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吸窘迫综合症(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外源性PS对该病有特殊疗效。自1980年PS首次临床用后,许多国家竞相研制PS新药,迄今已研制出10多种PS新药,其  相似文献   

2.
阳曲县2008年传染病网络报告工作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隔离症(PS),又称支气管肺隔离症,由Rokitansky和Rekotorzic在100多年前首次描述,是成人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是儿童常见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之一,其主要特点为病变与正常支气管分支不交通,与正常肺组织分隔,无肺功能,并由体循环异常血管供血,体或肺静脉引流。近20年来,国内外对PS及其合并症的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3.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大鼠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哮喘大鼠模型哮喘发作、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及支气管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PS防治哮喘的机制。方法 建立哮喘大鼠模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PS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sICAM-1含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支气管肺组织内ICAM-1的表达。结果 哮喘组血清中sICAM-1含量及支气管肺组织ICAM-1表达明显增加;治疗组血清sICAM-1含量、支气管肺组织ICAM-1表达较哮喘组明显减少。结论ICAM-1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外源性PS能减轻哮喘发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合成及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维持正常肺功能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稳定性,防止肺不张,减少呼吸肌作功。此外,PS还能防止肺水肿,清除氧自由基,参与呼吸道的防御机制等。外源性PS替代治疗,可补充原发性内源性PS缺乏或继发于肺损伤后PS分泌减少,以及对抗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肺泡腔内蛋白性水肿液聚集所致PS功能抑制,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肺炎所致PS功能障碍、呼吸衰竭患者也有肯定疗效。本文拟就外源性PS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PS制剂的种类 PS由磷脂、中性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按来源和制备方法的不同,PS制剂可分为以下四类:①天然PS:来源于人或动物的肺组织、肺灌洗液或羊水,含正常PS的成分,表面活  相似文献   

5.
肺隔离症 (pulmonary sequestration,PS)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是指一部分肺发育不全 ,无呼吸功能 ,与其相邻肺的正常部分相隔离 ,其实质是有异常动脉供血的肺囊肿症。本文搜集了经 X线和 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8例 ,结合文献资料 ,旨在探讨 X线、CT对 PS病变的诊断价值 ,提高诊断正确率。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PS中 ,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16~ 35岁 ,平均年龄 2 5 .3岁。肺叶内型 PS 7型 ,肺叶外型 PS 1例 ,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 6例 ,右肺下叶后基底段 2例。全部病例均常规摄胸部正侧位片和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有…  相似文献   

