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灵芝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23-3224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肝脏疾病患者(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癌)和30例健康人血清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叶岩藻糖苷酶(AFU)、腺苷酸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1-谷氨酰转肽酶(1-GT)、前清蛋白(PA)等生化指标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HE、PA在黄疸性肝炎组、迁延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癌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均P〈0.05),急性黄疸性肝炎组TBA、ALP、5’NT、AFU、ADA、γ-GT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组(t=5.667,P〈0.05),肝癌组5'-NT,AFU、ADA、γ-GT明显升高(均P〈0.05);重炎肝炎组综合阳性率明显高于黄疸性肝炎组、迁延性肝炎组和肝癌组(均P〈0.05)。结论在进行肝脏疾病诊断时,对急性黄疽性肝炎应优先检查AFU、ADA、TBA等指标,对慢性迁延性肝炎应优先检查TBA、γ-GT,对重型肝炎应优先检查TBA、CHE、PA、ADA等指标,对肝癌应优先检查5’-NT、AFU、γ-GT等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以主要生化检验项目血清胆碱酯酶(CHE)为例探讨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对84例肝硬化疾病患者和85例健康体检者应用速率法测定其血清CHE浓度,并测定血清中ALT、AST、GGT等活性。结果肝硬化组血清CHE均值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1),而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HE是反映肝细胞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CHE为代表的生化检验项目对辅助诊断肝硬化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变化在肝病诊断、预示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法对287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35例、慢性肝炎轻度42例、慢性肝炎中度48例、慢性肝炎重度45例、重型肝炎40例、肝硬化42例、原发性肝癌35例)和30例健康献血员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 各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CHE活性均降低,除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各组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肝病患者中重型肝炎组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P<0.05).CHE活性降低顺序: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轻度.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在肝病诊断、预示病情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125是否可用于诊断酒精性肝病的敏感指标。方法收集120例肝病患者和19个正常人的晨起空腹血清,将这些肝病患者分为原发性肝癌组。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组、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用ELISA法检测受检者血清中CA125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肝炎后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及脂肪肝组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797±1468)U/L,(327±364)U/L、(210±207)U/L、(77±64)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7±9)U/L(P〈0.05或P〈0.01),但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为(38±33)U/L,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125可作为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硬化的一个敏感性指标和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对乙肝判定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230例对照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进行测定. 结果 各组肝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BA、ALT、AST、TBIL都呈显著性增高(P〈0.01),慢性肝炎随着病情的加重,其TBA也在逐步的增高;重型肝炎的TBA以及TBIL与其他肝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BA、ALT、AST、TBIL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损坏程度的敏感指标,对乙型肝炎的病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清总胆汁酸、前白蛋白检测对肝脏疾病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全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72-107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检测对肝脏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80例各种肝脏疾病患者(急性肝炎组46例、慢性肝炎组48例、肝硬化组50例、肝癌组36例)和加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BA、PA的水平进行测定,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TBA、PA的差异。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TBA水平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4、2.709、2.813、2.917,均P〈0.01);急性肝炎组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4、3.533、2.657,均P〈0.01)。结论TBA、PA检测对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PA、CHE、TBA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5例健康对照者和236例各临床型的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TBA,其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同时检测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r-谷氨酸转肽酶(r-GT或GGT)、总胆红素(TBIL)。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明显低于对照组,TBA水平(慢性轻度肝炎组除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患者血清PA、CHE含量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性相一致,在慢性重度肝炎与肝硬变阶段达最低水平。结论检测血清PA、CHE、TBA三项指标对于病毒性肝病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天祥 《首都医药》2010,17(12):43-4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240例已经确诊的肝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A及血清白蛋白(ALB)进行检测,比较血清PA在各型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以及各型肝病组的差异。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依次为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且各肝病组PA降低率均高于ALB,急性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P〈0.05),重症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最明届(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在肝病诊断中较ALB能更灵敏地早期反映肝脏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为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65+67-65,67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40例肝胆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肝炎患者50例,慢性肝炎患者60例,肝硬化组患者40例,肝癌组患者40例,胆道疾病50例;选取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对入选患者进行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并与传统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作比较,总结血清TBA在肝胆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本组资料中,肝胆疾病患者组TBA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肝硬化组、梗阻性黄疸组患者TBA水明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是反应肝胆疾病的重要生化指标,与传统的生化指标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血清总胆汁酸和前清蛋白含量的测定,探讨其在不同肝病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肝病患者187例为研究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8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120FR),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B、TBIL、血清TBA、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进行测试,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健康明血清总胆汁酸(TBA)显低于各肝病组的对照组比(P〈0.01),前清蛋白(PA)明显高于各肝病组的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中对血清总胆汁酸和前清蛋白的测定能够及时发现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的早期损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腺甘脱氨酶(AD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对各种肝病的诊疗意义。