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鞘膜积液是小儿常见病 ,我院从 1997年开始采用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各型鞘膜积液共 2 4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 0例病人 ,年龄最小的 1岁 2月 ,最大的 11岁。其中睾丸鞘膜积液 86例 ,精索鞘膜积液12 9例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 2 5例。有明显交通的鞘膜积液14 6例。左侧 84例 ,右侧 15 3例 ,双侧 3例。1 2 手术方式 本组病人均在氯胺酮麻醉下行腹横纹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手术。切口长约 1 5~ 2cm ,切开皮肤皮下 ,延皮下组织向下分离找到外环 ,于外环处分离找到精索 ,于精索的前内侧…  相似文献   

2.
小儿鞘膜积液成因分析及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鞘膜积液的成因,探讨其手术方式。方法分析625例小儿各种类型的鞘膜积液的术中解剖情况,手术方式效果对比,术后随访。结果625例中,睾丸鞘膜积液128例,精索鞘膜积液269例,交通性鞘膜积液23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鞘状突闭合不全。327例采用鞘状突高位结扎,近端鞘膜开窗的方法,术后随访无一例复发,无并发症发生。298例采用单纯鞘膜切除或翻转术,术后阴囊血肿38例,复发12例。结论小儿鞘膜积液的形成是由于鞘状突闭合不全,腹腔液体倒流引起。鞘状突高位结扎,近端鞘膜开窗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效果肯定,并发症极少,无复发。  相似文献   

3.
吕海潮  王玉丽 《淮海医药》2010,28(6):512-512
目的介绍小儿鞘膜积液术后睾丸回缩治疗、预防方法。方法对4例乡镇医院行鞘膜翻转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导致睾丸回缩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例患者均采用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其中3例病程1年以上者睾丸发育较差。术后随访3个月未再发现睾丸回缩。结论鞘膜翻转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操作不当出现睾丸回缩,规范操作鞘突管高位结扎和(或)鞘膜腔开窗引流治疗小儿鞘膜积液能有效预防睾丸回缩。  相似文献   

4.
鞘膜积液是儿外科常见疾病,为出生后鞘状突管未闭合或闭合不全所致,经外科干预后复发病例为数不少。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我们采用腹股沟横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复发性小儿鞘膜积液35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小儿鞘膜积液2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荣册  叶征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53-1254
我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小儿各型鞘膜积液213例,其中212例均采用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85-187
目的研究与观察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加穿刺抽液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的100例鞘膜积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患儿进行常规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儿则进行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加穿刺抽液治疗,然后将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水肿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单侧及双侧患儿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加穿刺抽液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患者造成的外科创伤性炎性反应也有积极的控制效果,因此其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常见病。我院采用鞘状突高位结扎加悬吊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8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经我院确诊为鞘膜积液的小儿185例。年龄1~10岁,平均5岁。其中睾丸鞘膜积液60例(32.4%),精索鞘膜积液56例(30.3%),交通性鞘膜积液69例(37.3%)。  相似文献   

8.
<正>鞘膜积液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病~([1]),存在未闭的鞘状突是其主要发病原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2])。与开放手术相比较,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具有损伤小,伤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3])。日间手术是近年来在国内推广的先进的手术管理模式,是指患者在1 d内入出院,完成手术~([4])。自2017年9月以来,我院将腹腔镜下小儿鞘状突高位结扎列入日间手术目录。为  相似文献   

9.
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传统的手术入路为:经腹股沟切口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此切口破坏了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可能诱发腹股沟疝.2007年6月至2011年7月,北戴河医院和大成县中医院采用阴阜远侧、阴囊上部小切口并固定精索治疗儿童交通性鞘膜积液1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 2002~ 2004年共收治小儿鞘膜积液 57例。年龄 10个月~11岁,其中右侧 37例,左侧 20例,左侧发病率较腹股沟疝高。57例均行鞘状突高位结扎加鞘膜囊开窗术。现报道如下:1 手术方法取腹股沟斜行切口 1~2 cm,切开皮肤浅深筋膜,不打开腹外斜肌腱膜, 于外环口处打开提睾肌, 游离  相似文献   

