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秦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10-21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依达拉奉组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ET、MMP-9及NSE水平升高,依达拉奉可以降低它们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在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静脉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MDA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后再灌注损伤,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的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13%)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治疗后2组MDA水平和hs-CR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2组SOD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71%)低于观察组(11.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阿替普酶对其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对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CI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有患者60例。在应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治疗前后的变化,检测两组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高(93.33%VS 80.00%,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MDA水平治疗后降低,血清SOD、GSH-px水平治疗后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MDA水平治疗后更低,血清SOD、GSH-px水平治疗后更高(P<0.05)。结论: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  相似文献   

5.
吴科  吴善平 《北方药学》2020,(4):158-159
目的:分析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低,ADL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与对照组的6.67%(2/30)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ACI联合依达拉奉与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MDA和NSE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SOD、MDA和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清除自由基、降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轻中度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非溶栓急性轻中度脑梗死分为2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控制血压等处理。A组应用丁苯酞氯化钠、依达拉奉静脉滴注,B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2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前、用药后7 d、14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ADL)。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促进急性轻中度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n=80)、胞磷胆碱钠组(n=80)。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胞磷胆碱钠,治疗时间均为14 d。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做神经功能评定(采用NIHSS量表),同时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①入院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组与胞磷胆碱钠组血清hs-CRP水平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入院14 d后,两组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依达拉奉组的血清hs-CRP水平较胞磷胆碱钠组进一步降低(P<0.05);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较各自入院时降低(P<0.05),依达拉奉组的NIHSS评分较胞磷胆碱钠组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在脑保护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胞磷胆碱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及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3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 d),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 d和14 d患者血清中NSE、hs-CRP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治疗后,依达拉奉组患者血清NSE、hs-CR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SE、hs-CRP含量升高,其含量可反映脑梗死的病情程度,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脑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依达拉奉可以降低NSE和hs-CRP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盘锡斌  黄诗勤  易震 《江苏医药》2013,39(11):1319-1321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效果.方法 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加用醒脑静与依达拉奉静脉滴注,疗程为1个月.采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道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CS评分、NIHSS评分及BI指数分别为(12.83±2.85)分、(12.83±2.85)和(46.92±6.27)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04±2.64)分、(16.58±3.15)和(38.68±7.23)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 vs.22.5%) (P<0.05).结论 对ACI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和依达拉奉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ACI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依达拉奉组、阿加曲班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0例.观察3组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 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半胱氨酸(Hcy)水平.记录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依达拉奉组和阿加曲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hs-CRP和Hcy低于依达拉奉组和阿加曲班组,而促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Barthel指数高于依达拉奉组和阿加曲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应用阿加曲班和依达拉奉可有效提高ACI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丹参注射液辅助下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SO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所有患者采取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浆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观察2组患者治疗3周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7.52±4.05)分]和脑梗死体积[(11.56±4.77)cm3]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84.85%)显著高于对照组(63.64%),观察组患者SOD活力[(101.34±12.74)nU/ml]显著高于对照组[(93.58±10.87)nU/ml],并且ET含量[(56.99±7.87)pg/ml]及NSE浓度[(20.42±5.4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SOD、ET、NSE指标,其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8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以治疗第21天NIHSS和ADL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1d后治疗组、对照组NIHS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D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是一种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刘滋源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72-217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溶栓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9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静脉输入,每天2次,共用14d。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CRP水平,对脑梗死病情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依达拉奉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保护缺血脑组织免受溶栓后代谢毒物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5.
王天秋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60-16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NIHSS、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d),检测治疗前、发病72h和治疗后7d、14d患者血清中SOD、MDA和NSE的变化。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后患者血清SOD升高、MDA和NSE减少,于发病72h和治疗后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依达拉奉治疗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保护癌细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时间窗3~4.5 h急性脑梗死(ACI)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164例发病3~4.5 h 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于影像检查确诊后即刻给予rt-PA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100 mL,于影像检查确诊后即刻静脉滴注,bid。2组均连续治疗14 d。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HT相关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浆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MBI),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1.977,P=0.04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432,P=0.035);治疗14 d内,观察组患者H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71,P=0.033);治疗14 d后,2组患者的TNF-α、IL-6、MDA、ET-1、MMP-9、c-FN、NSE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SOD、NO、VEGF水平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1),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或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84,P=0.773)。结论:丁苯酞对时间窗3~4.5 h的ACI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HT发生率,改善预后,抗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龚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55+57-55,57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3例和加用依达拉奉组(观察组)43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 治疗后6、12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量表的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在改善脑梗死患者早期的神经功能方面的效果较好,患者的生存能力改善幅度也较大,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