方法对290例肝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48例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TBA、CHE、ADA、PA测定,并予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肝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ALT、ALB、TBA、CHE、ADA、PA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TBA及PA在各肝病组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CHE在重症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中的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血清TBA、CHE、ADA、PA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肝脏损害及合成功能下降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免疫抑制法测定AST线粒体同工酶及其在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对肝细胞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急性肝炎、30例慢性肝炎、26例肝硬化、18例肝癌患者血清m-AST进行测定,同时检测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结果:随着肝细胞损伤不同,m-AST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肝癌、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肝脏病中,血清m-AST活性测定有助于肝细胞损伤的评估。其与总AST联合测定有助于急性肝炎的预后判断及急慢性肝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GLU)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40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62例、慢性肝炎57例、肝硬化52例、重型肝炎69例)血清TC、TG、HDL—C、LDL—C、GUL水平,并与100名健康人进行比较。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C、TG、HDL—C、LDL-C、GUL浓度与其TBil、Al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TC、TG、HDL.C、LDL—C、GUL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其中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P〈0.05)。重型肝炎组血清TC、TG、HDL—C、LDL—C、GUL与TBil呈负相关[P〈0.01],与Alb呈正相关(P〈0.0t),血清TC与LDL—C呈正相关(P〈0.05)。重型肝炎组中39例死亡患者与32例存活患者的血清TC、TG、HDL-C、LDL-C、GUL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定期的血脂、血糖水平测定能及时反映体内的脂类代谢状况,对了解肝病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病程进展情况以及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抗核抗体(A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治及疾病预后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130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及200例健康人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AFP),观察3组ANA表达情况及与AFP水平的关系。结果 AN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炎组,且2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组ANA类型主要表现为斑点型、核仁型、着丝点型及胞浆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NA表达阳性的患者2年生存率明显低于ANA阴性患者。结论 ANA在肝癌、肝炎中均有明显表达,ANA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要远高于肝炎患者,ANA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原发性肝癌患者ANA表达阳性者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中尿酸(UA)、白蛋白(Alb)、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作为原发性肝癌组,普通肝病患者80例作为普通肝病组,健康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 UA、Alb、sFas 水平,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体内血清 UA、Alb 均低于普通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P ﹤0.05),而 sFas 水平高于普通肝癌组和健康对照组(P ﹤0.05);UA 与 Alb 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 =0.8854,P ﹤0.05),而 UA、Alb 与 sFas 均为负相关(rUA =-0.7854,rAlb =-0.6987,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 UA 与 Alb 呈正相关,而 UA、Alb 与 sFas 呈负相关,在临床上能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对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急慢性肝脏疾病120例患者进行胆碱酯酶检测的结果。结果对肝脏疾病患者120例和健康体检人员120例进行胆碱酯酶测定,肝功能项目ALB ALT、GGT检测。对照组CHE活性(6 625±989)U/L、急性肝炎组(4 235±895)U/L、慢性肝炎组(3 500±970)U/L、重型肝炎组(2 800±825)U/L、肝硬化组(1 100±258)U/L。对照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与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与肝硬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能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的程度,CHE在肝病的诊断及治疗中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肝病诊断中的八项指标,包括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腺苷脱氨酶(ADA)、胆碱酯酶(CHE)、谷酰转肽酶(γ-GT)、前清蛋白(PA),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找出八项指标在肝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180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60例正常人,使用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清中的八项生化指标和常规肝功能项目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急性肝炎患者中TBA、ALP、5'-NT、AFU、ADA、γ-GT显著增高,慢性肝炎患者中TBA、γ-GT显著增高,肝硬化患者中TBA、ALP、AFU、ADA、γ-GT升高,肝癌时TBA、5'-NT、AFU、ADA、γ-GT升高,各种肝病患者中CHE和PA都有所降低。结论:急性肝炎患者中TBA、AFU、ADA诊断价值较高;慢性肝炎患者中TBA、γ-GT诊断价值较高;肝硬化患者中TBA、ADA、CHE、PA诊断价值较高;肝癌患者中5'-NT、AFU、γ-GT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不同病程患者血液中Alb、CHE、TH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竞争技术检测252例病毒性肝炎血液中Alb、CHE、FT_4、FT_3、TG、TSH含量。结果急性肝炎组和慢性肝炎轻度组Alb、CHE、FT_4、FT_3、TG、TSH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慢性肝炎中度组,重度组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组患者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急性与慢性肝炎患者随病情稳定,TH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重度肝炎和肝硬化患者TH和Alb、CHE结果异常改变者增多,恢复较差,通过检测血液Alb、CHE和TH可评价病毒性肝病预后与转归。  相似文献   

19.
杨清  白晶  刘杉珊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28-3729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IL-6受体(sIL-6R)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SA)检测慢性肝炎患者8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8例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6和sIL-6R水平。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sIL-6R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肝炎后肝硬化组上述2参数高于慢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中的上述2参数显示为:重度〉中度〉轻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慢性肝病组血清IL-6和sIL-6R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481,P〈0.05),IL-6和sIL-6R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间亦呈正相关(r=-0.417,0.418,P〈0.01),与AL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73,0.182,P〉0.05)。结论:血清IL-6和sIL-6R与慢性肝病的病情演变有关.对其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向保云 《医药世界》2010,(10):1305-1305,1307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均阳性,经熊去氧胆酸持续治疗时间0.5~5(平均1.8)a,观察临床表现,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KP)和r-谷氨酰转酞酶(r-GT)等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熊去氧胆酸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ALT、AST、TBil、AKP和r-GT明显下降(均P〈0.01),Alb升高(P〈0.01)。患者在治疗中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和死亡发生。结论熊去氧胆酸长期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能有效减轻和控制症状,改善肝功能生化指标,减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