCQ、CAT对低风险和高风险患者评估结果均一致(P <0.001,P<0.05).结论 SGRQ、CAT、MMRC、CCQ问卷均与COPD肺功能相关,可作为生活质量评价重要方法,但SGRQ比较复杂,需协助完成,耗时较长;CCQ或CAT评分对COPD患者症状评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与厄贝沙坦联用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K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48例分成A、B组,各24例。A组接受厄贝沙坦治疗,B组接受厄贝沙坦加别嘌呤醇治疗。入组第2天及别嘌呤醇治疗满12个月后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尿酸、hs-CRP和vWF水平,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后,A、B组血尿酸、hs-CRP、vWF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B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A、B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B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别嘌呤醇可改善CKD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与厄贝沙坦联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补充维生素D对COPD患者骨密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骨密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维生素D缺乏的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7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骨化三醇胶丸(0.25μg·d-1)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差别。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血钙、25(OH)D、骨密度和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磷、TNF-α和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第l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l秒用力呼气容积/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EV1/FVC)、单位肺泡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COPD患者骨密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时的炎症反应和肺功能状况。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COPD患者>3个月的研究。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COPD患者可以降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其SMD (95% CI)分别为-1.04(-1.38,-0.71)和-0.70(-1.04,-0.36);亚组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降低CRP和IL-6效果更明显,其SMD (95% CI)分别为-1.61(-2.35,-0.86)和-0.98(-1.29,-0.66)。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COPD患者可增强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lung function index of forced expiratoryvolume in one second percent,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其SMD (95% CI)分别为0.52(0.19,0.86)和0.41(0.16,0.70);阿托伐他汀增加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的效果更明显,其SMD (95% CI)分别为0.82(0.55,1.08)和0.82(0.46,1.18)。结论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COPD患者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增强肺功能;阿托伐他汀治疗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取9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预处理(1 mg/kg)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左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预处理组大鼠建模前15 min注射利多卡因。各组大鼠均于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标本,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蛋白总量(TP)、白细胞(WBC)数目、中性粒细胞(PMN)比例,肺组织的湿/干质量(W/D)比值及其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8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再灌注60、120 min时和预处理组再灌注120 min时TP、WBC数量、PMN比例、W/D比值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1、IL-6及IL-8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大鼠再灌注60、120 min时TP、WBC数量、PMN比例、W/D比值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1、IL-6及IL-8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改善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呼吸双相高分辨率CT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检查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54例COPD患者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19例及极重度组9例,四组均行呼吸双相全肺高分辨率CT检查,检测深吸气末、深呼气末肺密度、呼吸双相肺密度差及肺容积,分析肺密度与肺容积和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四组患者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肺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7、9.89,均P<0.05);四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0.89、7.89、13.76、16.67,均P<0.05);随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肺容积均相应增加,但四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46、13.28、11.47,均P>0.05);胸部重建后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肺容积与FEV1、FVC、FEV1/FVC有明显相关性(r=-0.071、-0.083,r=-0.713、-0.542,r=-0.622、0.639,均P<0.05);深呼气末肺容积与残气量占最大肺总量百分比预计值间有明显相关性(r=0.622,P<0.05);深吸气相肺密度与FEV1/FVC、残气量值有明显相关性(r=0.539,P<0.05)。结论 COPD患者的呼吸双相高分辨率螺旋CT的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检测指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价COPD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