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侧表皮部分坏死。9例患者出院时创面均愈合,感染控制无复发,无溃疡及压疮形成。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均满意,术后随访1~6个月,皮瓣与跟骨间贴附良好,患者无前足底部及足趾发麻,神经感觉良好。结论由于足底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血供丰富,有益于足跟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了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移植为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跟部是人体主要持重部位之一.由于其组织解剖上的特点,跟部皮肤一旦破溃形成创面,常常经久难愈,严重影响足部功能,其组织缺损的修复要求亦较高.1991年以来,我们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11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14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本组皮瓣完全成活13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系选用非负重供区,其组织结构与足跟近似,满足负重行走和感觉的功能需要。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对足部负重、感觉及外观影响很小,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叶宏  黄济华 《福建医药杂志》1998,20(5):59-59,54
足跟部皮肤需要负重,耐磨、缺损后需要用类似的组织修复,才能保持良好的功能。我院从1987年始先后用足底岛状皮瓣修复足底部皮肤剥脱伤伴跟骨外露、跟骨化脓性骨髓炎、慢性溃疡等5例,疗效满意。一、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20~67岁,平均39岁。3...  相似文献   

5.
足跟处软组织有全身最厚的皮肤及具有缓冲作用的脂肪垫,一旦缺损,修复效果不好,将影响到患者的行走并经常由于摩擦出现溃疡,甚至造成感染蔓延至跟骨,发生慢性骨髓炎,长期不愈,影响患者的生活。用何种方法修复效果较好,结论不一,笔者近年来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跟底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丽平  张家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44-2745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底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底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术前对创面作充分准备,术中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的足底内侧血管走向为轴心,根据需要设计皮瓣大小,将皮瓣掀起后行明道转移修复创面.结果:除2例术后4天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3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底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和(或)跟骨外露13例,皮瓣面积4cmX3cm~9cmX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外形满意,感觉良好,弹性好,耐磨,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结论应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外形美观、功能良好和较好感觉等优点,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所在医院1994~2008年对23例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0~68岁。前足掌外伤软组织缺损者10例,电击伤皮肤坏死缺损4例,黑素瘤2例,拇趾外伤软组织缺损者7例。皮瓣面积  相似文献   

9.
我科 1996~ 2 0 0 0年 ,共收治足跟溃疡、瘢痕、包块及肿瘤 6例 ,应用跖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 ,获得了外形功能的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2 9~ 4 8岁 ,病变均在足跟部。其中瘢痕 2例 ,包块 1例 ,慢性溃疡 2例 ,肿瘤 1例。皮瓣面积 :长度 3~ 7cm ,宽度 3~ 5cm ,皮瓣血运良好 ,移植的全部成活。经 1~6年随访 ,患足能正常行走 ,无跛行 ,无疼痛 ,皮瓣耐磨 ,未出现破损现象。1 2 典型病例 女 ,4 8岁 ,右足跟底黑色素痣 ,并玻璃刺伤 ,检查 :右足跟底部呈慢性溃疡面 3cm×1cm× 0 …  相似文献   

10.
足部负重区皮肤缺损、肌腱和骨关节外露时,不适于游离皮片移植,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复杂[1]。顾玉东等[2]认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皮肤坚韧,皮下组织致密,耐磨,有一定弹性,有良好的感觉,有实物形体感,供区位于非负重区,操作简单,血运丰富,适应于足跟的特殊功能要求,故应视为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各种外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同时伴有重要器官裸露 ,如骨与关节、神经、血管、肌腱等裸露 ;一些先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在修复及治疗过程中的软组织缺损 ;需要用皮瓣、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 ,以利功能与形态的建立及恢复 ,而岛状皮瓣肌皮瓣具有血运丰富、抗菌力强、移位方便、操作简单 ,不受条件的限制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了64例岛状皮瓣、肌皮瓣在应用过程中的体会。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64例 ,男56例 ,女8例。年龄为10岁~58岁。深度烧伤42例 (包括电烧伤、热烧伤、热压伤 ) ,其它创伤13例 (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197-200
目的探讨观察筋膜蒂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2月~2015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选取82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其修复术的不同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采用筋膜蒂皮瓣修复,而对照组41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总优良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优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应用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6种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141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128例皮瓣完全成活,13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结论应用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满意,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报道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探讨皮瓣的选择。方法 对20例不同类型的会阴部罗组织缺损,分别采用髂膜股沟岛状皮瓣、腹壁浅动脉岛状皮瓣、胸脐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皮瓣均一期成活,随访外形及功能恢复好。结论 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首选局部皮瓣修复,皮瓣的选择应以手术简便、损伤小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李军  万海武  余建明 《江西医药》2008,43(11):1143-1144
目的了解应用改良外踝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上述方法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共28例。结果2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皮肤1~2cm皮肤坏死,皮瓣最大面积16×9cm,最小6×4cm,随访6m~2y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此种皮瓣手术简便,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踝、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皮瓣修复治疗,其中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35例,为观察组,任意型皮瓣修复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皮瓣存活率、手功能恢复、并发症及手术前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0%、2.86%,与对照组的86.67%、2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 d的VAS评分分别为(7.38±0.45)、(8.11±0.57)分,15 d的VAS评分分别为(4.52±0.23)、(6.65±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具有皮瓣存活率高、减轻患者疼痛、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作为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