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新辅助化疗不仅可以有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或者是炎性乳腺癌,而且可以很好地提高保乳手术的概率、降低对肿瘤的分期和判断药物与肿瘤的相关性等。我院一般采取4、6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雌激素(ER)、孕激素(PR)为乳腺癌分泌治疗疗效的预测物,而研究发现Cerb-B2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系。Ki-67是了解肿瘤细胞增殖情况的标记物。本文通过对4、6个周期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对比和化疗前后ER、PR、Cerb-B2、Ki-67这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TEC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前后ER、PR、c-erbB-2的变化,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共收集了4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患者化疗前行乳腺肿瘤粗针穿刺活检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ER、PR+、c-erbB-2的表达。随后进行3个疗程化疗,化疗方案为多西紫衫醇75mg/m2iv,d1;表阿霉素75mg/m2iv,d1;环磷酰胺500mg/m2iv,d1;q21。化疗后评估疗效并对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手术标本通过同法检测生物学因子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erbB-2均发生了改变,新辅助化疗前ER和PR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新辅助化疗后上调(ER:22.92%vs.18.83%;PR:20.83%vs.14.58%),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改变ER、PR、c-erbB-2的表达,本临床研究未发现ER、PR、c-erbB-2变化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后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程度的变化,判断区域性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和意义.方法:治疗组为38例接受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患者,对照组为34例术前未接受化疗的患者,均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PCNA和凋亡指数(AI)的阳性细胞数比率分别为(33.3±6.9)%和(56.9±8.9)%,对照组分别为(51.6±9.8)%和(40.1±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4.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ER、PR及HER-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青  魏娜  易亮  文安智 《贵州医药》2007,31(7):598-599
近年来,新辅助化疗作为一种新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治疗策略,广泛运用于临床,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及原癌基因(HER-2)的表达在判断、选择内分泌治疗、化疗、基因靶向治疗及预测疗效和预后方面有重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后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程度的变化,判断区域性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和意义.方法:治疗组为38例接受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患者,对照组为34例术前未接受化疗的患者,均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PCNA和凋亡指数(AI)的阳性细胞数比率分别为(33.3±6.9)%和(56.9±8.9)%,对照组分别为(51.6±9.8)%和(40.1±7.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6.
孙素红  黄琴  曾峰 《中国药房》2009,(20):1558-1559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不同表达对局部晚期乳腺癌TC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7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ER的表达情况,比较ER(-)病例与ER(+)病例对TC化疗方案的敏感性。结果:ER阴性组的敏感性为86.36%(19/22),ER阳性组的敏感性为60.00%(21/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ER(-)的乳腺癌患者对TC新辅助化疗方案更敏感。结论:ER(-)可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选用TC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6,(2):109-112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患者在化疗前后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表达情况,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其影响及指导意义。方法:45例乳腺癌患者在接受DEC方案新辅助化疗3周期前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R(-),PR(-)组31例,总有效率(OR)为80.6%,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 CR)率为19.4%。ER(+),PR(-)或(+)组14例,OR为35.7%,其中p CR率为7.14%。两组O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组28例,OR为64.3%,其中p CR率为14.3%。HER-2(-)组1 7例,OR为7 0.6%,其中p CR率为1 7.6%。两组OR和p C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ER,PR和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1%,35.6%和62.2%,新辅助化疗后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48.9%和53.3%;经统计分析,ER,PR和HER-2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双阴性者可能较单阳性或双阳性者对DEC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更高,HER-2表达与DEC化疗疗效之间不具有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对于这几种生物因子的表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区域性灌注新辅助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影响,以探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意义.方法:对38例Ⅲ~Ⅳ期乳腺癌行内乳动脉置管并连续灌注新辅助化疗,3周后行手术切除(治疗组)并与未化疗直接手术(对照组)的34例乳腺癌比较,观察腋窝淋巴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检出腋窝总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为(16.8±6.1)枚和(3.3±1.9)枚,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4.8)枚和(5.6±3.0)枚(P<0.05).结论:内乳动脉置管灌注新辅助化疗可使腋窝阳性淋巴结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区域性灌注新辅助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影响,以探讨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意义.方法:对38例Ⅲ~Ⅳ期乳腺癌行内乳动脉置管并连续灌注新辅助化疗,3周后行手术切除(治疗组)并与未化疗直接手术(对照组)的34例乳腺癌比较,观察腋窝淋巴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检出腋窝总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为(16.8±6.1)枚和(3.3±1.9)枚,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4.8)枚和(5.6±3.0)枚(P<0.05).结论:内乳动脉置管灌注新辅助化疗可使腋窝阳性淋巴结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ER、PR、c_erbB_2、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1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_erbB_2、p53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_erbB_2、p53表达状态发生改变的分别有15、20、12、17例,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_erbB_2、p5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ER、PR、c_erbB_2、p53的表达发生变化,但新辅助化疗对ER、PR、c_erbB_2、p53表达状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建军  杨海松 《中国药房》2008,19(11):841-84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ER、PR、C_erbB_2、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1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_erbB_2、p53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_erbB_2、p53表达状态发生改变的分别有15、20、12、17例,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_erbB_2、p5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ER、PR、C_erbB_2、p53的表达发生变化,但新辅助化疗对ER、PR、C_erbB_2、p53表达状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AC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TAC方案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近期毒副反应和手术情况.结果 82例乳腺癌患者9例病理完全缓解(11.0%),21例达到CR(25.6%),47例达到PR(57.3%),14例达到SD(17.1%),临床总有效率82.9%.毒副反应主要以骨髓抑制为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达81.7%.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消化道症状和肝功能损害、脱发等.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 TAC方案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可提高其治愈率,增加保乳机会.  相似文献   

13.
