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小肠内排列术)和对照组(传统肠梗阻手术)各30例。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管损伤、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肠管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优于传统肠梗阻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小肠内排列术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48例,并进行术后跟踪随访。结果:48例均为完全性肠梗阻,首次梗阻12例,多次梗阻36例;合并肠坏死2例,术中分破肠管2例,加行肠管部分切除和修补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治愈率为100%;随访3个月~7年,未再发梗阻。结论:小肠内排列术安全、易行,是预防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n=43,给予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和实验组(n=43,给予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实验组,其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经对比,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上,2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康复时间,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5.
秦西平 《河北医药》2004,26(7):552-552
临床上,粘连性肠梗阻是小肠梗阻的重要原因,对预防肠粘连,数十年来人们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至今尚无一种全身性应用或局部应用的制剂或装置(薄膜、涂料)等能满意地预防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是极富挑战性的临床难题,特别是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是我们普通外科医生非常头痛的难题。我院自1995年12月至2002年12月行小肠内排列固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2~2002年共收治163例广泛性粘连性梗阻,80例采用改良Noble小肠排列术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0岁,绝大多数为2次以上腹部手术史的青壮年。其中5次腹部手术史以上的32例,2~4次腹部手术史的42例,结核性腹膜炎广泛肠粘连6例。术后2例发生肠瘘,经保守治疗3月后再行修补术后治愈。1例术后第5天出现弥漫性粘膜出血,病家拒绝治疗而出院。1.2方法要求1.2.1术前准备及麻醉选择:病例绝大多数有多次手术史,一般情况较差,故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麻醉以静脉复合全麻插管为主或全…  相似文献   

7.
王飞 《中国医药指南》2013,(21):560-561
目的对比分析White法M-A管内排列术与改良式Nobel外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1)与对照组(n=101),前者接受White法M-A管内排列术治疗,后者接受改良式Nobel外排列术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排列肠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感觉良好,均未出现腹痛不适等症状。结论 White法M-A管内排列术与改良式Nobel外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远期疗效相当,近期疗效与经济费用方面两种术式各有所长,前者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后者术后住院时间短、患者经济负担较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6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进行治疗,最后对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在对粘连性肠梗阻进行治疗时效果要优于常规肠粘连松解术,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应用肠内排列术对患有广泛黏连性肠梗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患有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0例。采用常规肠粘连松解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肠内排列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肠梗阻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后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肠内排列术对患有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置小肠排列管(M—A管)肠排列术治疗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反复发作、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解除梗阻因素后,应用肠内置M—A管行小肠排列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例患者发生小肠瘘,发生率为3.85%,经对症处理,瘘口于术后第26天闭合,康复出院。随访2—6年,无1例患者再次发生肠梗阻。结论采用小肠内置MA管肠排列术治疗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裴平 《中国药师》2014,(7):1172-1174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和抗炎解痉止痛等基础治疗.奥曲肽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q8h,至肛门排便排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5d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5d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奥曲肽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奥曲肽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保护和改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以保守治疗进行干预,观察组则以腹腔镜手术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指标改善时间、复发率与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肠道功能指标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7d的炎性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治疗后3d的炎性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相对较高,控制效果更佳且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为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57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结果疗效统计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肠粘连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中临床疗效。方法以入住我院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应用常规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在无效时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B组应用透视下插入法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观察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实用肠梗阻导管后,发现B组腹痛腹胀缓解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排气时间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24 h消化液引流量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X线片平片观察,A组常规胃肠减压,腹平片未见明显变化,使用肠梗阻导管,可见腹片液平面减少或者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7.9±5.3)d;引流液性质:肠导管深黄色粪便样液体,伴臭味、黄色肠液而普通胃管为黄色肠液、绿色胆汁样液体,白色胃液。结论肠梗阻导管能有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手术率,疗效优于普通胃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曲肽保护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以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解痉镇痛、预防感染和静脉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奥曲肽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100 μg,ih,q8h,连用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D 乳酸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 乳酸和TNF 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奥曲肽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奥曲肽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奥曲肽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2例和5例,症状均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有效,尤其是轻型患者,能降低血清内毒素、D 乳酸和TNF α水平,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小花清风藤胶囊的保肝作用研究及其急毒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小花清风藤胶囊对CCl4和D-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急性毒性的测定。方法 将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阳性联苯双脂组、模型组及高中低三个给药剂量组,采用腹腔注射CCl4和D-半乳糖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经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同时测定肝脏指数,部分肝脏作常规HE切片观察。将小鼠随机分成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并观察记录14d内小鼠是否死亡、体质量和摄食量等,14d后处死做大体解剖,观察其各主要脏器是否异常。结果 小花清风藤胶囊各个剂量组均能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AST、MDA水平和肝脏指数,升高血清中SOD含量(P〈0.05或P〈0.01),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小花清风藤胶囊各组对肝损伤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实验给药组无一例小鼠死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体质量略有降低,但进食量和行为活动均无异常,大体解剖后未见给药组动物的脏器异常。结论 小花清风藤胶囊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以最大剂量给药未见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及其与乌司他丁联合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与乌司他丁疗效相对比,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入选的老年脓毒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UTI组)(n=32)、肾脏替代治疗组(CRRT组)(n=32)和UTI+CRRT组(n=32).所有患者均按照指南给予基础治疗,同时UTI组及UTI+CRRT组加用同等剂量乌司他丁,CRRT组及UTI+CRRT组尽早行CRRT治疗.分别于入住ICU当时与入住ICU后第2、3、7天(D0、D2、D3、D7)测定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及28 d生存情况.结果 入科时,3组APACHEⅡ评分、血浆IFABP、DAO、D-La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3组血浆IFABP、DAO、D-Lac水平均有所下降,但UTI+CRRT组下降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从D3观察点开始,UTI+CRRT组血浆IFABP、DAO、D-Lac水平均明显低于UTI组及CRRT组(P<0.05).经治疗后,UTI+CRRT组APACHEⅡ评分及ICU住院时间小于另两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TI与CRRT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对肠屏障功能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疗效相似,但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对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更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明显减少ICU住院时间,但对降低28 d病死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杨海霞 《中国药师》2005,8(7):619-620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同种疾病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成3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丁咯地尔组疗效较好,奥扎格雷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次之.结论:丁咯地尔组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大鼠外周血清氧化相关物质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20只,其中A、B、C、D组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B、C、D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E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检测5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i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氧类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A组血清GSH-PX、SOD活性明显低于E组,ROS活性和MOD浓度明显高于E组(P<0.05);B、C、D组血清GSH-PX、SOD活性明显高于A组,ROS活性和MDA浓度低于A组(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提高SAP大鼠外周血GSH-PX、SOD活性,降低ROS活性和MDA浓度.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肠道菌群失调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评价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肠道菌群失调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均较前明显增加(P<0.05),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肯定,其作用可能与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肠道菌群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