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思彤  郑洪  王进京  谭娜   《四川医学》2021,42(6):629-632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女性第七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在癌症死亡原因中排名第八.最新统计显示,2020年美国OC的死亡病例数约14000,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OC起病隐匿,发现时多属晚期以及预后较差是其公认的特点.目前针对OC的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病灶和铂类药物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腺瘤的癌变过程及P53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胆囊腺瘤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3例胆囊腺瘤伴有上皮内瘤变,其中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P53弱表达.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P53过表达,其中5例局部呈现原位癌,3例重度非典型增生.结论 胆囊腺瘤的大小与上皮内瘤变的程度及癌变有相关性趋势,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上皮内瘤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鳞癌病变中的可能作用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47例宫颈鳞癌、37例CIN、1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QPs的表达及分布。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宫颈鳞癌中AQP1与VEGF,AQP3与VEGF,AQP8与VEGF的共同表达与分布。结果①AQP1在3组宫颈组织间质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②AQP3、AQP4、AQP5和AQP8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CIN异形细胞及宫颈鳞癌癌细胞胞质和(或)胞膜中表达;③AQP1在CIN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癌(P<0.05),在临床Ⅰ期宫颈鳞癌的表达高于临床Ⅱ期(P<0.05);④AQP3、AQP4、AQP5、AQP8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的表达逐渐增高;⑤AQP3在低分化组宫颈鳞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⑥AQP1和VEGF,AQP3和VEGF,AQP8和VEGF在宫颈鳞癌中共同表达。结论 AQP1、AQP3、AQP4、AQP5和AQP8在宫颈鳞癌癌变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AQP1、AQP3和AQP8可能参与宫颈鳞癌微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组织POLQ样蛋白解旋酶(HELQ)和RAD51C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SS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的ESS患者肿瘤组织(37例)及正常内膜组织标本(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HELQ和RAD51C蛋白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SS患者HELQ和RAD51C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并且HELQ和RAD51C表达呈正相关(P<0.05)。ESS中HELQ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HELQ和 RAD51C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提示HELQ与RAD51C参与的DNA同源重组修复可能与ES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宫颈癌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宫颈鳞癌患者40例、CIN患者50例及正常宫颈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患者鳞状上皮组织和间质中RAGE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RAGE蛋白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宫颈鳞癌中均有表达,在三者中的表达逐渐增高;(2)RAGE蛋白在CINⅠ、CINⅡ、CINⅢ中的表达逐渐增高;(3)RAGE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在不同分化的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依次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而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血管侵犯无关。结论RAGE在宫颈鳞癌的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RAD51A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15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RAD51AP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SiRAD51AP1转染SW620细胞,采用MTT法、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该基因表达下调对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运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D51AP1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RAD51AP1蛋白阳性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下调RAD51AP1基因表达水平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RAD51AP1基因通过mTOR/P70S6K信号通路起作用。结论 RAD51A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RAD51AP1基因表达下调,能通过下调mTOR/P70S6K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7.
8.
大肠息肉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03~2012年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对经病理证实为大肠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的单发或多发情况、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03~2012年间行肠镜检查共75084例,检出息肉14806例,检出率为19.72%。左半和右半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结肠息肉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的发生率随患者的年龄增加而增高;左半结肠息肉癌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 P<0.0167);息肉癌变率随其直径的增大而增高( P<0.01);各类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均高于增生性息肉,息肉的绒毛成分愈多癌变率越高(P<0.01)。结论患者年龄、息肉的部位、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是预测癌变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对年龄大于45岁、直径大于或等于1 cm ,特别是左半腺瘤性息肉应尽早行内镜下治疗,以防止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钟晓刚  殷舞  黄顺荣  麦威  李雷  徐胜  韦斌  刘斐 《广东医学》2013,34(17):2620-2622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恶性转化过程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表达谱的改变。方法采用表达谱PCR芯片技术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分析其在结肠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大肠腺瘤恶性转化中发生多位点基因mRNA表达改变,以3条子通路PI3K亚基P85与细胞迁徙调节因子、AKT/PI3K家族及调节因子、mTOR信号途径多基因表达改变为主。其中结肠癌变过程c-FOS和PTEN可能为PI3K/AKT/mTOR通路中关键基因改变,在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异常,该通路关键基因可望成为临床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0.
