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的92例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功能性矫治器矫治,观察组接受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两组均连续矫治12个月。对比两组矫治效果、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情况、头影测量结果、前牙覆盖和前牙覆♂情况。结果 观察组佩戴舒适性、佩戴顺利、佩戴依从性评分及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观察组上下齿槽座角(ANB)、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及交角(U1-NA)低于对照组,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L1-NB)、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下颌平面角(FH-MP)高于对照组(P<0.05),前牙覆盖和前牙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儿应用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效果好,可纠正患儿口腔不良习惯,降低前牙覆盖、前牙覆♂水平,改善上颌前突、下颌后缩,患儿及家长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2.
<正>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约占所有错牙合畸形的1/3[1],包括牙、牙弓、颌骨及颜面的前后关系不调,其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下颌后缩[2],即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靠后或下颌骨发育不足,因此,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骨继续发育并刺激颞下颌关节改建是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较为理想的矫治方式[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中度牙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8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中度牙周炎患者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观察组40例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观察矫治效果、矫治时间、口腔功能及牙周炎性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矫治效果各指标(牙齿排列、颊舌向倾斜度、咬合关系、邻牙边缘嵴高度、邻牙接触关系、咬合接触、覆盖情况与牙根平行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矫治时间(倾斜牙、转为牙)均较对照组短(P<0.05);矫治后观察组患者美观度、咀嚼功能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矫治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NF-α)水平较矫治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用于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中度牙周炎患者可有效复原牙齿,缩短矫治时间,改善口腔功能,缓解牙周炎症。  相似文献   

4.
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临床发病率较高,矫治难度较大,矫治方法较多,一直是口腔正畸研究的一个热点。而目前矫治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合畸形的方法有两种可供选择:一种是可摘式功能性矫治器,是一种患者依赖型的矫治装置;大多由于设计及患者配合等因素的限制不能达到很好的矫治效果,并主要适用于替牙期或恒牙早期的患者;另一种是固定式功能性矫治器,其最显著的优点是不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疗效可靠,医师易于操作,患者感觉舒适,并常各固定矫治器联用。作者介绍一种改良式下颌前伸矫治器(下颌前伸矫治器Ⅲ,MPA-3)在安氏Ⅱ类错合治疗中的应用,并取得较好的矫治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丹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3515-3516
2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耠畸形患者使用Twin-block治疗,治疗前后采集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SNB、Ar-B和Ar-PG显著增加(P0.001),ANB显著降低(P0.001)。SNA增加0.7±1.8,但无显著性差异(P=0.1)。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丨分类错畸形可取得明显的骨骼改变,是一种疗效肯定的矫治器。  相似文献   

6.
MRC预成功能性矫治器是一种澳大利亚生产的上下颌合一的软质塑料功能性矫治器,主要用于6~10岁儿童错颌畸形矫治,纠正不良习惯,引导恒牙萌出,建立正常颌位关系,其引入我国时间不长,关于国人的应用少有报告。按Angle错牙合分类法进行错牙合畸形的分类统计,傅民魁等发表的调查结果示恒牙初期为72.92%,Angle类错牙合占19.41%[1],发病率较高,危害很大。临床上早期矫治多选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或局部固定矫治器。但制作复杂,价格偏贵,影响发音。本文作者对8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Angle类分类错牙合病人,试应用MRC预成功能性矫治器,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Ⅱ类错颌畸形伴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畸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成人Ⅱ类错颌畸形伴重度牙周炎患者120例,均行正畸矫治,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者60例为观察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倾斜牙、转位牙矫治时间及矫治期间患者牙龈萎缩、牙釉脱矿及牙周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矫治前及矫治6个月时,评估2组患者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牙周袋探诊深度,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采用PCR法检测2组患者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杆菌及福赛拟杆菌阳性情况。矫治6个月时采用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评估2组患者牙齿排列、覆盖、咬合接触、邻牙接触关系、牙根平行度。结果 观察组倾斜牙、转位牙矫治时间[(15.29±4.00)、(14.85±3.77)周]均短于对照组[(32.17±4.08)、(30.03±3.99)周](t=22.884,P<0.001;t=21.420,P<0.001),矫治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21.67%)(χ2=1...  相似文献   

8.
141例儿童错颌畸形的矫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2例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He患者经“正畸——外科”联合矫治的分析、讨论,认为正颌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对口颌功能的恢复及疗效巩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Ⅱ类[牙合]功能间隙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期非拔牙Ⅱ类[牙合]青少年患者11例,以方丝弓矫治技术完成治疗,在专业软件下观测功能间隙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功能间隙变化相关的项目为N—ME、S-Go,提示促进Ⅱ类[牙合]垂直方向的生长可以改善其功能间隙。  相似文献   

