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厚性心肌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胚胎发育障碍、原癌基因表达异常及心肌细胞钙负荷过重等因素有关,临床上认为与遗传相关性最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在临床上有明显遗传家族史者仅占30%~55%。亦有观点认为,嗜铬细胞  相似文献   

2.
刘明  高阳 《哈尔滨医药》2003,23(1):32-33
嗜铬细胞瘤来自肾上腺和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含嗜铬颗粒.能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因而有嗜铬性。因本病临床上比较少见,部分病例发病突然,呈间歇性,若肿瘤发生在少见部位,则容易误诊,引起医疗纠纷,故提出探讨,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该病临床以阵发性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病理上发生肾上腺髓质外嗜铬细胞瘤又称嗜铬性副神经节瘤。1 临床经过  相似文献   

3.
正膀胱嗜铬细胞瘤为膀胱非上皮肿瘤,仅占膀胱肿瘤的0.06%,嗜铬细胞瘤的1%,由于其较低的发病率,部分膀胱嗜铬细胞瘤术前常被误诊为膀胱癌,而导致术中意外。为提高对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专家回顾性分析了13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论认为:与排尿有关的阵发性高血压发作,头痛头晕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典型表现,可应用B超、CT、MRI、123I-MIBG作定位诊断,尿VMA和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严格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经CT检查的异位嗜铬细胞瘤15例。结果 CT查出肿瘤为100%,15例中术前CT诊断为异位嗜铬细胞瘤13例,诊断准确率86.7%;15例中良性13例,恶性2例,恶性比例占13.3%。结论 CT检查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定性最有效的影像检查。CT结合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及影像特点,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准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及减少手术失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15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嗜铬细胞瘤占高血压病因的0.5%~1%。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大多为一侧性。多为良性,恶性者约占10%。嗜铬细胞瘤一旦确诊并定位,应及时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约有10%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组织中,后者称之为异位嗜铬细胞瘤.2006年6月与2008年2月,我们经后腹腔途径使用超声刀行异位嗜铬细胞瘤切除术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素芳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5):113-113
嗜咯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余发生于交感神经节等部位,由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1].我院自2000年3月-2006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为14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萍  潘天荣  杜益君 《安徽医药》2013,17(9):1560-1561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来源的一种产生儿茶酚胺并引起高血压的少见肿瘤,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则更加少见,大约50 000个足月妊娠中有1例发生[1].临床上常出现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现笔者将所经治的1例分娩诱发嗜铬细胞瘤危象的孕妇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以期能够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是泌尿科常见疾病.典型的嗜铬细胞瘤诊断和处理上目前没有困难.但是一些特殊类型的嗜铬细胞瘤症状不典型[1],表现复杂,容易延误诊治,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多发性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仅占嗜铬细胞瘤10%左右,表现为血压极度升高,难以控制可诱发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措施[2],其中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一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组织发生的较少见的肿瘤,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包括腹膜后和后纵隔等部位.虽然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但因其合成和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导致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其他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1].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急剧的循环功能紊乱是麻醉与手术危险的根本原因.本院2000年以来实施嗜铬细胞瘤手术15例,现将其麻醉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分型、复发转移、手术治疗等。结果70例患者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6例(65.7%),副神经节瘤24例(34.3%),其中膀胱副神经节瘤4例(5.7%),腹膜后副神经节瘤9例(12.9%),其他副神经节瘤11例(15.7%)。57例患者接受过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复发23例,出现远处器官及淋巴结转移58例。血压升高67例,心悸37例,头痛42例,大汗39例。结论嗜铬细胞瘤常表现以高血压为代表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恶性嗜铬细胞瘤易出现术后复发及多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12.
异位嗜铬细胞瘤(ectopic pheochrocytoma)是指来源于肾上腺以外的一类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约占嗜铬细胞瘤的15%[1]。该肿瘤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嵴组织发育产生的嗜铬细胞。自颅底至盆腔均有嗜铬细胞分布,以腹主动脉、肾门附近分布最为丰富,所以异位嗜铬细胞瘤以腹主动脉旁、肾门附近、下腔静脉旁多见[2]。膀胱异位嗜铬细胞瘤较罕见,约占所有膀胱肿瘤的0.06%,占所有嗜铬细胞瘤的1.00%以下[3]。本文就膀胱后下壁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85~2002年期间共收治5例腹膜后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全部嗜铬细胞瘤的8.47%,现结合文献就其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我院于2009—05-10切除1例嗜铬细胞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原发与复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以改善复发转移性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各科室收治的107例PPGL患者资料并随诊;对比原发与复发移性PPGL患者,以及对比复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有关临床指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于5 cm...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由嗜铬细胞形成,主要见于肾上腺髓质,内源性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是嗜铬细胞瘤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嗜铬细胞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症状,麻醉处理比较复杂。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冯凭  王家驰 《天津医药》1994,22(11):665-667
报告、分析了24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异位嗜细胞瘤,其中2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比较,异位嗜铬细胞中恶性肿瘤者较多,除膀胱嗜铬细胞瘤外,病人的临床表现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者相似。异位嗜铬细胞瘤的生化诊断无特殊,但定位因素,CT扫描联合超声波检查是异位嗜铬细胞瘤的最佳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完善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74例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典型儿茶酚胺症状者68例,B超、CT、MR1定位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5.8%、97.1%和100%.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共77个,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性66例,恶性8例.该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来明确诊断.术前血压控制、充分扩容、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术中应用升压药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双鸭山市饶河县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1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1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无死亡;术后血压均降至正常。结论在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过程中,只要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大多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约10%异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腹膜后中线两旁沿交感神经链分布的区域,常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后纵隔和颈总动脉旁及膀胱壁等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钙化,也可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等少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