赵珍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53-53,5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途径的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随机分成:NAIT(动脉介入化疗)组24例,NVCT(静脉化疗)组28例。比较两组化疗有效率、复发风险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化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旁浸润、脉管浸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NAIT组明显低于NVCT组(P<0.05);结论动脉介入途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好,复发风险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生物学标志物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寻求新辅助化疗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预测因子。方法我院乳腺外科2007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ER、PR、HER-2的表达情况,化疗2~6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生物学标志物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69例新辅助化疗的病例中,ER、PR、HER-2阳性率分别是53·6%、50·7%、29·0%,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71·0%。临床完全缓解率30·4%,临床部分缓解率40·6%,疾病稳定27·5%,疾病进展1·4%,病理完全缓解率5·8%。结论 ER、HER-2阴性的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ER、HER-2可作为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粗针穿刺活检及新辅助化疗对于乳腺肿瘤ER/PR/PS2/HER-2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方法乳腺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并UICC分期,所有患者采用CEF或TE方案化疗,分别接受了2个周期及3~4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同时将穿刺的组织行ER、PR、PS2和HER-2免疫组化的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FAC或TE两种不同化疗方法治疗48例乳腺癌,FAC法化疗26例,占54.2%,TE法化疗22例,占45.8%。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粗针穿刺活检,免疫组化检测结果ER/PR/PS2/HER-2阳性率无明显增加。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粗针穿刺活检免疫组化ER/PR/PS2/HER-2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梅  张敏  只向成 《天津医药》2019,47(4):409-413
目的 探讨术后补充化疗对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病理完全缓解(pCR)的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预 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 pCR的 208例ⅡA~ⅢB期的乳腺癌患者,其中 81例患 者术后行补充化疗(补充化疗组),127例未行补充化疗(未补充化疗组)。分析 2组患者 3年总生存率、3年无病生存 率及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 40 个月,全组无病生存率为 76.9%(160/208),3 年总生存率为 88.9%(185/208)。补充化疗组较未补充化疗组无病生存率提高(87.7% vs. 72.4%,P<0.05)。补充化疗组和未补充化 疗组 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94.2%和 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 激素受体(PR)状态、HER-2状态及术后补充化疗情况是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未补 充化疗(HR=2.044,P=0.033)和 HER-2阳性(HR=3.418,P<0.001)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后补充化疗可提高完整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未获 pCR的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HER-2阳性 患者的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进一步探索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法的敏感性预测指标。方法:在2006年6月~2009年6月期间,前瞻性入组96例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接受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分析患者反应率,进一步根据术后免疫组化及常规病理结果分层分析可以预测敏感性的临床指标。结果: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后,40例(41.7%)临床完全缓解(cCR),42例(43.8%)临床部分缓解(cPR),总反应率(ORR)为85.4%。21例(21.9%)病理完全缓解(pCR)。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ORR高于ER阳性患者(94.1%vs.80.7%,P=0.035);浸润性导管癌患者ORR高于浸润性小叶癌患者(87.8%vs.55.6%,P=0.029)。结论: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采用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以取得较高的反应率,ER阴性和浸润性导管癌是新辅助化疗敏感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化疗方案及与ER、PR、p53及HER2表达情况的关系,探讨ER、PR、p53及HER2在新辅助化疗方案选择中的预测性作用。方法化疗前穿刺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并行ER、PR、p53及HER2免疫组化检测。化疗采用CAF或CAT方案,经3~5个疗程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再次做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比较CAF、CAT两组间疗效差异;CAF、CAT两组内又按照有无疗效再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别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间ER、PR、p53及HER2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 CAF、CAT方案对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均无明显疗效。浸润性导管癌CAT组化疗有效率为39.5%(17/43),CAF组化疗有效率为40%(14/35)。CAT方案无效组ER、PR的表达强于有效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p53、HER2的表达强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CAF方案有效组P53的表达强于无效组,PR的表达弱于无效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ER、HER2的表达强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CAT与CAF方案之间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CAT方案对ER、PR弱表达的浸润性导管癌较敏感。CAF方案则对PR弱表达、p53强表达的浸润性导管癌较敏感。HER2表达对CAT及CAF方案疗效均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