大量体内外因素如紫外线、放射线、烷化剂、化学致突变剂、DNA交联剂、DNA修复抑制剂、DNA复制过程中复制叉的破坏及淋巴细胞生成过程中的抗原受体重组等都可致细胞 DNA 的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and break ,DSB)被认为是细胞凋亡的直接诱因。而对各种因素不敏感的细胞通过各种基因表达,对受损细胞DNA 进行修复,来维持细胞的正常存活。目前研究已知有两种重要机制参与了哺乳动物细胞DSB的修复:①非同源末端连接(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 N HEJ);②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 HR)。本文主要对 RAD51、BRCA1在 HR通路中的作用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探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寡糖表达模式的变化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有关糖蛋白分子表达改变找出线索。方法 :采用多种组织学类型的大肠癌 84例 ,大肠腺瘤 5 2例 ,分别进行连续石蜡切片SLex 免疫组化染色和T、ST、Tn以及STn的凝集素组化染色。观察和比较它们在癌与腺瘤细胞浆和细胞膜 (或腺腔缘 )阳性率的差别。结果 :①除了T和Tn胞膜染色在癌组织的阳性率 (分别为 2 6 84[30 1%]和 5 3 84[6 3 1%])比腺瘤者 (分别为 8 5 2 [15 4 %]和 18 5 2 [30 8%]高 (P <0 0 5 ,P <0 0 1) ,各指标在两者的胞膜和胞浆染色阳性率都没有显著差异。②STn染色 ,腺瘤中胞浆 (+)胞膜 (- )模式占 10 5 2 (19 2 %) ,明显比癌组织中 4 84(4 8%)高 (P <0 0 1)。结论 :随着腺瘤细胞向癌细胞的转化 ,尽管胞浆的表达率无差别 ,但胞膜上可能出现更多的T、Tn和STn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MSH6和P53蛋白在散发性结肠癌(scc)中的表达及二者与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SCC以及癌旁组织hMSH6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CC中hMSH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俨〈0.01,P〈0.05)。SCC中hMSH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发生部位有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SCC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俨〉0.05)。SCC中,hMSH6与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1,P〈0.05)。结论:tA4SH6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SCC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PTEN和p27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PTEN及p2 7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了 5 8例大肠癌 ,15例腺瘤性息肉及 11例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 p2 7的蛋白表达。分析PTEN和 p2 7的表达情况及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在癌旁正常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PTEN表达率分别为 (97.3± 4 .3) % ,(85 .2± 16 .8) % ,(13.8± 17.6 ) % ,呈递减趋势。大肠癌DukesA/B期组PTEN蛋白的高表达率为 88.9% ,明显高于DukesC/D期组中的 5 1.6 %。PTEN的高表达率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2 7主要表达在细胞核 ,也有少量表达在细胞浆。在癌旁正常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p2 7高表达率分别为 (98.8± 1.0 8) % ,(86 .0± 13.6 ) % ,(5 6 .8± 2 6 .0 ) % ,呈递减趋势。在大肠癌高、中分化组中 p2 7蛋白的表达率为 71.4 % ,明显高于低分化组中的 2 3.1%。p2 7的高表达率与患者的Dukes分期、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部位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在大肠癌组织中 ,PTEN与 p2 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6 4 2 )。结论 :PTEN及p2 7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大肠腺瘤性息肉、大肠癌组织中均呈递减趋势 ,提示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散发性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酚/氯仿法提取4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黏膜组织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DNA测序等方法对基因hMSH2外显子5、6、13、15进行突变情况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4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2例发生hMSH2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54%。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hMSH2基因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SH2基因可能在散发性大肠癌发生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hMSH2基因突变与散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转录激活因子5(ATF-5)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结直肠癌组织标本38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12例,采用RT-PCR法检测两种组织标本中ATF-5的表达水平。结果38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有32例ATF-5阳性表达,12例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中无ATF-5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4.53,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ATF-5高表达,ATF-5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erbB2和表皮生长因子(EGFR)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激素类型及侵裘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对64例垂体腺瘤进行C-erbB-2和EGFR免疫染色,结果 C-erbB2和EGFR仅在大多数无激素型腺瘤中阳性表达,而在其它激素类型腺瘤病中极少阳性表达。EGFR在侵袭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41.93%)高于非侵袭组(12.1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糖蛋白(P-gp)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0例大肠癌组织P-gp的表达情况,对其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大肠癌患者中,P-gp阳性表达率为43.75%(35/80).P-gp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年龄有关,≥60岁者P-g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60岁以下者(P<0.01).结论:大肠癌组织P-gp的表达率较高,并且与年龄相关,临床检测P-gp对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50例癌旁正常黏膜和50例结直肠腺瘤中IGFBP-2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IGFBP-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P<0.01,P<0.05)。结直肠癌IGFBP-2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IGFBP-2蛋白高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ERK1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快捷法检测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18例结直肠腺瘤、13例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中ERK1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侵袭性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ERK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70.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23.1%)及腺瘤组(61.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随结直肠癌侵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Duke分期的进展而增高。结论:ERK1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结直肠癌侵袭性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