11.
褚有长 《临床医学》2008,28(9):101-102
目的 观察Twin-block功能性矫治安氏Ⅱ'错颌的疗效.方法 对15例安氏Ⅱ'错颌患者.用Twin-block功能性矫治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用Pancherz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15例Ⅱ'类错颌患者都得以矫正,磨牙、尖牙关系都转向Ⅰ类关系,有良好的牙合关系和面部侧貌,治疗得到满意的效果.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通过促进下颌骨矢状方向增加并打开咬合使面下1/3高度增加,能快速有效地纠正安氏Ⅱ'错颌畸形,重建正常咬合,恢复功能,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颌单颌拔牙矫治的的临床效果、适应症。方法:选择18例安氏II类1分类错患者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U1-SN增加4.84°,L1-MP增加2.78°,前牙覆盖减少4.06 mm,覆减少3.39 mm,上唇突度减小1.39 mm、鼻唇角增大3.06°,Z角增大3.22°。②18例患者矫治后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磨牙呈完全远中关系,尖牙为中性关系。结论:上颌单颌拔牙模式适用于下唇突度小的轻度拥挤的轻度骨性和牙源性的Ⅱ类1分类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且伴有轻中度拥挤的错牙台畸型。方法 传统摆形矫治器采用在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上粘固牙合支托和腭部较大面积的Nance塑料托板作为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而该法采用在上颌第一双尖牙放置带环,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作为支抗部分,增强了Nance基托的固位,减少了由于牙合支托造成的咬合增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2例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在上颌第一磨牙上放置带环且腭侧焊接腭侧圆管,上颌第一双尖牙带环并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基托远中左右各伸出钟摆形推簧,其弹簧臂上的水平“U”型曲可以调整长度,精确控制磨牙远中及颊腭向移动。即使上颌第二磨牙正在萌出或萌出不久,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仍然显著。结果 所有2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非技牙完成矫治,安氏Ⅱ类磨牙关系调整为Ⅰ类,牙列整齐、美观、功能稳定。结论 应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显著,支抗较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根据国内傅民魁等统计,安氏Ⅱ类错牙台在混合牙列期发病率25.77%,恒牙初期的发病率19.41%。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利用生长发育的潜力,有效调节上、下颌骨发育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究SanderⅢ矫治器与FRⅢ矫治器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西宁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68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SanderⅢ矫治器及FrankleⅢ矫治器治疗,纳入SanderⅢ组及FRⅢ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治疗前后硬组织、软组织、牙性指标差异及组间各指标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SNA角、ANB角、NA-Apo角、Wits值、U1-SN角、U1-NA角、覆盖及UL-EP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OP-SN、IMPA角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SanderⅢ组患者ANB角显著优于FRⅢ组患者(P 0. 05)。结论 SanderⅢ型及FRⅢ型矫治器均可显著改善患者骨性畸形程度,改善咬牙合关系,SanderⅢ型矫治器可能在矫正硬组织方面略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03-4405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AngleⅡ类)1分类错下颌牙列纵曲线(Spee曲线)的形态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AngleⅡ类1分类错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Win Ceph8.0头影测量软件对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以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设备(CBCT)及Ez3D2009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图像的Spee曲线深度测量,对相关变量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AngleⅡ类1分类错Spee曲线深度不受性别、左右侧影响(P0.05);但与覆]、覆盖、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相交的下内角、前牙不齐指数呈正相关,与咬合平面角、第二磨牙倾斜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AngleⅡ类1分类错Spee曲线深度受多因素影响,其中覆、覆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且伴有轻中度拥挤的错牙合畸型。方法传统摆形矫治器采用在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上粘固牙合支托和腭部较大面积的Nance塑料托板作为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而该法采用在上颌第一双尖牙放置带环,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作为支抗部分,增强了Nance基托的固位,减少了由于牙合支托造成的咬合增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2例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在上颌第一磨牙上放置带环且腭侧焊接腭侧圆管,上颌第一双尖牙带环并焊接钢丝与Nance托相连,基托远中左右各伸出钟摆形推簧,其弹簧臂上的水平“U”型曲可以调整长度,精确控制磨牙远中及颊腭向移动。即使上颌第二磨牙正在萌出或萌出不久,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仍然显著。结果所有2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非技牙完成矫治,安氏Ⅱ类磨牙关系调整为Ⅰ类,牙列整齐、美观、功能稳定。结论应用改良摆形矫治器推磨牙远中移动,效果显著,支抗较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应用与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2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替牙(牙合)晚期或恒牙(牙合)早期的安氏Ⅱ’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0~12岁,平均年龄11.2岁,每天24h配戴Twin- block矫治器10~12个月;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2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后,SNB角明显增加,ANB角明显减小,下颌体和升支明显增加,磨牙关系中性或接近中性,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或基本正常,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组采取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头影测量牙齿、硬组织[由蝶鞍点(S)、鼻根点(N)、上齿槽点(A)及下齿槽点(B)分别组成的SNA角、SNB角、ANB角,上中切牙长轴(UI)与下中切牙长轴(LI)交叉构成的UI-LI角]、软组织[鼻唇角(鼻下点与鼻小柱点连线和鼻下点与上唇突点连线的前交角)、颏沟倾角(下唇凹点与软组织颏前点连线与眼耳平面的交角)、LI相对下颌平面(MP)的倾斜度(LI-MP)、上唇突点(UL)至审美线(Eline)的垂直距离(UL-Eline)、下唇突点(LL)至Eline的垂直距离(LL-Eline)]及牙齿[UI相对前颅底平面(SN)的倾斜度(UI-SN)、UI至N与A连线的垂直距离(UI-NA)、LI点至N与B连线的垂直距离(LI-NB)]的相关指标变化以及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