11.
阴囊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或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经腹股沟管的鞘膜囊颈或疝囊颈高位结扎术,这种方法需行腹股沟切口会留下该区的瘢痕并且破坏了腹股沟管,将来有可能发生腹股沟疝.我科自2000年采用经阴囊上方与腹股沟皮肤交界处小切口入路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78例,疗效好恢复快,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手术治疗时间、操作方法、要点及在临床治疗各种类型小儿鞘膜积液的运用,优点和经验总结。方法对198例术前明确诊断为鞘膜积液的患儿,无论是何种鞘膜积液类型,均采用经腹横纹小切口,长约2cm,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用拉钩将切口沿腹股沟方向拉开暴露外环口及腹外斜肌腱膜,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找到鞘状突,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及鞘膜囊开窗引流术来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结果 19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年龄13个月~13岁,平均2.3岁,手术时间一般在10~35min完成,平均23min,术后清醒4h后开始流质饮食,术后不使用抗生素,住院1d出院,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并发阴囊肿胀38例,一周内消肿36例,2例1个月复诊时消肿。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伤口疤痕呈一细小线状,部分需要仔细观察才可看到。结论采用经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以其效果好,并发症极少,无复发,且对各种鞘膜积液类型均适用,因此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鞘膜积液通常是小儿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它的病理基础是鞘状突未闭,手术关键是进行关闭鞘状突,阻断鞘状突与腹腔之间的交通~([1])。鞘膜积液的主要手术方法是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现有传统开放手术及经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前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金标准,方法简单,疗效明确,但是手术创伤较大,瘢痕尤为明显,并发症多~([2])。近年来,国内外通过腹腔镜对硬膜外针经皮腹膜外的内环闭合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3,4]),本研究以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入院的18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比较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腹腔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效果.方法 采用经腹腔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43例儿童患者.结果 全部治愈,无出现腹股沟或阴囊血肿、伤口感染并发症.随诊1~4年未见复发.结论 经腹腔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复发机会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诊断情况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2年2月53例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切口全部一期愈合,平均住院7.5 d。无睾丸萎缩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3年随访36例,无复发。结论:准确诊断分型可以决定手术入路,以免增加切口或造成复发。小切口经腹股沟管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寻找鞘突管容易,放液彻底,对阴囊损伤小,同时可以方便兼顾处理合并的斜疝、精索鞘膜积液、隐睾等情况,基层医院有实际运用价值,仍可沿用。  相似文献   

16.
自1992年5月~1997年10月,我科采用微小切口、经外环外入路行鞘状突管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备类鞘膜积液418例,临床观察随访认为此法损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无需住院等优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应用小儿腹腔镜结扎腹股沟内环口方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06例,年龄1~13岁(平均5岁)。其中术前诊断交通型77例,非交通性29例,其中双侧交通性鞘膜积液10例。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5min,术中发现术前各型鞘膜积液均存在鞘状突未闭合。患儿术后症状消失,局部水肿轻,无瘢痕,无复发。结论小儿腹腔镜下结扎腹股沟内环口治疗小儿鞘膜积液,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性未闭内环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小儿鞘膜积液是指睾丸或精索鞘膜因积水引起阴囊肿大,属中医"水疝"范畴。若3月不能自行吸收,多数会采用手术治疗,即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有一部分患儿及家长因畏惧手术而选择保守治疗,如中药内服、中药热敷或熏洗等。目前保守治疗方法中未见有推拿配合灸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报道。笔者采用推拿配合灸法治疗小儿鞘膜积液1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病例报道杨某,男,5岁,2013年10月28日初诊。3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孔无辅助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单孔腹腔镜,无辅助操作钳,单纯以"雪橇针"缝合。以"套线"的方式将缝线带出腹外,体外打结于皮下,完成鞘状突高位结扎。共治疗儿童鞘膜积液18例,全部为男童,年龄1~6岁,平均3.5岁。左侧5例,右侧12例,双侧1例。结果 1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增加操作钳病例。单侧手术时间10~15min,平均12min。结论单孔无辅助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鞘膜积液,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有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儿鞘状突未闭性疾病包括小儿腹股沟斜疝和小儿鞘膜积液,多需要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耻骨上横纹切口及平行于腹股沟韧带的斜切口,因其损伤大,暴露差,使手术时间延长。自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外环口正前方小切口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闻性疾病500例,平均手术时间约10 min,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1 手术方法 于耻骨结节略外上方相当于外环口处,用手指扪及精索组织,于其前方切取长约1.5cm皮肤横切口,剪开皮下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