6.
胡蓉  谭秋 《中国药业》2014,(8):91-9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多见于早产儿,通常足月RDS不会因为肺发育不成熟而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足月RDS是一种多因子、多基因疾病。目前认为,RDS与PS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SP)的减少有关。相关蛋白质类共有4种,分别为SP—A,SP—B,SP—C,SP—D,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B(SP—B)在PS中尤为重要,其直接减少肺泡表面张力,对生后呼吸的调节至关重要,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护理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新生儿科收治确诊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共56例,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用药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救治效果。结果 28例采用了PS制剂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中,治愈了22例,治愈率达78.57%,好转有5例,好转率达17.86%,死亡有1例,病死率是3.57%。未采用PS制剂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中,治愈了15例,治愈率达53.57%,好转有4例,好转率达14.29%,死亡有9例,病死率是32.14%。PS组的治愈率现在高于非PS组,病死率显著低于非PS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肺隔离症(PS),又称支气管肺隔离症,由Rokitansky和Rekotorzic在100多年前首次描述,是成人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是儿童常见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之一[1],其主要特点为病变与正常支气管分支不交通,与正常肺组织分隔,无肺功能,并由体循环异常血管供血,体或肺静脉引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反复急性低剂量全氟异丁烯 (PFIB)中毒后的活存小鼠 ,可对致死量PFIB产生耐受现象。病理学观察提示小鼠耐受急性PFIB中毒的原因可能与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系统有关。本研究将全肺组织的磷脂酰胆碱 (PC)作为PS的代表 ,观察肺组织PS含量与小鼠对PFIB耐受性的关系 ,以揭示小鼠对PFIB中毒耐受的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 10 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70只和对照组 30只。采用静式全暴露法 ,分别以 710 ,775和 12 5 0 μg·L- 1·min- 1PFIB 3次中毒小鼠。用干湿重法测定第 1次中毒后14 4h、第 2次中毒后 96h和第 3次中毒后 96h活存小鼠的肺水含量 ,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肺组织磷脂中PC的含量。结果 ①第 2次中毒和第3次中毒小鼠的活存率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P <0 .0 1) ;②耐受PFIB小鼠的肺水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别 ;③中毒耐受小鼠的肺组织中PC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耐受PFIB的小鼠肺水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改变 ,而肺组织中PC含量显著增高 ,表明耐受小鼠没有出现明显的肺损伤 ,而其肺组织PS的合成与分泌显著增多 ,提示PS系统对PFIB吸入性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研究为PFIB吸入性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0.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63-164
目的:回顾性分析128例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2009年9月住院的128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早生儿(平均胎龄30.7周)作为观察组,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N-PS)的225例早产儿(平均胎龄31.2周)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在鼻导管吸氧、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及呼吸机辅助通气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BPD发生率。结果: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组早产儿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率为5.47%,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组的BPD发病率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P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条件下,使用PS较未用PS的早产儿BPD发病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导管吸氧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减轻BPD的发病,对机械通气的患儿,使用PS能减轻肺损伤,降低上机条件,减少BPD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肺透明膜病(HMD)常发生于早产儿,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死亡率占全部新生儿的20%,主要原因为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所致。我院新生儿病房(NICU)使用PS加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HMD22例,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多见于早产儿,是由于肺成熟度差、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及呼吸衰弱[1]。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使用外源性PS结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NRDS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1护理1.1给药前护理1.1.1药物准备PS有两种剂型:干粉剂和混悬剂,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HMD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早期给予PS并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2例为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未加PS治疗者,两组均配以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表现,血气结果改善明显强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缩短。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机械通气联合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表面活性物质 (PS)为磷脂蛋白混合物 ,于 1980年日本学者Fujiwara首先报道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取得成功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PS治疗RDS的疗效进行大规模临床验证的同时 ,对PS治疗RDS以外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也作了有益的探索[1,2 ] 。本文就PS及其临床应用及相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与PS替代疗法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贻荣 《安徽医药》2006,10(4):291-29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主要见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引起,1980年日本首先发表用牛肺PS治疗NRDS成功的报道[1]。但是国内应用PS替代治疗的文献不多,通常行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本人对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20例NRDS的病例,分别用PS替代  相似文献   

16.
<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病因由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unt,PS)缺乏造成肺发育不成熟而引发,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牛肺表面活性剂能补偿机体缺乏的内源性PS,可促进肺泡稳定及扩张,改善肺气体交换及顺应性;布地奈德能加速黏膜吸收,且与激素受体具有较强亲和力,可促进PS合成及释放。目前关于联合应用牛肺表面活性剂与布地奈德治疗NRDS的研究尚较少,该研究通过分组,观察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治疗NRDS疗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显色法测定油酸致急性肺损伤后血浆及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的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用薄层层析及无机磷定量法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主要功能成分—卵磷脂(PC)和总磷脂(TPL)含量。观察到油酸致肺损伤后血浆和肺组织匀浆MDA含量明显增加;肺组织匀浆PC及TPL含量明显减少。损伤前给予645—2.可减少LPO的生成,且能防止PS的减少。结果提示PS减少与脂质成分自身变化有关,可能是LPO增加致PS合成减少。654—2能抑制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首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浠水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3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1例)和B组(52例),两组患儿均接受PS治疗,A组接受给药PS的首剂量为70mg/kg,B组给药PS的首剂量为100m...  相似文献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药液200 mg/kg通过气管插管及导管分4次注入气管内,并通过正压通气使之均匀分布于两肺气道。结果观察患儿用药前后呼吸机参数的变化。10例患儿中,8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1例在HMD痊愈后发生败血症、硬肿症(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感染性休克而死亡。结论应用PS治疗HMD后,对症的护理可明显改善其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肺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特护病房收住的2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PS,观察其治疗后的临床反应、血气变化及胸片肺透亮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应用PS后,可发现患儿皮肤迅速转红,血氧饱和度上升,不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呻吟、气促情况缓解,呼吸困难、三凹征、紫绀症状减轻或消失;辅助机械通气的患儿用药后30min均下调呼吸机参数,生命体征监测平稳,6~12h复查胸片,肺透亮度明显好转。用药前与用药后2h查血气,pH、PCO2、PO2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外源性PS替代疗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减少了NRDS的发病率及疾病的严重程度,降低了呼吸机使用条件,降低了病死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